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碑刻博物馆(文庙)

标签:
苏州碑刻博物馆(文庙旅游图片文化教育 |
分类: 行走四方 |
以下文字介绍摘自百度:
苏州碑刻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府学文庙内,是一座收藏、研究、陈列和复制古代碑刻的专题类博物馆。博物馆馆舍苏州文庙府学始建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1986年10月,苏州碑刻博物馆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苏州碑刻博物馆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757平方米。
苏州碑刻博物馆基本陈列包括“四大宋碑陈列”、“大成殿孔子文化陈列”、“清代苏州工商经济碑刻陈列”、“古代书法碑刻陈列”、“明伦堂范仲淹与府学陈列”、“儒学碑刻陈列”、“古代农业经济碑刻陈列”、“现代书法碑刻陈列”、“德善书院陈列”、“清风堂廉石文化陈列”等。截至2022年,馆藏文物7444件/套,珍贵文物1192件/套,年度观众总数147203人。

明清工商经济碑刻陈列
该展厅陈列了200余方明清时期工商经济碑刻。这些碑刻均从苏州城区以及相关苏州的县级市征集而来。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正殿。苏州文庙大成殿,重檐庑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面积共计六百平方米,殿内五十根擎天大柱系楠木。该殿重建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于2000年大修,2002年5月“孔子文化陈设”落成。
孔子文化陈设有孔子圣像、“四配”圣像,还有祭孔用的编钟、编磬等“八音”(金、石、丝、竹、土、木、革、匏)乐器、祭器近百件。该陈设还有明清时期《祭孔乐舞图谱》、清代乾隆《苏州府学图》。孔子圣像正中上方悬清代康熙皇帝御书的“万世师表”匾,右上方悬光绪皇帝御书的“斯文在兹”匾,左上方悬嘉庆皇帝御书的“圣集大成”匾。圣像前楠木大柱上分挂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御书的楹联各一对。殿内三面墙壁嵌有清代所刻《石经》、《七十二弟子像》和《孔子圣迹图》、《孟子圣迹图》等著名石刻。

古代书法碑廊共藏碑刻150余方,均为清代石刻,大部分为“过云楼藏帖”,是清代过云楼主人收藏的24位书法家作品碑刻。



明伦堂为苏州府学主体建筑之一,于明正德元年(1505年)始建。面宽七间,进深四间,总面积561平方米。明伦堂正中供奉范仲淹彩塑像,高4.6米,重1.5吨,塑像上方高悬“一世之师”匾额,两侧配有范仲淹文官图和武官图。堂内陈列与古代苏州府学教育相关的图文资料、科举匾额、苏州状元进士名录等。此外,明伦堂还陈列了宋代原刻的《竹》《鹤》双碑、欧阳修撰文的《范文正公神道碑》、卧碑《学规》、《吴郡登科提名碑》等碑刻。









2015年,“廉石文化展示馆”落成。 该陈列由“陆绩与廉石”、“廉石故乡探访”、“府学廉政碑刻”、“府学清官”、“当代廉石文化教育”等五大部分组成,以碑刻、实物、图文、影像等形式展示陆绩与廉石的历史,以及古代苏州府学与廉政相关的史料和苏州当代廉石文化教育。





天文图
该藏品为国家一级文物,雕刻于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纵2.16米,横1.09米。碑分为图和图说两部分。根据元史记载,南宋政府景祐、宝祐、元丰、崇宁年间曾组织过四次天文观测活动。《天文图》是根据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的测量结果所绘制的。
该碑以北极为中心,星图画了三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全天的星投影在平面上。小圆代表北极,中圆代表赤道,大圆代表南天能看到的界限。另一个圆代表黄道,其直径和赤道相交,两圆交成24°角。黄赤交点之右上方是春分点,左下方是秋分点。天文图中央还有二条不规则的线代表银河。从小圆到大圆之间还画有二十八条经线
,并以此把星图分成二十八个不等部分,每部含有一宿,共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各七宿),二十八宿内刻有1440颗星。

平江图
该藏品为国家一级文物,雕刻于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纵2.84米,横1.45米,记录了南宋时期苏州城的景象。
《平江图》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刻城市平面图。


帝王绍运图
该藏品为国家一级文物,雕刻于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纵1.88米,横1米。碑额题有隶书“帝王绍运图”五字,“绍”为“继承”之意。碑图从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开始直至南宋理宗,记录一百九十五君,历经三千五百年,是一幅以帝王更替为脉络的历史年表。
图说共36行,每行16字,字体为正楷。图说以“自古至今,治不能十一,而乱常八九,为君者亦可以知所戒矣”为论点,规劝大宋皇帝应吸取“治和乱”、“离与合”的经验教训,进而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

地理图
该藏品为国家一级文物,雕刻于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纵1.9米,横1.05米。碑额题“墬理图”三字,“墬”为“地”异体字。碑分为地理图和图说两部分。
地理图绘制了中国海岸的轮廓、主要山川、河流、湖泊的布局以及长城和各级行政机构——路、府、州的位置。其中路级建制22个,府级建制34个,军级建制44个,监级建制1个。图中所绘江河、海岸的轮廓大致正确。《地理图》标注的山脉共有120多座,江河60多条,行政名410个。
图说部分共36行,每行22字,书体为正书小楷,作者黄裳。图说以南宋现有版图为例,分析了我国历代政治地理的变迁情况,表达了对金兵侵吞国土的愤慨。另外,在图说后有王致远所书镌刻题记,共47字,简要说明了《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的刻石经过和缘由。




拍摄时间:2024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