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凭窗何异画中游——记颐和园西堤六桥

(2010-04-20 23:42:04)
标签:

颐和园

西堤

北京

旅游

分类: 古都寻梦

15日,前往颐和园。天空阴沉,能见度很低,走在西堤上,佛香阁仅依稀可辨,十七孔桥及南湖岛在昆明湖中更显缥缈之感。这样的天气,西堤似乎更具空灵之美。因为模糊,反倒接近江南烟雨的意境了。

西堤将昆明湖与西湖分开,这一道堤也是模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时值初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行走其中,还真有几分北国江南之韵。 凭窗何异画中游——记颐和园西堤六桥

 

从界湖桥出发,西堤上依次分布着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和柳桥,合称西堤六桥。其中在练桥与柳桥之间,建有景明楼。

慢慢地将这六桥依次走过,那种心理感受十分奇妙,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就这样依次打开。界湖桥位于颐和园西北部,是昆明湖与西湖的交界处,故称界湖桥。此桥并无可观之处,地处园内西北隅,还看不到一碧万顷的昆明湖。如果将西堤比作一幅山水卷轴,那么界湖桥处只是将装有卷轴的盒子交给你,要想一睹胜景,那就赶紧前行吧。凭窗何异画中游——记颐和园西堤六桥

 

正是带着这种急切的心情,豳风桥马上就到了你脚下。在这里,已可看到昆明湖的水面,但还不够开阔,就像卷轴刚从盒子里拿出来。豳风桥本身已比界湖桥有了更多变化,三孔石桥上有亭子可供休息赏景。不过,估计愿在豳风桥上休息的人并不多,毕竟卷轴已拿出,看的心情已有点迫不急待了。凭窗何异画中游——记颐和园西堤六桥

 

于是,转过一个小弯,很快就到了玉带桥。登上玉带桥顶,整个昆明湖尽收眼底,在这里,卷轴已经打开,湖光山色直逼眼帘,让人发出第一声惊叹,这是种初睹名画的欣喜。如果将西堤比作一首乐曲,那么玉带桥是第一个小高潮。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可不能怠慢,于是桥身的设计也一改此前两桥的风格。如玉带卧波,汉白玉砌成的桥身平添几分华贵,优美的造型显示出只有皇家才具备的雍容华贵。凭窗何异画中游——记颐和园西堤六桥

 

继续往前走,才知玉带桥之不足。唯有继续将卷轴打开,才知好山好水还在后头。西堤两岸杨柳依依,初春时节,杨柳吐出新绿,昆明湖中野鸭成行,一派生机。或许是玉带桥已带来了不小的满足感,于是乎也不急着看到第四座桥了。造园师很懂得这种心理,没有给你马上安排一座廊桥休息,它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出现在你的眼前。

镜桥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机内出现。单孔石拱,桥上有八角重檐亭子。走了一段路,可以在此稍稍留步细细品尝这幅画卷了。镜桥与玉带桥相比胜在何处?“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从其名称的由来就可知了。只有在镜桥,才可以同时看到昆明湖和西湖的广阔水面,夹在两湖之中,尽可左顾右盼。亭子分为八面,柱与柱之间饰以镂窗,形成一个天然的画框,将佛香阁框在里面也可,将南湖岛框在里面也可,看你自己如何去构图了。凭窗何异画中游——记颐和园西堤六桥

 

镜桥是西堤六桥中的第四座,不过到此西堤才走了一半。这种安排也很巧妙。前面两桥景色无可观,仅是铺垫,因此在心理上都盼着下一座桥的快快到来。而从玉带桥后,目睹湖光山色,需要时间来回味,因此桥出现的节奏也开始放缓,就像接到一幅山水卷轴,总想以最快速度打开,而一旦打开,则需要慢慢欣赏了。

 

在镜桥八角亭子上稍息片刻后继续南行,此时距昆明湖中南湖岛越来越近,西侧西湖中藻鉴堂也隐约可见,岛上遍植杨柳,和风一吹,柳条轻扬,此时感觉西堤就是一条通往画中的道路了。

 凭窗何异画中游——记颐和园西堤六桥凭窗何异画中游——记颐和园西堤六桥

 

