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球评假球体育 |
分类: 体育足球 |
翻箱倒柜发现一张泛黄的旧报纸,打开一看是1987年12月29日的《球迷》报,上面登载了我的一篇小文章,,题目是《一切为了胜利》。印象中这是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足球评论,20年过去了,学生时代对足球的迷恋竟延续至今。
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围绕一场“假球风波”的辩论。第六届全运会辽鲁沪被分在死亡之组,上海、辽宁实力相当,山东差一个档次,然而上海队初战松懈,到最后能否出线要看辽宁和山东的比分,如果双反能够打到2:2以上的平局比分,上海队就会遭到淘汰,辽宁山东则共同晋级。赛前山东球迷在看台上打出醒目标语:“辽宁山东是一家,2:2打进前八”,比赛结果果然是2:2,于是上海队申诉,媒体议论纷纷,多数舆论都指责辽宁放水有悖体育道德,全运会组委会还要给辽宁、山东两队行政处分,于是我就投出了这篇稿子。
20年前的观点是否正确,只能留给后人评说。
附当年的拙作:
众所周知,辽鲁沪三强所在的全运会足球赛B组被称为“死亡之组”,每场球甚至每个进球都关系到各自的命运。
上海队首战辽宁,在客观条件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不求胜利,但求平和,把“宝”押在山东队身上,最后走到了让别人主宰命运的地步。应该说,这是他们战略上的失误,足球比赛,不仅是场上队员在斗勇,同时也是场外教练在斗智,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佳比分和下一个对手,是无可厚非的,这在国际比赛中屡见不鲜。若想不被别人牵着鼻子,首先要靠自己去拼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比赛规则有漏洞,而不能责怪球队,更不能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和处分。
球队为了取胜就是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包括利用规则。
在决定出线与被淘汰的关键性比赛中,球队教练想的是力争如何出线,还是满足观众?哪一个球队包括外国球队为了满足观众而甘让自己淘汰?
记得巴西一位教练说过一句球场真理:一切为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