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在亳一方
在亳一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78
  • 关注人气: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不能公布高考“状元”?

(2011-06-27 11:51:41)
标签:

高考状元

炒作

亳州

文化

分类: 我也愤青
  今天,《亳州晚报》对我市的文、理科高考“状元”进行了报道。此前一天,省城媒体也对安徽省的高考“状元”进行了重点报道。
  高考分数放榜,社会各界关心高考成绩是情理之中的事。新闻媒体作为以生产信息产品为已任的专门机构,派出记者打探和采访当地高考总分第一名,满足人们的知情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是,就是这样正常的事,教育部却一直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要公布高考“状元”,而且是三令五申,似乎如果你不听招呼,你就是“炒作”,你就是别有用心,不识时务或不顾大局。
  禁止炒作高考状元的初衷良好,但应当认识到,媒体对于高考状元的报道并非都是“炒作”。
  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家庭都曾经有过或将要有家庭成员经历高考。高考是一场激烈的竞赛,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是必然的。而高考成绩则是被关注的重点。其中,谁是高考第一名,第一名是男是女,什么情况,人们都自然而然地想知道。就这么自然而然的事,媒体自然以特有的职业意识进行自然而然地报道。而且作为这场竞赛的参与者,每个考生也都有权知道竞赛的结果,不单单知道自己的成绩,还要知道“对手”包括最高分的成绩,这有利于对自己做一个正确和全面的判断。另一方面,高校需要根据高考成绩排名进行录取,不公布高考成绩、没有高考成绩排名,不仅让高校录取无以为据,而且增加了高考录取的随意性。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如何为国民服务,以及教育的公平、公正,这些才是高考之“本”,相比之下,高考状元被“炒作”等问题都是“末”,我们不能为“末”而掩盖高考之“本”,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同时,为了保证高考录取的公平性,就必须将高考录取置于阳光之下接受社会监督,而监督的前提显然是公众对高考成绩拥有知情权。高考成绩及排名是保证高考录取公正的关键信息。为了避免高考状元被炒作而“雪藏”高考成绩,这既是一个利弊权衡问题,也是不尊重考生知情权和民众监督权的问题,其实就是“下错药”的问题。
  教育部门应该认识到,是先有应试教育和高考录取“唯分数论”,后有人们对高考成绩和高考“状元”的强烈关注,后者是前者之果,而非前者之因。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成绩公开,归咎于媒体对高考“状元”的报道,这是一种因果倒置,甚至是一种掩耳盗铃。教育部年年禁止炒作高考状元,但一直禁不住,其根本原因正在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