在不经意之中,第五座桥——练桥出现。“澄江静如练。”名字由此而来。单孔石拱桥上有亭一座,四面攒尖顶,比镜桥更为简洁。坐在亭子里,很快就能感受到练桥胜过镜桥之处:由于亭子只有四面,它所提供的画框就比镜桥的八面亭子更宽阔了。如果说在镜桥欣赏的是扇面花鸟,到了练桥则是宽幅山水了。你看,以亭柱窗沿作框,整个万寿山可放入其中,十七孔桥、南湖岛也不在话下。从摄影角度来说,如果说在镜桥是玩卡片机,到了练桥则是玩全画幅单反了。

反复地坐在亭子东西两侧木板上,不停地移步换景,眼前的昆明湖就像一幅巨幕山水,能见度不高,反倒是将平日里远处扎眼的钢筋水泥大楼悉数隐去,就连湖中蓬莱三岛也似身处虚无缥缈间,好一派人间仙境。西边玉泉山只剩下高耸的宝塔在雾中若隐若现,莫非这就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西堤春晓”?凭窗何异画中游——记颐和园西堤六桥凭窗何异画中游——记颐和园西堤六桥

 

经过了镜桥和练桥的层层铺垫后,预示着下一个高潮的到来。练桥的天然图画已经给我人在画中游的切身感受,难道还有比它更好的观景之处?且看造园大师如何安排。我想,不会再有哪座桥能比得过练桥了。桥所能带给人的审美感受,练桥似乎做到了极致。那么,造园师如何突破?

果不其然,在这幅山水卷轴的精华之处,在这首乐章的最高潮处,安排的不是桥,而是楼——景明楼。唯有楼才可提供一个更开阔的视角。

凭窗何异画中游——记颐和园西堤六桥

 

三座楼在西堤上一字排开,正殿景明楼面向东方,正对着昆明湖中蓬莱三岛。楼名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相交,一碧万顷。”站在此处,看昆明湖水,不正是范仲淹笔下的胜景吗?“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我无法登楼,也无缘这种心境。

流连于景明楼四周,反复咀嚼着柱子上的对联,“布席只疑天上坐,倚窗何异画中游。”很喜欢这一联。有如天上坐,既是身处烟波浩渺之中的实感,同时也是一派皇家气象。至于“何异画中游”,则是深得造园之妙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真佩服这些造园大师。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去大自然中尽享自然山水之胜,但是帝王却无法享受此福,如是只好“移天缩地入君怀”了,将自然山水纳入私家园林,供一人把玩,有权就是好。刚才说镜桥有如玩卡片机,练桥有如玩全画幅单反,那么到了景明楼,则是玩3D电影了。有如张艺谋玩的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比起坐在家里看影碟要过瘾多了。皇家就是有这个实力。

 

如果说在此前的五座桥上,还只是赏景,那么到了景明楼,则是吟诗了。你看柱子上的所挂的对联,处处体现着主人的意趣,而且基本都表现一种普通士大夫所有的那种闲情野趣:

云霞流丽东西映,天水空明上下鲜;

迴连上下天光碧,分入东西水影红;

虽是春韶犹酝酿,可知物意已舒苏;

汀兰岸芷晴舒暖,绿柳红桃风拂柔;

春秋无尽风兼月,左右何须女与牛;

布席只疑天上坐,凭窗何异画中游;

对于帝王来说,西堤是他的后花园,是他的心灵休歇之所。每当处理完繁杂的政事,来此走一遭,是否会有“宠辱不惊”的意趣呢?站在景楼楼上,凭窗远眺那烟波浩渺之中的蓬莱三岛,是否会心向往之呢?曾了解过有关圆明园的历史,当年雍正皇帝曾在园中扮演闲云野鹤般的隐士,心太累了,帝王也需要休息。

景,是因情而变的景;情,是触景而生的情,一切,都在景明楼这里达到了统一,这是这幅辉煌的山水卷轴的最精华处。

 凭窗何异画中游——记颐和园西堤六桥

 

别忘了,山水卷轴还有一个落款。继续往来走吧,不多远就是第六座桥——柳桥,小巧别致,至此,昆明湖和西湖都到了南岸尽头。取名柳桥,是否有杨柳依依不忍别离之感呢?古人临别多是折柳相送。路过此桥,多不免回头再望。此时,佛香阁万寿山已遥不可见,唯西堤在这两湖水中蜿蜒前行。“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我总觉得柳桥有这样的意境,就像是太极推手制敌时的轻轻一推,将凌厉的攻势悄然化解,它的存在避免了景明楼高潮过后的突然落寞,柳桥就是这样,余音袅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