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刘艳红:知识与见识——送给毕业季的你们

标签:
知识见识毕业刘艳红东南大学 |
分类: 鉴赏 |
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刘艳红:知识与见识——送给毕业季的你们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栀子飘香,又是一年夏日至;榴花正红,又是一年暑期来。在这烁玉流金的日子,终于又到了与各位同学道别的一刻……这6月离别的情愫,如同5月翻飞的柳絮,令人鼻酸难耐;不舍,是我此刻的主要情怀……此时,我要祝贺在座的各位同学们,祝贺你们终于学有所成即将展翅高飞!同学们,你们在过去的数年里,静坐于教学楼自习室,出入李文正图书馆,享受精神食粮于人文大讲堂,徜徉或跑步于九龙湖畔……你一定曾抱怨过校园的空旷,也一定享受过九曲桥头荷花的芬芳;你一定曾抱怨过为什么都毕业了还没看到建好的游泳馆,也一定享受过焦廷标馆内各种活动的青春与梦想;你一定抱怨过作为理工科帝国“我东”网站系统如此之囧况,也一定曾伫立于那崭新的还有直饮水机的塑胶跑道旁;你可能一直在抱怨虽已改进很大但仍不能令作为吃货的你满意的桃梅橘三处食堂,但你也一定看到了“隔壁的”食堂其实都不比我们强……但今天,同学们,你即将启程远航,这一切都将成为你永久的记忆磁场,在这离别的一刻,请收拾好你的行囊,放下曾经的抱怨或喜欢,放下你因师生分离但可能主要是因男女朋友分离的愁绪怅望,收下我对你们赠言分享:
今天,我的赠言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知识与见识。
首先,请你懂得,你在学校里学到的是知识,走上社会后更需要的是见识。希望你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不断增长你的见识。
知识,knowledge,是指知道和认识的学问,它主要源于书本,具有间接性,它通过学习桥梁而获得;它是静态的,是逻辑演绎推出的概念与符号,命题与体系。同学们,数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各种专业知识,你们掌握了当初令你们崩溃尔今令你们自豪的、施老师在你们入学之初成天炫耀的王泽鉴的民法理论与方法,你们掌握了法治的本土资源这看似过时却又历久弥新的中国式法理命题,你们掌握了太皇太后那些晦涩难懂却又含义深远的概念以及民法典编纂中人格权为什么要独立成编,以及那些你原来不知道的法典法学论著的内容与观点,红红的毕业证、司考证、会计证、挑战杯获奖证书等,证明你们成为了知识的赢家。两千多年前,柏拉图的“知识之问”告诉我们,知识是与事实相符合的认识。当你们已学会判断合宪性审查与行政法基本原则适用的中国困境,以及工程合同争议中的焦点或者交通事故中财产赔偿的认定等各类问题时,意味着你们已掌握了丰富的法律知识。
会读书不等于会做事,学习成功不等于事业成功,打通学业与事业之间“任督二脉”的正是:见识。你的发小也许没有系统的学过专业知识,但可能很有见识;你拥有深厚的法学知识,但可能恰恰欠缺见识。知识固然重要,见识更不可缺。
见识,understanding/insight,是指见闻和看法,是指人的识别力,它主要源于实践,具有直接性,它和学历与文凭无关,它是经验的产物;它是动态的,它不是固定的理论与概念,而体现为对具体事物的识别判断。见识不能从书本里电脑中课堂上获得,它强调的是亲历性、亲身性,是由实践获得的经验和阅历。通过认识一些你所不认识的人,参与你没参与过的事情,到达你所未曾到达的地方,思考你所未曾思考的这些人这些事这些地方带给你的感受,你增长了见闻和见解,也提升了认识和识别事物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纸上得来的就是知识,亲身经历实践所学到的才是见识。见识以知识为基础,但又不囿于知识,它是在知识的提供的基本养分之上,通过亲身经历与实践经验,再辅之以个人消化与思考,而增长的识别力和判断力。
今天,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怀揣自己的梦想,肩负父母家人的期望,请带上学校老师的嘱托:当你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尤其是学习知识的能力之后,你所要致力提升的,不是知识,而是见识。知识决定你的智商,见识决定你的情商;而智商只决定你的起点,情商才决定你的终点。
其次,请你明白,没有见识的知识,可能是你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学习知识可以拿到毕业证,不断增长见识才能获得人生的通行证。
只知道获取知识的你,无形之中充满了大学生、研究生的高傲,那似乎是知识分子所特有的一种高傲,它实际是你对知识的一种“我执我见”。这种“我执我见”决定了你们所读的永远都只是你所喜欢的或者应付考试的书,它们的知识线路都那么相似,从而使你也逐渐呈现出如此自我而缺乏融合力的气质。这样的气质,当你走上社会后,会让你可能显得太高傲而拒人于千里之外,或让你容易钻牛角尖几近偏执,或让你牢骚满腹或者动辄激动万分,工作中可能时常碰壁生活中可能并不如意,到那时请别告诉我这是高等教育的结果,要明白它可能是你只顾学习知识忽略增长见识的“成效”。
好在,现在提醒你们还来得及,希望你们不要固步自封,要训练自己把握时代大趋势的洞察力,一眼洞穿事物本质的穿透力,面对纷繁复杂的选择时的判断力。如果你欠缺洞察力、判断力和穿透力而构成的见识而仅仅只拥有知识,你很容易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全栈工程师”,而不可能成为社会的领军人才。一代鸿儒梁漱溟先生非常强调哲学无非是人生实践之学,他极为注重研习知识过程中发挥见识重要作用,正因如此,梁漱溟先生曾这样概括自己:非学问中人,乃问题中人,他将哲学付诸实践,毕生探索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而不是死的哲学知识,也因此才成为中国哲学的学术符号与引领者之一。因此,亲爱的同学们,高等教育并非万能的,知识的传授决定了你可以拿到毕业证,但不断增长的见识才是你人生的通行证。布克文学奖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也是世界文坛上影响最大的文学大奖之一,在2019年公布的布克文学奖入围名单中,湖南作家残雪是唯一入围的中国面孔;残雪从未受过学术训练,其文学成就的取得全凭她强大的抽象思维对其人生几十年来经历与见识的洞悉总结与反思。没有见识的专业知识,可能是你前行道路上的障碍;有丰富见识但欠缺专业知识,可能一样能够成才与成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同学们,请你们要多多践行书本上的知识,观察世情、身体力行,洞见社会、学思相长,使自己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有见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