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师封刀 苏馆有幸

(2010-06-06 22:35:57)
标签:

苏州

苏州博物馆

贝聿铭

苏州印象

文化

艺术

静水流深

旅游

摄影

风光

风情

分类: 图行天下

 贝大师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

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新馆正门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小广场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为集书画、工艺、茶楼、小吃等于一体的公众服务配套区。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据说,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是最让贝聿铭煞费苦心的。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大师封刀 <wbr>苏馆有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拙政园--拾美
后一篇:养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