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006-09-20 20:51:00)
标签:

高级规则

智慧技能

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

加涅

美国

  罗伯特·

罗伯特·加涅(R.M.Gagne)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学习和教学心理学家。他在1992年修订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对学生素质结构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他独特的视角或许会对我国的素质教育讨论有所启迪。

  我国一些学者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社会对人发展的需要、人才资源开发和国民素质等不同角度对学生素质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加涅则从学生是学习者,而且是可持续学习的学习者这个角度出发,把学生的素质分为先天的、发展中形成的和习得的三类。

  (一)学生的先天素质

  传统上素质的先天成分主要指一个人的神经解剖学基础。而加涅则主要从学习过程(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信息提取)的角度对学生的先天素质进行分析。

  在信息输入阶段,如人的眼睛的视敏度(即视力)有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是先天的。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戴眼镜或手术使视力得到提高,但它却无法通过学习而改变。在信息加工阶段,米勒(G.Miller,1956)证明,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5~9个信息单位。短时记忆这种先天的容量限制会影响学习。虽然我们可以用扩大记忆组块的办法来增加短时记忆的信息量,但短时记忆的信息单位数不能改变。在信息提取阶段,亨特(Hunt,1978)、运用“减法技术”设计的实验证明,人的信息提取速度有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先天的。

  (二)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加涅提出两种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智力和人格特质。

  许多专家同意,智力是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学习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由先天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詹森(1969)指出,在同种族、同文化的条件下,个体智商的变化75%~80%归因于基因,20%~25%归因于环境。智力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人格特质是所有的人共有的、能被人格测验揭示的、个体的一般倾向,也是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同样是长期稳定的,不容易受教学的影响。加涅提到的人格特质有焦虑、性格内向、谨慎、冲动、自我满足等。人格特质在量上因人而异,从而构成了人格特质的个体差异。

  (三)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

  加涅把学生习得的五类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作为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

  言语信息。相当于“双基”中的基础知识。中小学历史课、地理课中大部分知识是言语信息。它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是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它们以单个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储存在认知结构中。

  智慧技能。相当于“双基”中的基本技能c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学习要求掌握的基本上是智慧技能。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处理信息或问题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根据某种语法规则说话或造句,或运用某些数学、物理、化学等规时去解题等。加涅又进一步把智慧技能由低到高区分为四个亚类,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此处的辨别是指把事物的不同之处区分开,在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能对相似的事物区分的能力;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概念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在一大堆各种不同的事物中能对同类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规则是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命题的形式呈现,规则学习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规则办事的能力,如运用欧姆定律求电压等;高级规则指通过简单规则重新组合而得到的规则,高级规则学习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简单规则以产生新的规则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如中学数学中解复杂平面几何题就涉及许多规则的综合运用。这四个亚类,有严格的层次,高上级的智慧技能必须以低一级的技能为基础。我们称之为加涅的智慧技能层级论。智慧技能在大脑中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的形式镶嵌在与之相关的命题网络之中。中小学生掌握的读、写、简单的心算等技能属于自动化的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有些类似于学习方法,但其内涵要丰富得多。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同部组织起来的技能”,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如果一组概念和规则支配了人的认知加工活动,提高了其信息加工能力,则他就习得了认知策略。如一位小学教师教给学生一套纠正“四则混合运算”差错的程序:一找,二核,三算,四订正。如果学生每次都能用这套程序纠正错误,我们就认为他已获得了“纠错”的认知策略。

  态度。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体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其核心成分是情感。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德育包含在态度之中。二者有时同质使用,但也有所不同。如学生做作业字迹比较潦草,上课不认真听讲,我们只能讲他学习态度不好,不能说他品德不好。只有涉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态度才属于品德范畴。态度(品德)学习渗透在一切学科的学习中,如学习理科类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时,需要形成喜欢这些学科的态度、而文科类的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品德的教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中,态度(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在运动规则的支配下,因练习和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在许多学科中都有。如小学生学写钢笔字、毛笔字;语文课要学会朗读,朗读中有复杂的声带肌肉的协调运动;中学物理、化学课要学会做实验;音乐课要学会弹钢琴;美术课要学会作画;体育课和劳技课则以学习的动作技能为主。

  我国学术界对加涅的五类学习结果的分类并不陌生,但加涅把它们视为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这个观点理应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当然,加涅把学生习得的学习结果作为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来看待,这是否合理,有待检验。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大讨论中,有人提出“三育(德、智、体)说”、“五育说”、“六育说”,甚至“十育说”,还有其他诸如“三个层次五个方面说”、“三位一体说”、“复合内容说”及“四个关心说”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可以预料还会有专家继续提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我们认为,加涅的理论有一个特点,就是学生的素质不管提多少种(当然指后天习得的),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后天习得的五类素质得到合理的解释,真正做到了以不变应万变。抓住了这五种习得的素质,素质教育就抓到了根本。

