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博的冲击波

(2010-05-26 23:32:29)
标签:

木春的故事

微博

冲击波

随笔

杂谈

                                    微博的冲击波

 

    晚上,在网上聊天,寒冰朋友说我的博客有好多天没更新了。是啊,近日伤脑筋的杂事太多,没有时间和心思打理博客。既然朋友提起,就找个话题胡诌几句吧。

    今天上午,我们的《新闻研究》网开编前会,一同仁发言说:“现在微博发展很快,新浪博客发展到1000万用户花了五年时间;而新浪微博发展到1000万用户,只用了不到五个月时间。”虽然,这中间有不少微博用户是博客用户直接转入的,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的确是势不可挡的。我也爱跟时髦,在势不可挡的微博面前,我也在今年春节后加入了微博大军。你要问为何加入?可以找出一万条理由:接触信息零距离,获取资讯快捷迅速,发表言论轻松自由,欣赏微博有趣好玩等等等等。现在我每天要花一小时以上的时间泡在微博上,主要是浏览,看到时新的、有新闻性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感动的也转发转发,偶尔自己也发几条。近几天,我发现一些重大新闻比如江西境内列车出轨、今天下午的四川境内的5级地震等,都是微博上最快披露的。

    今天晚上在网上浏览,发现了《南都周刊》的一篇文章写得有意思:文中说:“稍有经验的中国网民都知道,他可以在猫扑上发现各种稀奇古怪的事,然后到天涯抒发对社会黑暗的不满,或者到凯迪与其他人争论国家大事。除此而外,各种各样的专业论坛,更容易分辨出里面的用户属于哪一类人。但微博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信息孤岛的现状,A论坛上发的发帖,也许B论坛和C论坛的用户都能收到。”“美国总统奥巴马Follow了谁?专扒历史八卦的张发财最爱跟谁聊天?这些可以影响网络名人的人或许有千百种理由,但是,我们只想知道,哪些人可以进入那些名人家门喝上一杯?”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写微博的人,更注重“你关注了谁?谁关注了你?”微博其实是博客的一个延伸,博客写得好关注多的人,微博也更受“关注”(名人效应除外,微博是名人的另一个天堂)。

     我在一年多前写的一篇博文 漫话“博客”中说:“能花时间在博客里勇敢地写下自己真实想法的人,是个充实的人。因为个人的这些想法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去梳理去等待结果,一般是在获得信息,事情初见端倪时就立即博客。我们不是记者,但人人都是“记者”。写博文相比其它写作就更自由,更非正式,更活泼,当然也就更容易发生事故(就像我的一篇被删的博文一样,还是有点耿耿于怀哟)。在这种即时性的要求下,每篇博文乃至每个字的不确定性就更为显著,而发生错误的风险和预言的刺激也更大。”而今天的微博,的确是博客的一个延伸,不仅更快更自由更活泼,而且关注的人更多。但它的弱点在于任何人的微博信息在微博首页上留存时间很短,如果没人转发,很快会石沉大海。谁来转发?当然就是你的“粉丝”。

    所以,玩微博的人,追求的是被关注量,每个关注你微博的人,就是你的一位“粉丝”。在这里名人效应非常突出,你是名人,随便写点发点什么,都会有一大堆“粉丝”和转发量。很搞笑的是,前天《成都商报》发了一篇文章,大标题是《2角一个批发“微博粉丝”月入3000》,说的是为了满足现在玩微博的一些人追求“粉丝”的愿望,在网上就出现了一种专门为玩微博人拉“粉丝”的人,20元100名“粉丝”记者当场试验,一个多小时,记者的微博上果然增加了104名“粉丝”。此人还在网上开了店,开张不到两个月,已进帐6千。其实这并不奇怪,我在一年多前就预测过博客不出三年,肯定走上营运之路。我当时在漫话“博客”里甚至是这样说的--

    值勤得一提的是,博客的未来:我认为,女性博客的前景比男性博客的前景好,女性博客盈利的空间和可能远比男性要大。网络博客的发展如任何媒体一样,最终要走向运营。可以想象,未来的广告商,不可能大量地在时政性博客上投放广告,也不会有多少厂商会在技术(股市)类博客上一掷千金。博客的价值在于它的影响力,影响力这种虚无缥缈的单词可以简化为两个字:读者。如果一位女性博客成为某一女性群体的代言人,她的品味,她的生活,以及这些东西在博客里通过内容的展示,并因此而吸引大量有等同消费能力和意愿的女性,那么这个博客盈利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因为很多商品的消费者就是女性)。在未来的博客世界里,男性博客贩卖观点,女性博客出售生活。观点变为现金需要重重转换,但是生活却可以立即刷卡!我看好女性博客,甚至觉得博客盈利之路大概会在3年后首先在女性博客上出现。女同胞们,努力吧,在博客上挥洒你们自己的世界吧!只有活出自我,世界才会慷慨回馈。

    当时没有微博,我也就不可能预测出微博最先是以出卖“粉丝”来盈利。现在,微博在网上,可以归类为十种类型:搞知识的、搞娱乐的、搞运销的、搞概念的、搞技术的、搞八卦的、搞宣传的、搞言论的、搞创意的、搞搞震的,每种类型都有一批代表人物,有大腕、明星,也有草根出头的,屁股后面都是成千上万的“粉丝”。我想说的是,微博这一网络上的新事物,前景不可预测,它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波到底有多大?今后对媒体的市场份额的瓜分是蚕食还是掠夺?这不仅要等待观望,还要在实践中观察剖析。我当然不会断言,微博作为媒体会在一夜间取代传统媒体,就象当年手机一夜间取代PP机一样,但它的影响必定是前所未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