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太医为皇帝的后妃们看病,常有悬丝诊脉的情况。
传说孙思邈给长孙皇后看病时就用的此法。因孙氏从民间召来,没有御医头衔,不能直接见皇后,就在房外悬丝诊脉。太监有意试他,先后把丝栓在冬青根、铜鼎脚和鹦鹉腿上,结果都被识破,最后才把丝线拴在娘娘腕上。孙思邈诊得脉象,知是滞产,便开出一剂调血降气药服下气,娘娘遂顺利分娩。同行问其窍门,孙氏笑而不答。
那么病人的脉象究竟能否通过线丝传导给医生呢?有人为此专门请教过曾给清延皇室内眷看过病为,旧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老先生,施先生介绍说,悬丝诊脉完全是一种形式。原来,太凡后妃们生病,都是由贴身的太监们介绍病情,太医也总是仔细询问各种情况,诸如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等。有时为了获得真实而详细的情况,太医还要给太监们送些礼物。当这一切问完之后,太医也就成竹在胸了。到了悬丝诊脉时,太医必须屏息静气,沉着认真。这样做,一是谨守宫廷礼仪,表示臣属对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时字斟句酌,暗思处方,准备应付,以兔因一言不慎,一药不当而招至横祸。
由此可见,病人的脉象并不能通过丝线传导给医生,悬丝诊脉完全是一种蒙上了神秘色彩的骗人把戏而已。它的作用只是为了维护宫廷中的礼教和尊严,以防乱了宫闱;也说明了古代为医者的地位之低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