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谣

(2010-07-07 11:32:38)
标签:

虚静

恬淡

寂寞

尽气

尽心

尽情

杂谈

水谣

           没有或许,阅读图片文本,每一位读者都会有不同感受,不仅仅作者恒父,我们大家都是创

       作者,尤其面对雾里看花的图片,拨开迷雾现清明,我们的作品是我们心中再造的心灯。跨越地

       域时空,共鸣不绝,这样的摄影作品集,品评人须好好看看鸡蛋里骨头是怎么长的,可是没有骨

       头,只有精华般的模糊印象,内里的玄机,先直觉一下,然后我思故我知吧,是为心得。

           我看见大面积的空白,模糊不定的动态,若隐若现的细微变化,写意手法作为东方传统的艺

       术语言,恒父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虽妙不可言,但国人阅之,是诗是画,不言自明,西人阅之,

       想一下会说“距离、陌生化、异化的形式是艺术的基本表达,诗的必然”。这里更要说的是一种

       态度,郎静山大师的“画意摄影”风行一代又一代,很多人质疑这种形式的当代存在,但我们不

       能质疑东方艺术手法的精妙,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同样表达着作者对待客观世界的方式,东方人

       自然就涵养在东方文化脉络中,恒父作品,迎面而来的是东方的气息,并没有丝毫的仿古画式的

       作态,极简的形式契合着时代节奏,所以,虽不是写真,却真实可据。

           东方的语言,说着东方情景对话;不能说写意表达的山山水水就是古人独好的主题,青山如

       我的照观是人类永恒的感情,是永恒的审美参照物;但是,真正可称为恒父作品主题的并不是这

       些自然景物,而是这山这水这风这雨所蕴涵的审美体验,那些超越拍摄对象本身的象外之象;朦

       胧和空白与山水实景之间的结构形而上,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万物与我们本身都沉入麻木不仁

       的境界,但这不是单纯的全然不见的意思,而是万物在如此这般隐去的同时就显现于我们面前”;

       老子三千年前有一个比喻:“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让我们关注那看不见的“无”,这是一片空灵的静虚世界,人与自然存在于这样的本然之中;本

       然的内容就是“本来无一物”,禅宗美学思想的“心”的体验,在“空”处实现,在青山绿水一

       切先成中,恒父的作品便有了“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来皆文章”境界,我们称为意境的东西,

       须如此融身于景物之中,以非功利非崇高的态度看四时之朝暮,观草木之枯荣,追花觅影,徜徉

       徘徊,是这般快乐自由的境地。

       《心灯》百幅作品,泉水一样,一幅一幅眼前流过,用通常习惯的审美方式看恒父作品,就如鸡

       蛋里找骨头,我们看不到养眼的风光,因为无限风光在心里,是看不见的,只能够在心里意会和

       再造。霞染枯枝,风动树影,烟雨涳濛中,“无我之乡”却是“有我之境”,每一幅作品及名字,

       无不是作者心照,这是一个江南摄影人的审美静观,心的体验。江南水土最滋养细微的敏感,恒父

       作品微妙的清明处,如《大音》,是寂静之水的大音稀声,如《风白》,是风光无色的绚烂,如

      《惊水》,是混沌中忽至心底的一丝惊喜,如《秋水长》,是得一而知圆满的绵延,如《水性》,

       是若无声息的涌动,如《雨势》,是凝固中含蓄的动感;有对诸多生命态的入微体验,就有了“待

       到雪消去自然春到来”的自在。而作品《微醺》的拟人化情绪表达,作品《怀素笔意》的追古意

       味,作品《临风》若有所思的面壁动作……等等,读者明晰地看到一个中国文人的由来迹象,不

       由地为江南文士恒父的惊艳喝彩拍案。恒父摄影活动是心灵体验的行为过程,我们在再体验的过

       程中也会成就诗意。

           再回到“画意摄影”的话题,我却不愿将《心灯》纳入“画意摄影”的概念中,本来无一物,

       由他自由自在,要画做甚?我们身处的技术世界,万物纷争烦乱,难能恬淡笃静,我们需要这一

       份撄宁。然而,我们也不应否认技术世界带给我们个体生命的别样充实,我们的生命态永远可以

       诗性地面对当下的存在,不需要刻意回避,行住坐卧皆道场的平常心或许是我们不朽的诗心。

       作者  飞白

       2010-6-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中
后一篇:岁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