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锣鼓巷的夏日黄昏——探寻老北京的印迹

(2009-08-13 20:58:28)
标签:

南锣鼓巷

北京

胡同

后海

旅游

分类: 古都寻梦

闲来无事,去了趟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北京著名的特色街区,始建于元朝,至今已有700年历史。以巷子为中轴,两侧分出诸多特色胡同。胡同里,分布着众多名人故居。再加上南锣鼓巷林立的特色店铺,吸引了许多来京的国内外游客。我抄着相机从北到南再从南到北瞎逛,偷得浮生半日闲。南锣鼓巷的夏日黄昏——探寻老北京的印迹

 

据介绍,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因为中间高两边低,像个驼背,因此被称为罗锅巷。
南锣鼓巷的夏日黄昏——探寻老北京的印迹

 南锣鼓巷的夏日黄昏——探寻老北京的印迹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南锣鼓巷的夏日黄昏——探寻老北京的印迹

 南锣鼓巷的夏日黄昏——探寻老北京的印迹

 南锣鼓巷的夏日黄昏——探寻老北京的印迹

 

 南锣鼓巷目前成为了酒吧一条街,以及一些有特色的小饰物店,与什刹海、三里屯有点类似,老外特多。南锣鼓巷的夏日黄昏——探寻老北京的印迹

 南锣鼓巷的夏日黄昏——探寻老北京的印迹

 

 南锣鼓巷的夏日黄昏——探寻老北京的印迹

 

 两个老外在一家足疗店前停了好一阵,仔细看清服务收费后进去洗脚去了。南锣鼓巷的夏日黄昏——探寻老北京的印迹

 南锣鼓巷的夏日黄昏——探寻老北京的印迹

 南锣鼓巷的夏日黄昏——探寻老北京的印迹

 

 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很喜欢这句话。当然心烦的时候也希望“回家种田”。

  南锣鼓巷的夏日黄昏——探寻老北京的印迹

 

从南锣鼓巷北端出来,去了趟钟楼。周围全是老胡同,想找个开阔一点的地方给钟楼拍张全照都没办法。只好在狭小的胡同里透过蛛网般的电丝网给钟楼留了个影。

  南锣鼓巷的夏日黄昏——探寻老北京的印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