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越远,家就越大。这话出自一位宇航员之口。此刻,她更像是一位哲学家。
她说:“当我在太空中俯瞰整个地球时,我觉得地球就是我的家,至于住在哪个城市、哪个国家,那已经不重要了。”我想,当她没有机会站在那样的高度俯瞰平日所居时,那她的家就应该是具体的某个城市中的某栋小屋。但当她的视角转变时,家的感觉也随之改变了。
小时候,我对家的感受是非常具体的,那是湘江河畔湖区平原上的一栋三间小屋,那里住着自己最亲的人。长大后外出求学,家的概念便是那个小县城了。有一年我从省城骑车回家,当翻过一道小岭看到那小县城中的灯火时,顿时感叹终于到家了。后来工作了,到了一个更大的城市,离家越来越远,于是,以前的省城在此刻也成了家的所在。或许某天,当我站在异国他乡怀念故土时,那整个国家也就都成了家的所在了。离家越远,家的范围就越大。
家其实没有变,只不过是我们的视角变了。而我们可以主动改变的,恰恰就是这视角。
距离太近,难免一叶障目;后退几步,或可看清真相。其实人们看问题的视角往往能成为人与人之间区别的关键。不仅看家如此,看历史、看人生何尝不也是如此?所以黄仁宇说,要放宽历史的眼界,要退后五百年看历史。
其实人生也如同这宇航员眼中的家,当以一种超脱世俗、如上帝般俯瞰众生的视角来看人生时,那人生也会如家放大范围一般而扩大深度。平时经营世务,忙乎生计,此时看人生,无非名利二字,是以物喜、以己悲;当有机会从中解脱出来静心思考时,人生况味便大不相同,平日里喜怒哀乐都可化为美的存在,可供你心平气和地去欣赏把玩,你可以为自己的每一种境遇而感动。
那位宇航员还说:“从太空中看地球,你会觉得所有人都是游客,我们共同乘坐这艘名为地球的游艇,一起驶向一个未知的世界。”很富诗意,也是哲理。当人摆脱“家”的束缚,就会发现自己只是一名游客。所以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天地就是一家大旅馆,人就是旅客。当人生成了旅行,那种种际遇岂不都成了美妙的风景么?
离家越远,家就越大。另外也还有一句相似的话:握紧拳头,什么也没有;放开,你拥有一切。
2008年7月1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