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沧浪亭(上)

(2025-01-06 08:06:08)
标签:

苏州沧浪亭

旅游

图片

分类: 行走四方
      那天我从苏州火车站坐地铁去看了宝带桥后,又坐地铁到三元坊,出站走不远就到达沧浪亭景区巷口,巷口左手边就是可园的出口大门,沧浪亭的大门在巷子的右手小河对岸,往里走就见一石桥,桥对着沧浪亭的大门。在没进景区之前,我先沿河往巷里面走一段,站在河岸边看对岸,能欣赏到沧浪亭有名的长廊全景以及沧浪亭。
       沧浪亭景区里看山楼和沧浪亭是最高处,在古时站在上面能看得很远,也能欣赏到四季大地天空的许多美景,如今也就没啥可看的了。
       我最喜欢的是它那条临水带花窗的复廊,隔着带着不同图案的花透窗,你走在墙的内外,能欣赏到不同的风景。另就是那无数扇墙上的花窗了,每一个都不同,透过它们,你能欣赏墙那边的景致,同时,当你站在园内的某一处,在不远处,它总在你的眼前跳进跳出,有时它是一幅画的主角,有时它又是其他的陪衬,但没了它又觉得不行,它真的好妙,我不明白主人当初建园时为何那么喜欢这样的透窗,没有一堵墙上没有花窗,也真是绝了。

以下文字摘自百度百科: 
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园内除沧浪亭本身外还有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楼等建筑和景观。
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整个园林位于湖中央,湖内侧由山石、复廊及亭榭绕围一周。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植有古木,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也是以曲折的复廊相连。山石四周环列建筑,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沧浪亭(此处特指名为沧浪的亭阁)即隐藏在山顶上,亭的结构古雅,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观鱼处,又名“静吟”,庄子语“庄子与惠子观鱼于濠梁之上”故取名“观鱼处”,此处旧为“自胜轩”,康熙巡抚宋荦重修沧浪亭记曰“循北麓稍折而东,小轩曰‘自胜’,迤西十余步为屋三楹曰‘观鱼处’”可见今之观鱼处为旧之“自胜轩”,而今之面水轩实为旧观鱼处,其皆为同治重修时所改,将轩改筑亭,是因康熙时移亭于山之岭,故在北碕处筑亭以为弥补。
下图中那个临水的半亭就是观鱼处。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清香馆,又名“木犀亭”,南宋绍兴初韩世忠时所题。袭唐李商隐诗“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之意,故名。馆前一道漏窗粉墙,自成院落,院内植有桂花数枝。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仰止亭,袭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而名。此为半亭,始筑于同治年间,其名与五百名贤祠有关,亭内嵌有御题文徵明小像石刻,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新亭建在遗址上,原亭为六棱六柱、六角形屋盖式凉亭,石木结构,高6米,周长20米,顶盖小青瓦、柱为红色、顶内盖板与花额窗为绿色,亭西一米靠山处立有“讲经台”石碑一块。
苏州沧浪亭(上)

五百名贤祠,此祠道光七年陶澍所创,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恩赐重建,当时搜求刻像,存者大半,觅得拓本,补刻自晋散骑常侍顾公荣至清初尚书彭龄一百四十人,皆旧记所有,共自林文忠公则徐至吴学士信中十二人,则旧记无之当为丁亥以后所增。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翠玲珑,又叫做“竹亭”,有三间房,另外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南宋绍兴初韩世忠时就有其名,取苏子美诗“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意为名。此处前后,万竿摇空,修竹如林,粉墙竹影,滴翠匀碧,历来为文人墨客雅游、静观、觞咏、作画之地。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看山楼,位于明道堂南侧山石之上,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创建,取卢集诗:“有客归谋酒,无言卧看山”之意,故名。楼筑于洞曲之上,共三层居园之西南隅,近俯南园,平畴村舍,远眺楞伽、七子和灵岩、天平诸山,隐现槛前。而今已被周围的高楼所围,视野近乎咫尺,旧景已不复见。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苏州沧浪亭(上)

瑶华境界,南宋绍兴初沧浪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时就有其名。明卢熊府志“梅之亭”曰“瑶华境界”。瑶华,本为传说中的仙花,色白似玉,花香,服食可致长寿,为仙界之人所食。此为借称,景色已经改变。此屋北对明道堂,南有丛竹掩映,原为园主会客之所。题额美丽脱俗,催发人们的浪漫情思,虽与景点不甚相合,但于质朴素雅的院落之外,仿佛又另辟仙苑幻境,倒也别有情味。
苏州沧浪亭(上)

拍摄时间:2024年12月1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