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汽车驾驶员时速安全驾驶路况感觉知觉 |
分类: 安全驾驶汽车 |
(开跑车是凭一种感觉吗?)
(感谢草根博客推签,汽车时代里我要让所有人了解汽车,普及汽车相关知识与常识,给更多的行人带来平安!)
面对开车是一种感觉吗?
曾经有多少人质疑,说它是一种感觉时汽车在你的手脚之间如鱼得水、驾驭的游刃有余,这是每一个驾驶员都曾有过的正常行驶下的感受。当遇上路况出现问题时,如前方路段逐渐变窄或突然下起了濛濛细雨,你依然用正常行驶的心态来对待路面发生的变化,此时你的心态没有对路况做出及时的反应(依然沉浸在刚才的良好的路面状况里)或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很显然此时开车的感觉是错误的,所以经常导致一些判断小小的失误。(失误就意味着自己受到一些惊吓或发生车祸)
开车应该说是:一种从感观到感知,有时就是大脑的瞬间思维的结果。汽车在疾速行驶的时候,当前方遇到问题再反馈给大脑时,不允许你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如:算一下
时速为40千米/小时,每秒钟行驶11.1米;
时速为60千米/小时,每秒钟行驶16.7米;
时速为80千米/小时,每秒钟行驶22.2米;
时速为100千米/小时,每秒钟行驶27.8米;
时速为120千米/小时,每秒钟行驶33.3米.
时速为160千米/小时,每秒钟行驶44.4米.
大家想一想,40千米/小时为相对安全时速,当遇上问题时,每秒钟以11.1米的速度向前行驶,驾驶员有多少思考的时间呢?一个好的驾驶员习惯是在50-100之间减速,当然也有很多例外如20米、30米、150米等等,因各人的技术与车况、路况和起来为判断因素。我们以时速为40千米/小时的时候,提前50米减速,总共只有4秒钟的减速刹车时间,这里面能有几秒钟的考虑时间呢?答案是不允许有思考时间,一般都是大脑本能的反应,瞬间做出路面动态分析后的快速反应,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种感觉。(可能一忧郁的功夫就出了车祸)
那为什么这种感觉有时又不正确呢?又不敢完全相信呢?当我们从甲地到乙地以每小时以60千米/小时,两个小时将要到达还未到达时,一路的奔波劳累、畅通无阻,让你对自己的车技感觉十分自信或者因为疲劳不愿意思考问题。此时前方出现一个小小障碍,你根本就不把它放在眼里,你会很自信的急着做出判断,有时这种判断是错误的。(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似乎有点道理)当开车的过程中,遇上危险情况的时候,我们不能轻信自己的感觉,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视线不良无法确认路况时,首先考虑减速、刹车,或者找合适地方停靠。必要时下车查看路况,侥幸的心里可能使你瞬间受到伤害.任何时候都要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为自己为亲人为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任。
当您坐到驾驶座上的那一刻起,您是否觉得坐的舒服?座位靠前、靠后,或高或低都直接影响着您的驾驶技术的发挥。从反光镜反射的角度、前风档的亮度、方向盘的高低等等,我们都把它视为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说是真实的,不合适要适当调整,尽量做到“车人合一的状态”。不然开起车来,总会感觉到哪个地方不合适或者不舒服,都会影响您正常的驾驶。
在夜间开车,一般凭借的是一种感觉(老百姓常说目量数),驾驶员的视线通常在100米左右,当收油门时随着汽车的颠簸可能瞬间达到20、30、50、150米(此时驾驶员凭借的是汽车没颠簸前看到的动态在进行维持现状),有的驾驶员考虑到安全可能会适当减速,有的驾驶员相当自信根本就不减速。(当然这个瞬间可能在零点几秒,时间闪的再短也存在安全隐患)与白天不能相比,白天没有建筑物遮挡时可能看出1、2里地没问题。你能说夜间开车,驾驶员看清楚了吗?自身车灯的亮度、自己的视力、路面的吸附、会车时灯光的反射等等很多因素在同时干扰着驾驶员的视线,同时也在影响着大脑的判断。此时,我们能说驾驶员的判断完全准确吗?还是在凭借一种感觉在开车呢?行人是否应该远离汽车呢?
一个好的驾驶员感觉“车人合一”,这是一种境界。开车有时就是凭借一种感觉,但知觉比感觉更重要。当遇上危险情况时,要相信自己的知觉,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觉。
(感觉就是驾驶员看见前方障碍感觉自己能顺利通过,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常识做出的一种判断.
知觉就是通过前方障碍时自己已经预测到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做出相应的措施。)
从看到行人到减速,也只是降到一个“相对安全车速”,
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停车的,实在不行才紧急刹车停下。
另一方面、
从看到行人,驾驶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大脑只是简单的反射,疾速的车轮不给驾驶员过多的思考时间,
要说开车是一种感觉是不正确的,最多也就是大脑简单直接的反馈。
只有了解‘相关汽车知识’越多,充实自己的驾驶技术,关键时刻大脑反射的思维也就相对准确一些。
前一篇:齐鲁文化--大力宣传交通平安
后一篇:目睹交警查车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