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眼”惹祸,专家支招预防
(2009-04-09 15:24:56)
标签:
健康 |
电视的发明无疑是人类视听技术的一大革命,电视大规模进入家庭更是给人们带来了信息获取与文明传播的革命,电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家庭成员”。而当电视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人们便不由自主地把更多的业余时间锁定在电视屏幕前,电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思维乃至行为方式。
美国调查统计看电视习惯,10年时间在电视前度过
美国“关闭电视网”最近就美国人“看电视”的习惯做了全面的调查和统计,数据显示:
·
·
美国的调查结果值得人们关注,那欧洲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采访了斯洛伐克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参赞JAN
而对清华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 李园教授的采访说明,中国的情况也不乐观。“在清华来学习汉语的国际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年龄主要集中在十七八至二十三四岁左右。国际学生和中国的学生的视力状况比较,他(她)们戴眼镜的人数明显地比中国学生要少很多,基本上可以呈现出欧美为最少,其次是东南亚、日本、韩国,最多为中国学生。”李园教授的话语中不无担忧。
的确,据央视调查中心的收视率调查显示,中国人城里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为120分钟,而农村百姓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166分钟,比城里人长46分钟,因为人们长时间观看过亮、偏色、晃动的电视画面,出现眼睛疲劳、干涩、流泪、发胀、疼痛,甚至眼花、畏光、头晕等症状,导致视力下降、屈光度问题等,甚至影响眼睛的视紫红质、视色素、睫状肌等生理功能,导致严重的眼疾,这就是俗称的“电视眼”现象。
结果就是:中国近视患者已占世界的3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10%,全国戴眼镜的人数超过3亿。
电视眼是如何“炼成”的?
那么,“电视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当电视画面亮度过于刺眼的时候,会大量消耗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甚至伤害视紫红质,造成视力暂时性减退;当电视画面色彩缺失的时候,出现偏色现象,会伤害视网膜锥细胞上感受红、绿、蓝的视色素,导致眼睛不能正确分辨色彩;当电视画面晃动、拖尾的时候,如同在运动的车上看书,眼睛不能正确聚焦,极易产生眼疲劳、头晕等症状,久而久之会伤害眼睛睫状肌,导致调节焦距功能下降,造成近视。简单来说就是,电视亮度、画面色彩、图像晃动是形成电视眼的三大原罪。
“电视眼”进入高危期专家支招预防
专家指出,“电视眼”应以预防为主,首先是从用眼习惯开始改变,如看电视时间不要过长,一般来说就一个小时左右为宜,就要休息半个小时左右。这半个小时之内,我们可以做一些眼部保健。
·
·
·
·
专家提醒大家, 除了以上窍门之外,在选择电视的时候,也应尽量选用亮度适宜、色彩自然、无拖尾现象的电视,尽量减轻电视本身对眼睛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