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里镜外
——读《心灯》有感
曾几何时,我的心如一叶飘浮的孤舟,似一盏闪烁着微弱光芒的青灯,在流俗的尘世间
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微尘。心无所寄,心无所依。浩瀚的宇宙,自然的景致,人在它们面
前是如此的渺小。且不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怎样的努力,以什么样的方式在物欲横流的
社会里去竟争和生存,即使诗意地栖居也变成是一种枉然,这需要一种超强的能量和一份平
常的心态。困惑和茫然时常在心中索绕,挥之不去。在时光的流年里,我们正在逐渐的掏空
内心仅有的那些温暖的记忆。岁月啃噬着行走过的痕迹,光阴令一切逝去的景象变得更加虚
芜。如果此时在心中始终坚持着一种信仰就显得弥足珍贵了,犹如燃起一盏永远也不会熄灭
的心灯。
当文字从心底缓缓流淌,倾泻而出时,营造出来的曼妙意境会让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幅
诗意的画卷。当一幅幅被赋予了生命力的,诗意盎然的摄影作品呈现在观者面前时,人就会
处于无语状态。恒父先生的摄影作品独树一帜,自成风格。他的作品是诗境和画意相交融,
是理想和信念,坚守和执著相并存。品读恒父先生的作品需要一份从容淡定的心态,一份宽
广仁厚的胸襟,一颗向善唯美的心灵,即使怀揣一颗浮燥之心在这些作品面前也会变得心澄
明净,在禅的意境里让生命得以升华。我想他在人生的旅途中选择躅躅独行,不只是为了给
灵魂寻找一个支点,而是想在自然界的风光中寻找到心灵的归宿,让积淀已久的心绪如一条
条浓浓的血脉无限的延伸下去。他的作品或展现出树的迥劲风骨,或表现出湖水的静谧安宁,
雾霭的迷蒙杳渺,或“大风起兮云飞扬”……这些都是他心境的自然铺陈,由心及眼,一脉
相通。“言外之意,象外之韵,物外之境,诗之心者如是。”这是他心中的镜像。“钱易得,
风景易得,唯心境无踪。形易,体裁易,身外之物易,唯无我。”这是他对自我心灵的拷问。
欣赏恒父先生的作品,也许你会发出“啧啧”的赞美声和赞叹声,最初我也不例外。如
果是在喧嚣的环境下用浮躁之心去品读,看到的只能是风景的表象,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每一
幅作品所要诠释出来的真正含义。每个人的人生阅历和文化底蕴不同,用镜头表现出来的思
维方式就会有所不同。在自然风光面前,每个人拍摄风景时是境由心生。此时相机只能算是
附属物,是心境的延伸和思维的载体,是眼的道具,而能真正看懂这个世界的是本心。人与
人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需要这样的懂得,这也是每个跋涉者选择前行的理由,恒父先生独
此心境的摄影作品是他的心声,是他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
花不在你的心外。”我尝试着不再用眼睛去欣赏恒父先生的摄影作品,而是静心体会作品里
的深邃内涵和最高境界,人与自然一体,人与灵魂一体,人与本我一体。沉浸在一幅幅作品
意境中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用心聆听自然界里的声音,寻找摄影语言的同时也是在品读自己,
细细的体悟人与自然界内在的关联,循着一条花香满溢的幽径去寻找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镜
像。
以自己现在的人生阅历和文化底蕴对恒父先生的摄影作品进行诠释,只能说这些文字是宽
泛和浅显的。从春日至冬至,从无语到诉说,我在寻找着一个真正的自己。令我欣喜的是自己
在心中已经点亮了“心灯”,我正在学会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重新去欣赏周遭的一切和自
然界的风光,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彻大悟。 人从自然界中走来,最终
要回归于自然。坦然的前行,坐看云飞云起,镜里镜外执一盏心灯,笑看人生中的每一次际遇。
——清净之莲
http://beautyjing99.blog.sohu.com/164425178.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