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 ——三清山记游

(2011-08-07 10:23: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旅游散文(原创作品)

     神奇的造物主孕育了无数的名山胜水,雄峙于中国江西上饶地区境内的三清山,就是大自然精雕细凿的一件艺术佳作。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至于三清之名,则充满了道教意味。道教以玉清、太清、上清三处缥纱迷漓的地方为神仙洞府。

    江西多名山。

    清代刘继庄在《广阳杂记》中云:“江南山水树木,虽美丽而有富贵闺阁气,与吾辈性情不相之夹洽。江西则皆森秀竦插,有超然远举之致。吾谓目中所见山水,当以此为第一。”

    江西名山,我登过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吾谓目中所见江西山水,当以三清山为冠。

     元人鲁起元在《游三清山记》中云:“登山步长路峻崖……路忽下袅,如入井。以手按前行人肩,后行人挽其裾,惧其翻于前也。”三清山纵然如此矜持,历代文人墨客依然不辞攀登之苦,纷至沓来。

    他们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纷纷吟诗作赋,用他们的一支支生花妙笔将这山水之灵性,山水之精神,书写的淋漓尽致:“少华之奇,不让天台雁荡”、“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 “江南何处是仙家?孤柱擎空见少华”、“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

    直至今日,连见多识广的美国国家公园基金会主席保罗先生依然对之赞不绝口:“三清山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精品之一,是全人类的瑰宝”。

     人云:三清山之美,美在仙,美在道,美在神。

    秦牧先生把三清山描绘成“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

    二登三清山,我认为,三清山其山岳、溪泉、花木、云雾、道教古建筑无一不奇。

     地质学者们说三清山的地质构造和黄山非常相似,有“黄山姊妹山”之誉。

    在那远古时代,三清山处在造山运动频繁而剧烈的地带,又经大自然长期风化侵蚀和重力崩解作用,因此断层密布,节理发育,渐渐形成了奇峰矗天,幽谷千仞,竞相崛起的绝景奇观。有奇峰八八六十四座,怪石三百八十二处之誉。“观音赏曲”,“道人拜月”,“老子看经”,“猴王观宝”,“司春女神”,“三清列坐”等奇观,无一不惟肖惟妙,栩栩如生,真乃秉天地之灵气而苍天垂相,无雕琢之痕迹而造化赋形。

    三清山在大自然这个艺术大师的精心塑造下,奇峰怪石,竞相崛起,各具神姿妙态。有奇峰八八六十四座,怪石三百八十二处之誉。更有冲破云霄,神奇灵动,海拔1816.9米的玉京峰,海拔1776米的玉虚峰,海拔1752米玉华峰三峰“如三清列坐其巅”而理所当然的成为道教圣地。

    三清山水系属于高山冲沟水系,充盈,纯净,甘美。从山麓到山巅,随处可见泉、池、溪、瀑。泸泉、玄泉、丹井、禹门泉、应元泉、“玉帘瀑布”、“扬泉瀑布”、“庆云际瀑布”、“水乐坑瀑布”、“八磜龙潭瀑布”为三清山水系列中的骄子和骄傲。

    三清山是一个宝贵的天然的“基因库”,是第四纪冰期时东亚最重要“生物避难所”之一。据导游小姐介绍,三清山共有植物157科,500属,1088种,其中有多种为珍稀植物。如中国鹅掌楸、中国蓝果树、南方红豆杉、长柄双花木、百山祖八角、江南桤木、褐叶青冈、乌冈栎、风箱树、白豆杉、穗花杉、三尖杉、福建柏、青钱柳、柳杉、黄杉、铁杉、甜槠等等。

     虽然说,物以稀为贵。我更爱三清山植物中英姿勃发者——松树。三清山山中的松树连绵几千亩,数以十万计,树龄最高者近千年。这些松树由于受高山风、霜、雨、雪、雾等自然气候影响,其造型千姿百态,造型奇特,枝桠曲折,气度非凡。有的破岩而出,有的盘石而生,有的挺立于峰顶,有的垂挂于陡壁,有的矫健似游龙;有的翩翩如彩凤。而扎根于峭壁上,探身于云雾间的青龙探海松;前有喙,旁有两翼,后有长尾,风姿绰约的凤凰松,无疑是三清山中松之佼佼者。

