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 |
(四)计算分析题
1、本—量—利分析与销售、成本和利润预测的相关计算。
2、成本差异的相关计算和性质分析。
3、生产决策分析(产品是否深加工或剩余生产能力如何运用决策等)。
4、长期投资决策的相关计算分析(NPV)。
5、 投资中心主要考核指标的计算。
6、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计算。
(五)综合题
1、长期投资决策的相关计算分析(NCF、NPV和IRR)。
2、最优价格与本—量—利分析的相关计算。
3、本—量—利分析与预测分析的相关计算。
4、 成本差异及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相关计算。
5、成本性态分析与预测分析的相关计算。
6、 最优价格的确定及本—量—利分析的相关计算。
五、作业及课堂练习题:
|
项 |
单位 |
06年 |
07年 |
|
年初产品存货量 |
件 |
0 |
|
|
当年产量 |
件 |
10000 |
12000 |
|
当年销量 |
件 |
10000 |
10000 |
|
年末产品存货量 |
件 |
0 |
|
|
年固定生产成本 |
元 |
2,400,000 |
|
|
|
元 |
1,200,000 |
|
2、某公司只生产A产品,每件售价60元。公司会计人员小李和小王分别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A产品成本的数学模型。小李建立的A产品成本数学模型为Y=40X+72000;小王建立的A产品成本数学模型为Y=45X+69000。公司财务部通过进一步计算确认:小李建立的成本数学模型相关系数值为0.981,小王建立的成本数学模型相关系数值为0.304。且公司预测的2007年10月份A产品市场销量为6000件。要求:(1)说明小李和小王建立的成本数学模型哪个可用于预测A产品成本。(2)根据以上判断预测的2007年10月份A产品的成本额。(3)计算A产品的保本销量。(4)计算2007年10月份A产品的安全边际率。
3、公司产销甲产品,边际贡献率为40%,2003年8月产品销量的利润敏感性指标为4%,实现利润10万元。9月份产品价格和成本水平不变,但企业通过开展促销活动使销量增加了15%,要求计算:(1)月固定成本额。(2)保本销售额。(3)9月份的利润额。
4、公司产销甲产品,2007年上半年有关资料如下:
|
月 份 |
产销量(件) |
生产成本(元) |
|
4 5 6 |
4000 4100 4320 |
209600
|
且甲产品的销售单价为60元,假定公司各月产销处于平衡状态,2007年7月份预测销量为4600件。要求:(1)采用高低点法确定甲产品生产成本的数学模型。(2)预测公司2007年7月份甲产品的生产成本。(3)计算公司2007年7月份经营甲产品的安全边际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5、公司有条生产线,月产能总工时为12000小时,每月发生约束性固定成本10000元,可选择加工甲、乙两种产品中的一种。若加工甲产品,工时定额为4小时,单位变动成本为36元;若加工乙产品,工时定额为3小时,单位变动成本为27元,且公司每月还需追加2000元设备调试费用;甲产品和乙产品的销售单价分别为54元和47元。假定选择加工甲产品为最优方案,要求:(1)指出上述条件中与方案选择没有关联的共同成本。(2)计算以加工甲产品为假定最优方案时的机会成本。(3)判断以加工甲产品为最优方案的假定是否正确并以相关计算结果为依据说明理由。
6、公司试销某种新产品,确定该产品价格与销量的函数关系式为P=-x+2400,总成本的数学模型为y=1000x+350000。要求计算:(1)该产品的最佳销量和最优价格。(2)计算最佳销量和最优价格条件下的安全边际率。
7、企业某条生产线,每月发生约束性固定成本31万元,原只用于生产甲产品。现企业拟每月利用部分生产能力开发乙或丙两种产品中的一种。若选择投产乙产品,则甲、乙两种产品每月可使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实现边际贡献108万元,且企业无须追加其他固定成本;若选择投产丙产品,则甲、丙两种产品每月可使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实现边际贡献120万元,但企业每月还应追加专属成本5万元。假定甲、乙、丙三种产品均有广泛的市场需求。要求:(1) 计算两个备选方案的差别损益。(2)根据差别损益的计算结果作出应选择投产何种新产品的决策。(3)指出进行上述决策时产生的机会成本。(4) 计算企业执行上述选定方案后的保本销售额。
8、公司于2004年末分别投资75万元和30万元用于购置设备和扩充经营周转资金,以开发甲产品。2005年初甲产品投产,以后各年生产经营资料如下表所列(单位:万元)
|
项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
实现现销收入 发生付现经营成本 设备计提折旧 设备残值变现净收入 收回经营周转资金 |
210 153 36 — — |
250 202 24 — — |
216 187 12 3 30 |
且公司所得税率为20%。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0%,(P/F,10%,1)=0.909;
(P/F,10%,2)=0.826;(P/F,10%,3)=0.751。要求:(1)计算各年现金流量净额。(2)计算开发甲产品的净现值。(3)评价开发甲产品是否合算。
9、公司拟对其拥有的某条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预计改造开始时需支付现金200万元。改造完成后,该生产线仍维持原有十年的尚可使用年限不变,但由于性能大幅提高,预计每年可增加企业净利润15万元。公司固定资产均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改造后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变现残值净收入增加额为10万元。且公司所在行业的基准利利率为8%,生产线改造在短期内完成。要求:(1)计算生产线改造完成投入使用后公司每年增加的现金流量净额。(2)计算公司改造生产线方案的内含报酬率。(3)评价公司改造生产线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10、某房地产公司拟投资开发某安居工程项目。开发建设期为一年,建设期末楼盘开始陆续出售,连续开盘销售三年。预计实施该项目每期形成的现金流量如下表所列:
|
年 |
NCF0 |
NCF1 |
|
NCF3 |
NCF4 |
|
支付开发工程款 |
|
|
|
|
|
|
售房期间取得的现金流量净额 |
|
|
|
|
|
11、某企业甲产品的12月份的产品成本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资料:
|
成本项目 |
价格标准 |
用量标准 |
标准成本 |
实际价格 |
实际用量 |
实际成本 |
|
直接材料 |
50元/千克 |
3千克/件 |
150元/件 |
45元/千克 |
3.2千克/件 |
144元/件 |
|
直接人工 |
3元/小时 |
20小时/件 |
60元/件 |
3.2元/小时 |
19小时/件 |
60.8元/件 |
|
|
2元/小时 |
20小时/件 |
40元/件 |
2.2元/小时 |
19小时/件 |
41.8元/件 |
(2)标准总工时为1000小时。实际耗用人工工时950小时,实际产量为50件。
(3)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每小时3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2980元。
要求计算下列成本差异并说明差异性质:(1)直接材料各项成本差异。(2)直接人工各项成本差异。(3)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4)三差异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各项成本差异。
12、公司生产甲产品,工时定额为3小时,月产能标准总工时为12000小时,固定制造费标准分配率为5元/小时。3月初,在产品存货及产成品存货余额为零。3月份实际生产产品3600件,耗用生产工时10600小时,奖惩员工前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59600元,发生管理及推销费用104000元。且公司按当月节约的固定制造费效率差异额奖励有关员工,并将发放的奖金计入当月实际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公司3月份投产的产品全部完工并将其中一半售出,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为56000元。要求计算公司3月份:(1)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3)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4)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税前利润差额。(5)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