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盛泽实验小学发展前景的思考
(2009-11-25 20:50:37)
标签:
教育校园盛泽实验小学家长学科 |
分类: 学校管理 |
1.教育教学管理需要精致化。
经过一年的磨合,我们的管理队伍在思想认识上逐步达到了统一,在管理方式、方法上有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与教师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有序,在工作中有了一定的创新意识。这些都是很可喜的现象,要坚持发扬。我们也要看到,要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以优质的管理来促进学校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我们寻找不足,持续改进。
我以为实验小学的管理必须在“精致”上下功夫,提高教育管理的“品质”!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能及时地做,都能自始至终地完成,都能受到相应的成效,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是否就到此为止了,没有改进的必要了,没有做得更好的空间了?答案是不言自明的。我们做得还比较粗糙:在计划时不是从众多的方案中比较、选择最佳的方案,往往只有一个方案,唯一的一个!方案的制定也常常是一个人,唯一的一个人,没有经过众人的群策群力,没有集中集体的智慧,特别是教师的智慧!方案的具体活动、环节不够详细,没有考虑到实施中诸多可能遇到的问题、细节,总是大体上可以就满足了!在具体实施中,没有足够的预备方案或者调整准备,往往遇到意外就很被动,就有点措手不及,有点忙乱!在活动结束后,常常以为事情做完了,可以松一口气了,而没有及时地将活动的过程总结一下,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一下,思考可以改进的方面,以汲取教训;没有将活动的过程性的主要的资料、材料进行整理、积累,随便散乱一边;更没有对参与或者支持这次活动的有关人员、集体句进行慰问、奖励,对表现不佳的人员或集体进行批评……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暴露出我们的管理还处于原始的做事情的状态,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相差何止10年!
管理是门科学,是我们学校管理者必须学习的一门学问。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与经验,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所以,我以为我们的教育管理目前最需要的是在平时的管理中贯彻“品质”的思想,追求管理品质,并通过“精致”逐步实现这种“品质”。可以说,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做出了“品质”,就一定有了“品位”,就可以产生“品牌”!比如发一张小小的入学通知书,我们一般的做法就是将通知的内容印在白纸上,盖个学校的章就可以发给学生或者家长了。而做地精致一些,可以选择彩色的纸张,让人有一种新奇感;还可以将通知的内容进行版面的设计,字体大小的变化,适当地插入一些学校的图片作为背景;甚至,你可以根据入学通知书的特点,设计一条“盛泽实验小学欢迎你”、“盛泽实验小学祝贺你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盛泽实验小学是你第二个家”等充满期待、充满关爱、充满美好祝愿的话语,让拿到通知书的学生和家长马上有一种被重视、被关切的温暖,对学校的感情就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就会在无意识中有一种亲近感、认同感。如果在背面还有详细的报到须知,学校的介绍、学校的相关信息等,会让学生和家长更加感到惊喜。因为刚入学的孩子和家长对学校格外关注,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否更好?一张小小的通知书,实质上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和家长的态度,这种态度有体现了学生在学校读书时可能受到的教师的态度。因为学校对学生和家长的态度也间接地反映出教师对学生和家长的态度。所以,作为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言行举止,时时处处都会影响家长、学生对学校的看法和印象。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发出的每一张纸片,都传达出我们对学生家长的态度、感情,也传达出学校的办学思想,包括学生观、教育观,更传达出学校的办学品质!所以,当学校管理者接待来问讯、或者来反映问题、提出要求的任何一个家长,我们都必须本着“服务”的态度,诚恳而热情地对待他们。有的时候,本来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我们接待的态度变化了,家长的心态也会发生变化,就变得容易处理了。这些,作为我们管理者首先要做到,必须要做到,并且要言传身教,带动身边的每一个教师也能这样做。如果,我们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能有这样“服务”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家长,那么,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是一所有品质的学校!要做到“品质”,就要从这些细节上做起,在“精致”上下功夫。
2.教师发展需要激发内在动力。
我始终相信每个教师都有潜能,完全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问题是我们教师是否有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我们开展了这么多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活动,收效甚微,原因何在?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教师自身还没有发展的内在需要,没有迫切的内在需要。
教师为什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就学校内部来看,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1)教师对教育缺乏深刻的认识,把教育当作一个谋生的职业,而没有当作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如此,就觉得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就不会主动花时间与精力去做得更好些。有这样认识的教师,占了相当的比例。有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教师这个职业仅仅是一个职业而已;有的觉得教师收入不高,总想着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和才能,做第二职业,业余职业是自己要做,且有额外的收入,于是对本职的教师这个工作就不当回事了,就得过且过了;有的安于一种舒适的生活,不愿意吃苦、奋斗,只要能过平安的稳定的工作就满足了,选择的是一种安逸的生活方式。
(2)教师体会不到教育带来的成功感。作为教师,工作是平凡而辛苦的,急于有所成绩的教师,就往往体察不到学生成长所给予教师的快乐与成就,就会陷入消极的心态当中,看任何问题总是从消极的、负面的方面去想象,于是就陷入一个痛苦的怪圈,工作自然难以有乐趣、难以有积极性。
(3)教师对学校产生的失望。教师在一个学校中,在一个集体中,一开始都是有很美好的期望的,也是很努力很投入的。但是,做得久了,就会有很多难以解决的困惑、问题,感到困惑、疲倦。这个时候,如果所在的学校集体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帮助与支持、关心与指导,那么,他就会有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就会有失望的情绪,久而久之,就丧失了主动、积极的心态。何况,有的时候,他所处的团体本身就没有朝气与活力,那种对工作的懈怠无形中消磨了青年教师的锐气,变得一样的俗气。没有一个充满积极向上朝气的团体,本身就是造成教师缺乏内在动力的主要原因。与积极上进的人在一起,他就会积极上进;与优秀的教师在一起,他才会努力优秀。还有,教师本人的工作表现得不到学校及时、客观的评价,所取得的成绩、所做出的努力没有为学校所及时认可、表彰。那些不良教师的表现没有得到及时而严肃的处理,任其蔓延,学校领导的不作为,是对教师积极性的最大伤害!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关心,总是浮在表面,既不真诚,又不实在。迄今为止,我们管理者还没有真正到教师家里家访过。正如一位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什么时候学校校长也能像班主任那样来家里坐坐?这实在是应该做的平常事,而我们却还没有这样的意识。如此,教师又怎么能从内心生发出对学校的认同与感情呢?事业与感情,是教师激发内在动力的根本所在!