(R.M.Gagne)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学习和教学心理学家。他在1992年修订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对学生素质结构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他独特的视角或许会对我国的素质教育讨论有所启迪。

  我国一些学者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社会对人发展的需要、人才资源开发和国民素质等不同角度对学生素质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加涅则从学生是学习者,而且是可持续学习的学习者这个角度出发,把学生的素质分为先天的、发展中形成的和习得的三类。

  (一)学生的先天素质

  传统上素质的先天成分主要指一个人的神经解剖学基础。而加涅则主要从学习过程(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信息提取)的角度对学生的先天素质进行分析。

  在信息输入阶段,如人的眼睛的视敏度(即视力)有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是先天的。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戴眼镜或手术使视力得到提高,但它却无法通过学习而改变。在信息加工阶段,米勒(G.Miller,1956)证明,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5~9个信息单位。短时记忆这种先天的容量限制会影响学习。虽然我们可以用扩大记忆组块的办法来增加短时记忆的信息量,但短时记忆的信息单位数不能改变。在信息提取阶段,亨特(Hunt,1978)、运用“减法技术”设计的实验证明,人的信息提取速度有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先天的。

  (二)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加涅提出两种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智力和人格特质。

  许多专家同意,智力是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学习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由先天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詹森(1969)指出,在同种族、同文化的条件下,个体智商的变化75%~80%归因于基因,20%~25%归因于环境。智力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人格特质是所有的人共有的、能被人格测验揭示的、个体的一般倾向,也是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同样是长期稳定的,不容易受教学的影响。加涅提到的人格特质有焦虑、性格内向、谨慎、冲动、自我满足等。人格特质在量上因人而异,从而构成了人格特质的个体差异。

  (三)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

  加涅把学生习得的五类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作为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

  言语信息。相当于“双基”中的基础知识。中小学历史课、地理课中大部分知识是言语信息。它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是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它们以单个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储存在认知结构中。

  智慧技能。相当于“双基”中的基本技能c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学习要求掌握的基本上是智慧技能。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处理信息或问题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根据某种语法规则说话或造句,或运用某些数学、物理、化学等规时去解题等。加涅又进一步把智慧技能由低到高区分为四个亚类,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此处的辨别是指把事物的不同之处区分开,在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能对相似的事物区分的能力;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概念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在一大堆各种不同的事物中能对同类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规则是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命题的形式呈现,规则学习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规则办事的能力,如运用欧姆定律求电压等;高级规则指通过简单规则重新组合而得到的规则,高级规则学习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简单规则以产生新的规则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如中学数学中解复杂平面几何题就涉及许多规则的综合运用。这四个亚类,有严格的层次,高上级的智慧技能必须以低一级的技能为基础。我们称之为加涅的智慧技能层级论。智慧技能在大脑中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的形式镶嵌在与之相关的命题网络之中。中小学生掌握的读、写、简单的心算等技能属于自动化的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有些类似于学习方法,但其内涵要丰富得多。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同部组织起来的技能”,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如果一组概念和规则支配了人的认知加工活动,提高了其信息加工能力,则他就习得了认知策略。如一位小学教师教给学生一套纠正“四则混合运算”差错的程序:一找,二核,三算,四订正。如果学生每次都能用这套程序纠正错误,我们就认为他已获得了“纠错”的认知策略。

  态度。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体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其核心成分是情感。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德育包含在态度之中。二者有时同质使用,但也有所不同。如学生做作业字迹比较潦草,上课不认真听讲,我们只能讲他学习态度不好,不能说他品德不好。只有涉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态度才属于品德范畴。态度(品德)学习渗透在一切学科的学习中,如学习理科类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时,需要形成喜欢这些学科的态度、而文科类的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品德的教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中,态度(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在运动规则的支配下,因练习和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在许多学科中都有。如小学生学写钢笔字、毛笔字;语文课要学会朗读,朗读中有复杂的声带肌肉的协调运动;中学物理、化学课要学会做实验;音乐课要学会弹钢琴;美术课要学会作画;体育课和劳技课则以学习的动作技能为主。

  我国学术界对加涅的五类学习结果的分类并不陌生,但加涅把它们视为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这个观点理应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当然,加涅把学生习得的学习结果作为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来看待,这是否合理,有待检验。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大讨论中,有人提出“三育(德、智、体)说”、“五育说”、“六育说”,甚至“十育说”,还有其他诸如“三个层次五个方面说”、“三位一体说”、“复合内容说”及“四个关心说”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可以预料还会有专家继续提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我们认为,加涅的理论有一个特点,就是学生的素质不管提多少种(当然指后天习得的),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后天习得的五类素质得到合理的解释,真正做到了以不变应万变。抓住了这五种习得的素质,素质教育就抓到了根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