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京城依旧零度低温,幸好没什么风,出门之后也不感觉寒冷。再赴成贤街探访国子监及孔庙。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中央党校+北大清华。
国子监街两侧广植槐树,大街东西两端和国子监大门两侧牌楼彩绘,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只可惜时值隆冬,难以体验槐荫夹道的景致。

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琉璃牌坊位于集贤门内,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建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彩画华美,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

辟雍,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建於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这种外圆内方的造型也像一块玉璧,实际上,在这里“辟”就是“璧”的通假字。辟雍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周围环绕著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征着天圆地方。


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辟雍内皇帝讲学的宝座真够富丽堂皇,一副皇家气派。皇帝来此讲学每次也不过半个小时,实际上这完全只是一个形式,以示封建帝王对儒学、教育的重视罢了。


彝伦堂前的日晷,上面的刻度仍依稀可见。
敬一亭,位於在彝伦堂之后,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建于明嘉靖七年,设有祭酒厢房、司业厢房和七座御制圣谕碑,是国子监祭酒办公的场所。不过大门紧闭,已无法入内参观。

在陈列室里参观时,展出一副同治七年的题名金榜。竟在里面找到两名同乡,真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