对于教师的思想教育,我们不能总拿着师德做文章,很多问题不是师德的问题,很多问题也不仅仅是师德的问题。我们是否要对具体的事例作具体的分析,从而作出客观的、恰如其分的处理。比如,教师总是抱怨收入少,比什么什么学校少发了什么什么,实际上并没有差距,被教师这种盲目攀比的心理混淆了视听。作为学校管理者,该如何澄清事实?对教师作什么样的教育与疏导?必须是个认真对待的问题,而不是一笑了之,因为,这个待遇问题会引发教师对学校的诸多问题的看法,一旦形成消极的偏见,以后任何本来正确的做法也变得让人怀疑了。所以,防微杜渐是何其重要!再比如,教师对学校六认真考核中的评价存在误解,总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一种自以为是的心态),总以为所有的奖金都应该拿。恕不知我们所拿的每一份工资奖金,都应该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而有的老师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应该完成的教育工作任务没有尽心尽职,如此,有这么能心安理得地认为该得呢?尽管这份奖金并不多,教师总体收入还很少,但是要计算一下,你的劳动是否与这份奖金相等?如果我们含糊其辞,不能清晰而切中要害地剖析问题,教师的认识就会越来越模糊,不正确的思想就会占据主流,要想纠正过来就很难了。所以,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是我们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职责,也是我们是否专业的体现。如果我们混同于一般的教师,甚至不如一般的教师,那么我们的管理必然陷入困境,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根本激发不出来了。
借鉴企业培训的相关内容,对教师作现代观念、职场观念的培训,是极其重要的课题。我们自身不具备这样的培训能力,也不具备请专业认识来进行培训,简单而有实效的办法就是运用相关的录像课程,如李践的《做自己想做的人》,翟鸿荣的《国学应用》等,都是我们借来培训的好教材。
3.教育教学的着力点在基础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的基础太差,但是实质上所着力的恰恰不是在学生的基础上。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基本上是应对上级教育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所做的很多事情没有多大的教育价值。我们往往忙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生作文差就补作文,英语单词默不出就拼命让学生抄写……似乎很花功夫地在给学生补课。这样做,有一定的成效,有些学生的确有了一定的长进。但是,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老师抓紧了,学生就好一些;老师一松了,学生就又不行了。如此反反复复,教师和学生心态都变坏了。
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彻底,而这个源头就是学生的基础。学生自进校开始的每一天的学习都是在为未来的学习打基础,为他自己的将来打基础。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从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着眼,着力于学生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好基础应该成为我们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核心任务!
我们以为应该打好三个方面的基础:
(1)学科知识基础。每一个学科都有知识,学生一旦脱节,就会影响后续的学习。所以,学科教学必须及时查漏补缺,教师的自查自测是需要自觉的,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诊断及辅导,应该及时而严格,否则会延误补救的时机。“课课清,天天清”,应该真正成为现实。
(2)学科基本能力。每个学科都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学习能力,这些能力是需要教师长期细致的训练的。比如,运动技能感差的学生,他们学习做广播操就很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才能熟练,才学得会。所以,体育学科也有学习困难生,同样需要补课。所以,每个学科都有学习困难生,每个老师都有责任帮助学生补课,这就不仅仅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考试科目老师的专利了。事实上,我们许多技能学科的学生尚未达到基本的能力要求,而又缺少教师额外的补习,没有合格却稀里糊涂地过了关。因为我们对技能学科的教学质量没有像考试科目那样严格地测定。正因如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自己任教的学科,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达到合格。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3)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在学校里,是应该学习在家庭、在社会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比如:在课堂、在教学区域轻声慢步的走路的习惯,不总是匆匆奔跑,边跑边喊;早晨,能静静地看书,或者专心地朗读;中午,能静静地作业,或者练字、阅读;课间,在活动区能参加活动,而不是毫无目的地奔跑,或者追逐。在学习上,那就有更多的习惯要养成了。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或者教学能始终着力于此,那么,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会与众不同,就会在习惯方面比其他学校要好很多。这些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意义的。
以上三个方面的基础,要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必须有实际的教育教学行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是否能通过这些实在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能力和习惯基础,可以说是关键的工作。基础扎实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的发展就有后劲。那种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只能一时得利,而留下的后遗症,是无法消除的。唯有彻底更改我们的教育教学策略,才能收获长远的成果。盛泽实验小学必须从现在开始,着眼于长远的发展,致力于基础的培养,使学生、教师、学校具备足够的发展后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