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丰子恺之教育理念之人格魅力

(2013-06-03 08:44:31)
标签:

杂谈

丰子恺之教育理念之人格魅力

贾柯http://blog.sina.com.cn/jiasanke

丰子恺在《我与弘一法师》中提出了人生的“三层楼”说: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丰子恺,画家、教育家。他的人,他的笔,以爱,以美,一直在从事教育在画画。丰子恺在学生时代遇见李叔同,遇见夏丏尊,是好种子遇见沃土,得以瞬息飞旋式地生长,直到枝繁叶茂,也参天荫荫。

他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三原色:爱的教育   美德教育  人格教育

爱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爱欲。”这里的“爱欲”有别于男欢女爱的那种意思,它指的是师者对学生近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学生对老师既有如对父母之情,又有更高层次的敬重。

我们大都是读书过来的,常常把对某个老师的喜恶与这门学业如泥掺水,和在了一起。喜欢某个老师的风趣,便把这个老师教的课程拿出来一遍一遍翻;厌了某个老师,连这个老师教的课都不想沾,仿佛有什么腥味会上身。

这教育中的心理,真是像一条夜航船,似乎微妙得不值一提,可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极为深远。

 

                 艺术教育

艺术,“是人生不可少的安慰。”

“我们的身体被束缚于现实,匍匐在地上,而且不久就要朽烂。然而我们在艺术的生活中,可以瞥见‘无限’的姿态,可以认识‘永劫’的面目,即可以体验人生的崇高、不朽,而发现生的意义与价值了。”

——艺术教育,就是美的教育,就是情的教育。

——图画科之主旨,原是要使学生赏识自然与艺术之美,应用其美以改善生活方式,感化其美而陶冶高尚的精神。

——音乐科之主旨,原是要使学生赏识声音之美,应用其美以增加生活的趣味,感化其美而长养和爱的精神。

艺术是一滴看不见的水,它落下来,让人比前一秒钟更柔软,更温润,更有情味,它渗透的是人心,而心的存在,不是摊出来看得到,拿秤可以秤得出的,它在人审美向善的感受里,情感里。

艺术是无用的,可无用的艺术,却往往让人更像一个人的样子,让一颗心更倾于美善。

艺术之于人生,是让有限的人尽力地抵达无限,稍稍地超越肉身,甚至超越命运。

 

                               人格教育

人格,是教育者散发出的精神气息,历经时间,比墨迹书香更芬芳。

人格,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李叔同《悲欢交集》说:“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

李叔同本人是民国时期少有的艺术通才,戏剧,绘画,音乐,书法,众艺兼备,样样事都精益求精。在他出家之后,绚烂之极归平寂,所有艺术放下,只留一器,书法,便于抄经。

 关于艺术与人生,李叔同一向做人放在首位,求艺次之的态度,他说得直白:“先器识而后文艺,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

“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