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保健 |
1、典型症状是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饮水量增加,易饥饿,饭量增加,但是体重减轻。简言之为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
血糖水平高于肾糖阈,尿中排糖,尿的渗透压提高,尿量增加。尿糖增多,尿量相应增加。每日尿量可达5公斤。由于丢失水分,病人感觉口渴,饮水量增加。饮水增加是为了补充丢失的水分,并不是因为饮水增多才使尿量增加的。
吃的食物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但组织细胞不能利用和储存,大部分葡萄糖从尿中排出。病人感觉饥饿,饭量增加,体重仍下降。
2、起病时无症状者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时发现血糖较高,高血糖是从何时开始的难以确定。
3、时常有因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症状,经检查才发现患糖尿病的。例如,病人因视力模糊到眼科,眼底检查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再化验血糖,证实为糖尿病,其时糖尿病早已存在。因贫血、浮肿就诊于内科的病人,经检查发现为糖尿病性肾病,才开始治疗糖尿病。女性病人外阴搔痒求治于妇科,经检查发现糖尿病,其外阴搔痒是尿糖较多所致。病人因恶心、呕吐、腹痛、嗜睡乃至昏迷到急诊室,可能是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约有半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起病时,表现为酮症酸中毒。
4、在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不一定都有糖尿病,定期复查血糖可以判定是否患糖尿病。不是糖尿病,则高血糖不会持续存在。
糖尿病初期为什么有低血糖反应?
有些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在糖尿病诊断之前或糖尿病初期有反应性低血糖表现:疲乏无力、出汗、颤抖、饥饿难忍,多发生在早餐后或午餐后,少数病人出现严重低血糖。
主要是由于这些病人的胰岛B细胞虽有缺陷,但尚有一定分泌能力,在进餐之后,胰岛素分泌的早期快速相(第一时相)基本上不出现,胰岛素分泌推迟,分泌高峰后移,分泌总量仍接近正常,因而出现反应性低血糖。
但当糖尿病继续发展,胰岛B细胞缺陷加重,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减少,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则不再出现反应性低血糖。
什么是“黎明现象”?
糖尿病病人在黎明时出现高血糖,称为“黎明现象”。血糖升高开始于凌晨3时左右,持续至上午8—9时。“黎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午夜过后体内生长激素增多(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是有时间节律的),生长激素是促血糖升高激素,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升高,需要较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正常人的胰岛B细胞自动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所以血糖保持正常值。糖尿病病人的胰岛B细胞功能缺损,尤其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凌晨血糖显著升高。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中亦可出现“黎明现象”。
怎样才能及早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得到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对于预防各种并发症是极为重要的。有下列情形者,应及早到医院检查血糖:
(1)现口干,饮水量增加,排尿量增加,而找不到明显原因;
(2)饭量增加,但体重下降;
(3)肥胖者;
(4)有糖尿病家族史,出现糖尿病症状。
(5)反复发生皮肤疮、疖、痈;
(6)创伤或手术伤口不易愈合;
(7)妇女有巨大儿分娩史(分娩的新生儿体重超过4000克),反复流产或胎死宫内等异常产 史;
(8)妇女外阴搔痒;
(9)少年儿童无明显诱因出现疲乏无力、多饮、多尿时;
(10)40岁以上做健康查体时,应常规检查饭后2小时血糖。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以及临床症状。下述三条中有一条符合即可诊断糖尿病。下述血糖值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1)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高于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两次以上。
(2)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高于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两次以上。
(3)空腹血糖不超过7.8毫摩尔/升,仍疑为糖尿病,可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若无临床症状者,尚需另有一次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
血糖检验采用血浆或全血,静脉血或毛细血管血,其血糖值略有差别。
糖尿病有哪些类型?
糖尿病是一个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病因的异质性,导致临床上的多样性。从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上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5—10%。多数发病于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40岁以上,但较少。基本病变是胰岛B细胞被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地破坏。发病时糖尿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需依赖注射胰岛素存活,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有生命危险。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糖尿病病人总数的80—90%。多数发病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隐匿,有些病人是在健康查体时发现的。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居多。血清中不存在胰岛素自身抗体及胰岛细胞抗体。遗传性较显著。在未获得适当治疗时,偶尔出现尿酮体阳性,但无酮症倾向。不依赖注射胰岛素生存。
(3)营养不良性糖尿病:多起病于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较低的青年。非洲及南亚国家屡有报告。
上述三个临床类型是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组报告所公布的。该报告同时指出,在一些非欧洲人群中,约有20—30%的糖尿病病人难于分型,介乎胰岛素依赖型与非胰岛素依赖型之间,需要长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