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密集发射3艘神舟飞船和1个实验空间站
标签:
神舟飞船载人航天长征三号梁小虹中国军事 |
“天宫1号”小型空间实验室模型,结构不同于以往的三段式的神舟飞船,外形为两段式,主体为短粗的圆柱型,直径比神舟飞船更大。大致可分为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资源舱内有火箭发动机、太阳能电源装置等,可为“天宫1号”提供动力。“天宫1号”的重量和神舟七号差不多,约为8吨。
人民网科技北京3月4日电 (记者赵竹青)“神七任务圆满成功后,我国载人航天已经完成‘第一步’,迈入了‘第二步’。火箭队伍正在进行新火箭的设计工作,目前进展顺利。”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梁小虹向记者介绍了我国载人航天目前的进展情况。
“为了满足载人航天的第二步任务要求,火箭设计队伍正在进行新火箭的‘改’和‘换’的工作,相当于在原来的火箭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梁小虹指出,火箭单机有201项产品技术状况变化:其中新增的产品有44项,全新的设计产品有56项,设计改进有87项,这些设计的工作量非常大。
梁小虹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期间,完成4次发射任务——三艘“神舟”飞船和一艘“天宫一号”的发射,这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历史上发射密度最高的一次,在这之前要完成火箭的设计、试验、生产以及靶场的合练,为了发射任务能够如期顺利完成,火箭设计队伍目前正在紧张地工作着。
他说,2008年神舟七号飞船刚刚发射成功,火箭队伍就不顾疲劳地立刻投入到载人航天二期的研制活动中了,“目前正在埋头苦干,整个队伍状态很好。”
按计划,神舟9号将与神舟8号的留轨轨道舱实现无人对接,作为太空交会的第一次演练(神舟7号由于实施太空行走,轨道舱进行改造,任务完成后不留轨)。
此后,“天宫1号”将与载人的神舟10号先后发射,实现有人对接,图为对接想象图。
中国载人航天二期目标,发射神舟8、9、10、11号飞船,实现交会对接,初步建成小型空间实验室
飞船与大型飞船的对接将类似于阿波罗-联盟对接——阿波罗-联盟对接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个国家合作的载人航天任务,由美国和苏联于1975年7月执行。美国利用登月计划取消后剩余的阿波罗18号飞船和苏联联盟19号飞船进行了对接。自此奠定了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基础。
中国第一代小型空间站“天宫2号”构想图,它将在2012年左右发射,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未来神舟1×号飞船与“天宫2号”对接想象图,“天宫2号”比神舟飞船更大更重,可能需要新型火箭发射。
中国火箭同比例侧视图(左起):近地轨道系列——长征一号B、长征二号C、长征二号C/SD、长征二号E、长征二号E(A),地球同步轨道系列——长征三号、长征三号A、长征三号B、长征三号C。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