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遇到几件事,觉得有些想法,所以想在此侃侃……
昨天带添添去逛街,因为心血来潮,我俩决定乘地铁,于是我们吃完午饭就直接去了地铁站。随着一阵强风,添添说:“妈妈,地铁来了。”等地铁停稳,我抱着添添进了车厢。应该说,今天人不多,有位爷爷看到添添就往边上挪了挪位置,给添添腾出个“小地”,可是就在此时,一位年轻的女子急冲过去,准备坐下时,老者说:“这是给后面孩子的。”显然,女子很不好意思,让开了。添添对老者说了声“谢谢”,坐到了老爷爷身边。
回来的时候,人也不多,但没有空位置(本想打的,可是添添不愿意,她还想过“地铁”瘾)。我手上因为有比较多的东西,所以只能委屈添添,让她抓着车厢的栏杆了。就这样,在坐的人都看见了,但是没有人起身。这时,站在我旁边的一位女士发话了:“先生,能让个位置给这小孩儿坐吗?”真是很感谢这位“叔叔”,他听到此话,站起身让添添坐下了。为什么要感谢,因为我记得在添添七八个月时生病的那次,我带添添从医院回来的时候,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别人请一位女子让坐的时候,她的回答是:“我不想让座。”而她坐的位置恰是公交车上用来给“老幼病残孕”的专坐。就那次,我下定决心学会了驾驶(因为不会驾驶,老公又出差,所以车只能在家闲置)。
再有就是今天早晨去市场买菜时遇到的一件事。买鱼的摊位一直是这个市场人最多的,但我从来没想到会出现这样“浑水摸鱼”的事情:鲫鱼按大小分三类价格:6.5元、7元、10元。鱼是自己挑,因为人多,所以卖鱼的顾及不到挑鱼的人,只能忙着过秤、收钱。我看到两位大婶趁卖鱼的不注意从7元的鱼盆里挑了两条鱼放进6.5元的鱼盆里,然后当卖鱼的转过头时,他们夸张地在6.5元的盆里“挑”了刚才那两条鱼让卖鱼的秤一秤。卖鱼的看了看篓子里的鱼,问:“是哪个盆子的鱼?”她俩同时说:“就这个盆子。”卖鱼的虽然有些狐疑,但还是给过秤了,两位大婶对视一笑。
对于这些现象我不想评价太多,只是在想,在文明的中国为什么还是会有这些现象发生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