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去木渎古镇,在老街上走着走着就见街道名为山塘街,我就奇怪了,山塘街我不是来过吗?为何我没印象呢,而且这儿的三个花园我也没进去过,我就清楚木渎古镇我好像没来过呀。
回来一查才知道,原来苏州有二个山塘街,一个是石路的七里山塘,一个是木渎的山塘,但要说古风,七里山塘街要略胜一筹,但要论历史,木渎的山塘街才是最古老的,它的历史可上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
木渎山塘街的形成比苏州山塘街要早的多得多了,其历史可上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吴王兴建馆娃宫、增筑姑苏台,常年集中大批的劳力、物力,并会聚了许多能工巧匠在此。不少人家就在山塘两岸定居,形成了最早的居民聚居点,并逐渐发展成为集镇。因此山塘街也就成为木渎古镇最古老的一条街。
木渎山塘街与苏州山塘街在格局上极为相似。街的一头枕着幽奇古朴的山壑,另一头连着繁华热闹的商市。
与山塘河一样,木渎山塘也有一条河,名叫:香溪河。
相传吴越春秋时,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为她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西施在宫中每日用香料沐浴,这些水流入山下河中,日久脂留不退,满河生香,故名香溪。
山塘街是木渎镇上私家园林最为集中的老街,清末民初木渎严、蔡、郑、徐“四大家族”的宅第绵延数里,几乎占据了整条山塘老街。明清时有严家花园、显志堂、古松园、遂初园、虹饮山房等十多处。
我们买了联票,进了古松园、虹饮山房和严家花园,这三个园子建造的都很精美,各有特色,都是江南园林的精品。
木渎山塘街,东段是商业步行街。西段则以人文古迹、私家园林为主。街上琳琅满目的商业招牌,有活蚌采珠、太湖丝绸、李绣坊等特色的商店,还有百年老店御品斋、天生元松子枣泥麻饼、麦芽糖龙须酥等苏州传统食品。

河边建有座四角方亭,里面的石碑正面刻着“御码头”三字,是乾隆下江南登岸处,背面刻有乾隆的诗作。

我们品尝了松子枣泥麻饼,没要大油的,六元一只,很好吃,但也不是儿时的味道,饼没有儿时的厚,皮没有儿时的硬,馅没有儿时的多。还吃了桂花糕和乳汁豆腐干,也与儿时的不一样,酱色浅,不紧实。

向西有座“怡泉亭”,建于崇祯二年(1629年)。据记载:冯怡泉与殷心揖是好友,冯对殷十分信任,曾将毕生积蓄数十两银子存放殷处。不久,冯怡泉突然去世,膝下无子,殷心揖没有将故友银两占为已有,而是用来挖井建亭,命名怡泉亭,方便过往行人歇脚饮水,借此纪念亡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