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叫嚣事件不过是与少林寺的一场口水战

标签:
泰拳中国散打中国武术杂谈 |
日前,五位当今最具实力的泰拳王在泰国职业泰拳协会的带领下,向中国武术发出挑战。对于泰拳王的猖狂挑战和对中国功夫的极端污蔑,国人群情激愤,特别是对泰拳扬言挑落少林寺一语引起极大愤慨。但谈及中国功夫,确切说是中国散打与泰拳间孰优孰劣,一时众说纷纭。很多人斥责泰拳手是井底之蛙、无知小儿。也有些对泰拳稍有了解的人对中国功夫能否胜得了泰拳持悲观态度。其实均大可不必,两国功夫间的较量又不是一场战争,只不过两个国家间的一场拳术比赛,挑战者出言不逊,也不过是为比赛增加些悬念及比赛前的噱头而已,不过是一场单方为了宣传的口水战。
在这里首先谈一下我对泰拳的一些粗浅了解。有人说泰拳不外是泰国的民族拳术,没有什么奥秘可言,但是任何武术所以扬名世界,必有其独特性质及个别价值。号称“八条腿”运动的泰拳,虽然无法和中国武术(这里说的是武术,而不是中国散打)历史相比,但也算渊远流长。尽管它的真正发源至今仍众说纷纭,然而就较为可靠的史料而言,18世纪大城王朝时的乃克侬东应为泰拳的祖师爷;他在缅甸军攻破大城时被俘虏为奴隶,而在一次庆典中缅甸国王安排缅甸拳师与其比武较量,结果他竟连胜九人,第十人则不敢上场,连缅甸国王也不由得赞叹:“泰拳师武艺非凡,苟非其君王庸弱,彼辈当可免丧邦之痛。”因而威镇缅甸,为泰拳的历史写下了光荣的一页。泰国拳以凶猛、强悍著称,拳腿肘膝均有独到之处,四肢八体注意使用,而其中最为狠辣的就是肘膝功夫。其出拳发腿用肘使膝发力流畅顺达,力量体现得极为充分。泰拳发力得精髓在于拳手利用身体得拧转,即脚的展转,髋部转动,将拳脚肘膝如同鞭子一样直甩而出。拳手通常从小时候开始培养,每天练习八小时,其中包括各种体能、重量、反应、技巧的训练,有些训练方法相当残酷,如踢打坚硬的香蕉树、椰子树等。残酷的训练方法也造就了泰拳手坚忍、凶悍的作风,因而数百年来,名国拳手对泰拳时鲜有胜绩。但也正因为他们残酷的训练和比赛方式,也致使泰国拳手的职业寿命很短,一般二十几岁随着体能的下隆就过了职业巅峰,而拳手平均寿命也不长。泰国政府在1955年首次颁布全国完整、并能适应国际间拳击比赛的泰拳比赛规则。
再论中国散打。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是中国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近打散打不完全等同于中代散手,它是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1979年散打在我国成为竞技的比赛项目,散打比赛允许使用踢、打、摔等各种武术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许使用擒拿。从某一方面来说,散打仅可以作为中国武术一种擂台比赛的表现形式,但与传统武术相比,仅仅是冰山一角。近年来,中国散打在世界声名鹊起,特别是2001年以来,多次对阵空手道、跆拳道等各国拳种,多以优势胜出,对阵泰拳也未落下风。之所以泰拳手始终不服气,也是因为中泰搏击对抗赛多是以中国散打比赛规则为基础,对肘膝进攻有严格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无法发挥泰拳手近战中肘膝进攻的优势。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套路、门派众多。以少林武术为代表的外家拳派及以太极、八卦等代表的内家流派,武术派别众多,招式繁杂,单论技击的方法也较泰拳丰富得多。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更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贯通,就说少林功夫就是禅武结合的代表。少林功夫讲究的是“禅武合一”,是一项综合的武术体系,根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共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552套,另外还有72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156套。现在流传下来的少林功夫套路有200余套,其中拳术100余套,器械80余套,对练等其他功法数十余套路。在佛门眼中,参禅是正道,拳勇一类乃是末技,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其它武术也大抵如此,技击只是武术的一种方式,我们学习研究武术,更应该深刻领悟其中内涵。李连杰主演的《精武英雄》中有一句台词,武术看重的不只是把人击倒,而更注重的是修身悟道。
从19世纪以来的各国武术对抗的战绩上来看,泰拳应该是世上实战能力最强的。从清末至民国期间的那些纯无差别格斗对抗中,中国武术对泰拳的战绩依然可谓是惨败。单以战绩而论,中国武术似乎并无优势。这是不是说武术在技击方面就确实不如泰拳了呢?我认为这也不尽然,毕竟武术还是非常注重实战的,在各拳派的不断融合创新中,武术的技击方式始终在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不过很多武术技法杀伤力巨大,因而被历代统治者所限制,更是由于武术拳派众多,且由于派别间的狭隘观念,造成了很多优秀技法的流失及实战效果的弱化。另一方面,尽管很多实战的技击方式完整地保留下来,但近年来,各家拳派大都注重套路、重表演,而缺乏实战,特别是受到擂台赛规则的限制,而在擂台比赛中无法使用。因而,也可以说目前的体育搏击赛事,是无法最大限度体现出中国武术的精髓的。
武术与泰拳文化背景不同,技法方面也是各有所长,不能单以战绩论优劣,以胜负论英雄。至于说中国散打对泰拳的比赛,大家更应看到的是一种比赛方式,一种体育文化方面的交流,这不等同于战场上厮杀。既然是比赛,既然是交流,就会有胜败,谁胜谁败,那又何妨。此次,泰拳手如此气焰嚣张,人们在愤慨的同时,也要看到,各类体育赛事特别是拳击赛都常常在赛前大肆渲染气氛,以吸引人们的眼球。我们愤青是对的,但我们更应该借助更多这样的比赛认真吸取其它拳种的优点,学习他们的长处,研究如何把更多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和技法更多的运用到散打及技击中来,发掘武术的实战功能;更应该借助更多这样的比赛积极地推广中国散打及中国武术,学习它们在赛事及拳术推广方面的经验,最大限度扩大中国散打及武术的影响。(朋非新浪博客)
相关新闻:
中国功夫迎战泰拳“挑衅”
2009年中国功夫对职业泰拳争霸赛将于2009年12月在李小龙的故乡广东佛山举办。中国功夫对职业泰拳争霸赛组委会前日公布的这个消息,意味着在泰拳五大天王组团发出挑战后,中国功夫终于正面应战。参与本次挑战的泰拳五大王对于中国武林同道敢于接受挑战的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东南快报网)
这一消息的发布,在各大论坛上引起轩然大波,“中泰斗”一时成为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