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作品与作家的生平
| 分类: 原创 |
我不研究作家的生平,因为我的生平已经足够特别。
说这句话的人,看起来很自负的样子。但那不是自负,那是自卑。
作家的生平并不等于作家的人生经历。生平当然很重要,但比生平更重要的是作家的作品。尤其距离我们这个时代越遥远的作家,其生平就越重要,这有利于你从不同的角度环境读懂和理解他的作品。
比如时下最热门的两个作家,也是这个时代非常出众的小说创作者双雪涛和郝景芳。还有一位是比这两位都出道更早的笛安。我相信在这三个人当中,笛安的名气是最大的,同时,她也是创作条件最优越的。因为她的父母都是作家。
说到笛安,可能很多年轻人非常喜欢她的小说。可见,某种意义上,我已经老了,不晓得一个这样的时代。我没有读过她的书,但我知道,她写过《姐姐的丛林》。那是她的处女作,发表在《收获》杂志上。后来的她,不可避免的成为畅销书作家,单本小说销量突破100万册。这当然是很荣耀的事,也是我做梦都想实现的事。我曾经梦到过自己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有5万个阅读量和一千个读者评论留言。这当然是很荣耀的事,是我至今都没有放弃也没有做到的事。
我是与大多数人的思想相反的。我想写书,从来就不是一件和升官发财相提并论的事。我明知写书既不能升官,也不能发财,却还是想去做这样的事,因为我喜欢你,没有理由,没有原因。脸红心跳也是因为有一件事勾起我心中的爱火,只想和你单纯的过美好生活。曾经有那么一件事,使我无法停止对你每一次的用心抚摸,这不是占有,这是一起惊天动地的爱过。
我和笛安,我们都是山西人。这当然不是我们都爱写作的缘故。而是,我们爱写作,恰好又都是山西人。这种说法难免会有攀亲之嫌。但我们仅仅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我更多的是向她学习。
双雪涛
,当然是个传奇。他的人生本来也跟写作没什么关系。可他就是有本事用21天写完了6万字的《翅鬼》,拿到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
6万字,不是很长。我觉得我用20天写个6万字的小说很现实。但是不是比他写得更好呢?
我心里没点儿逼数。因为我没看过《翅鬼》,也不一定就没他写的好。但我和他之间有一点不同,他是受过严格的小说创作训练的。我没有,我就是对文字天生好奇,总觉得可以写出个但丁的《神曲》来
,直到现在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任由时光把人抛,岁月催人老。
郝景芳的横空出世,打破了文学圈惯有的气氛。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一只黑马,用一部作品拓宽了中国文学的边界。我们知道
,在刘慈欣之前,中国没有拿得出手的科幻小说作家的作品,好像科幻这种事情只能发生在遥远的欧美国家地区。但实际上,中国早在开放前后的几十年里,为刘慈欣和郝景芳的出现奠定了文化基础。他们俩除了学科背景上的不同,性别样貌上的不同之外,所从事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也是完全不同。但却用他们了不起的想象力分别创作出《三体》和《北京折叠》两部荣获世界科幻小说最高奖项雨果奖的作品。
据说《北京折叠》只用了3天的时间,就写出来了。可见,当你拥有了非常了不起的创作力时,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创作的构思与想象。
回到文章的开始,我不研究作家的生平。因为大多数作家都是从日常生活的琐碎里发现照亮生命前途的光芒,极少数作家会在一个不停迁徙的状态下累积起非凡的人生阅历。那并不是他心甘情愿想要去过一种颠沛流离的生活,而是因为过去的战争,导致社会动荡,江湖纷乱,濒临国破,不幸家亡。余光中是,查良镛是,许多和他们一样的人也都是。
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作家的情况。有的作家,你若不了解他的生平,你便不知道那个时代的创作者究竟经历了哪些历史大事,这些大事又是如何把他们造就成大知识分子大文豪大学者的。比如三毛,又比如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许多作家知识分子。你从一条时间轴上去思考,就会发现那个年代似乎就是被特殊照顾着的年代
,接二连三的大人物出生,与当下这个群星陨落的时代形成巨大的反差,你会不自觉得产生一种巨大的孤独感。这原本就是个大师难产的时代,更何况,大师始终走在最前面,不是谁都可以敢为人先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