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在凤凰街的定慧寺巷内,我们走进去多亏巷前立着的牌坊,经过时感觉巷内一定有可看的点,不然立个牌坊干嘛呢?
果然,巷口是旅游咨询中心,往里先是寺庙,在寺庙前就见到不远处的双塔了,那就直奔双塔而去。里面不大,进大门有一院子,双边有厢房,这儿也是苏州古代石刻博物馆,后边大院子两边的长廊里陈列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各种石刻古迹,有的是残缺件,但上面的图案很美,有各种动物和花卉等。
双塔和大殿遗址就在大院最里面,大院前端是双塔,分立左右两边。塔身是黄橙色的,很醒目,看上去也挺高的,塔顶端有高高的塔刹。
大殿遗址只有石立柱和石墩子了,看那大小就知道当初这个大殿是很雄伟的,里面的柱子很粗。
双塔本不在此次行程之中,是误打误撞捡了漏,又多了解了苏州的一个景点。
以下介绍双塔的文字介绍摘自百度百科:
苏州双塔又称罗汉院双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凤凰街定慧寺巷的双塔院内,二塔“外貌”几乎完全一样,分为7层,东塔高33.3米,西塔略高,33.7米。双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是一对佛塔,两塔间相距仅20来米。像这样紧紧靠在一起的双塔全国是惟一的,因为能在这么近修建两座塔,对地基的要求相当高,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建筑之科学精巧,智慧之高超绝伦。
苏州双塔位于城东南角的定慧寺巷内,是苏州最具特色的两座砖塔,系唐代王文罕、王文华兄弟创建,一座叫舍利塔,另一座叫功德塔,建筑形式一模一样,因此又叫“兄弟塔”。苏州人也称双塔为“姑嫂塔”。
唐咸通二年(861年)盛楚创建佛寺于此,初名般若院,五代吴越钱氏改为罗汉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至雍熙中,王文罕兄弟捐资重修殿宇,并增建砖塔两座,千余年来仅多次修理塔刹相轮,结构式样保持不变。塔的外壁虽为八角形,但内部方室仍沿袭北魏以来旧制,实为唐宋之间砖塔平面演变的实物例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双塔是东西比肩而立的两座七层八角楼阁砖塔,形式、结构、体量相同,底层墙表相距仅15米,高约33.3米,底层对边5.5米。双塔形制模仿木塔,二层以上施平座、腰檐,腰檐微翘,翼角轻举,逐层收缩,顶端锥形刹轮高8.7米。约占塔高1/4,整体造型玲珑秀丽,旧时喻之为两支笔。腰檐以叠涩式板檐砖和菱角牙子各三层相间挑出,上施瓦垄垂脊。
各层外壁表面隐出转角倚柱、阑额、斗拱,均仿木结构式样。平座亦以叠涩砖及砖砌栌斗、替木构成。座上原有栏槛,今已无存。底层原有副阶周匝,早已倾圮,仅存角梁和砖石台基。塔壁每层四面辟壶门,另四面隐出直棂窗。进壶门经过道导入方型塔室(仅第五层为八角形),内无塔心柱。方室逐层错闪45度,各层门窗方位也随之上下相闪,不但外观参差错落,富于变化,且使塔壁重量分布较为均衡,避免导致纵向开裂。塔室内敷设木楼板,上墁地砖,并有木梯可登塔。楼板以木制斗拱及棱木承托。内壁施砖砌角柱、额枋等。第六、七层方室中央立支持刹轮的刹杆,下端以大柁承托。
拍摄时间:2024年6月3日
拍摄器材:索尼微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