    辛幼安曾痴痴地问:“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这三清山山中连绵几千亩,数以十万计,造型奇特,千姿百态的松树,怎能不令人深深陶醉。只是假如松来扶我,我是不会拒绝的。

    三清山花开四季,八节飘香。其主要品种有瑞香、玉兰、樱花、黄精、梅花、含笑、凤仙、萱草、蕙兰、吊兰、二月兰、独蒜兰、水晶兰、百合花、杜鹃花、红茶华、天女花、木海棠、山桃花、六月雪、扁枝越桔等等。其中种类数量最多的是杜鹃花,最珍贵的是天女花。天女花乃世界珍稀花卉,为三清山群芳之冠,其花花瓣洁白如玉,花蕊赤红,质厚瓣重,晶莹细嫩,淡雅高洁,香气馥郁。闺名为“天女”,足见其丽质天生,品质不凡。

    三清宫大门有一楹联:“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封”。

    也许是造化所钟,也许是缘分所系,我二登三清山,皆遇上三清山气势磅礴,变幻莫测的云海雾涛。

    此刻,正是云自封门的黄昏时分。看吧,三清山头顶着白云做成的纱帽,颈围着白云做成的纱巾,腰缠着白云做成的纱带。这纱帽、纱巾、纱带,随风舞动,飘忽不定,轻轻地舒展着妩媚与风流,别有韵致,令人赏心悦目。在如霭如岚,似有若无,若即若离,虚无缥缈的白云的萦绕柔化下,森秀竦插的三清山变得神秘而飘忽。

    渐渐的淡淡的洁白的云开始变浓,由丝而缕,由缕而絮,由絮而团。

     这边旋涡云开始舞动,那边瀑布云悬挂前川;忽然,一片滔滔洪水,浩浩烟波,势如天河决口,奔涌而下。

    清人吴理有诗赞曰:“举步抠衣八磜风,藤萝古木翠重重。名山得自名贤庙,灵水还因灵雨龙,石上泉飞千尺雪,岩前花落万年松。天然一水无人识,并作诗家月夜咏。”

    中国的道士们四海为家悠闲潇洒,悠闲潇洒四海为家的道士们很早就开始给这座名山抛媚眼了。当然,那时的三清山只是漂亮并没有什么名气。

    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年),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老先生曾经在这里炼过仙丹,那时的三清山清雅、养眼。

    随后,更有一些有品位的大师级的大自然的伙伴也都来这儿拜访游览,并辛勤播撒下许多文明、文化的种子和基因,那时的三清山开始招眼。

     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遍布全山的230多处古建筑,构思奇妙,有条不紊,多样而统一,奇妙而有机。这些漂亮的建筑与秀美的自然景观巧妙的交织,有的于迂回曲折处豁然开朗,有的于山穷水尽处柳暗花明,借势造景,相互因借,借景传神,相辅相成。无不渗透着道教“动与静、虚与实、巧与拙、藏与露”的朴素辩证法和道教深邃的精髓内涵。使整个三清山雄美中融和了仙幻,峻峭里蕴含了神奇,幽丽间增添了玄妙。

    所以,我等今日登上三清山,悠扬仙乐,暮鼓晨钟,才能不绝于耳。组组幢幢布局之缜密,造作之精良的道教古建筑,才能使人飘飘然如置身于飘渺迷离的神仙境地。

    可是,这势如天河决口,奔涌而下的一片滔滔洪水,浩浩烟波,是否会把这山岳、溪泉、花木以及道教这苦心营造成百上千年的神仙境地冲毁?

    事实证明,我多虑了。

    三清山,山岳、溪泉、花木、云雾、道教古建筑,无一不奇,互不相克,相得益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贵溪记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