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鲁山狼--
鲁山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347,721
  • 关注人气:6,6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沧州文庙

(2014-02-05 16:35:36)
标签:

财经

河北省

民族文化

圣人

四字

分类: 周末随笔

沧州文庙,明初创修,现存大殿三座及东西廊,是沧州仅存的明代梁架斗拱结构古建筑,为沧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州文庙主体建筑至今仍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其建筑布局和建筑形式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和精髓,是研究明代建筑史和儒学发展史的实物资料,也是地方建筑中的精华。沧州文庙从2009年启动了沧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古建修缮工程,力争延续这传承了600年的历史脉搏。

    文庙即孔庙,位于沧州市晓市街北端,南北长1105米,东西宽37.2米,坐北朝南,共三进院,门前原有7米长的照壁,东为礼厅,西为义路。进厅向北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泮水桥,西侧有省牲所(现已改为现代砖混结构的办公用房),再向后便是悬山顶戟门,中院东西两侧为廊屋,正中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东西18米,南北9米,正面五门,殿内立柱24根,出檐2米,顶为绿釉。建筑雄伟。为歇山顶,五踩重昂斗拱,面阔五面,进涉三面,明珠八根,格扇门,黄绿硫璃瓦盖顶,后院正北面为硬山顶明住堂。
    孔庙始建年月已无可考。1993年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复工程: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截止2010年底,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沧州文庙复建修缮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已完成大成殿主体和屋面苫背;戟门、乡贤祠、名宦祠、一进院东西厢房、二进院东西庑房、三进院东西厢房、明伦堂东西配房、配电室的主体和屋面;棂(ling)星门、礼门、仪路主体结构。在文庙工程施工过程中,屡有重要考古发现。
    2010年3月14日,在开挖一进院西厢房地基时,在距地面1米处发现一尊赑屃和一通石碑。碑青石质,正面镌刻楷书二十行,每行四十二字,碑额篆刻“新建沧州乡贤祠记”。关于此碑,万历《沧州志》、康熙《沧州志》、乾隆《沧州志》无载,仅见于民国《沧县志》之《金石》,然仅存碑目,而未录碑文,故此碑文应为首见。碑文载:“造土以弘治乙丑三月朔日,以四月之朔告功成。正德二年丁卯正月吉日立”。由此可知:沧州乡贤祠弘治十八年(1505年)三月十五日开工,四月十五日竣工建成,正德二年(1507年)正月择吉日而立。该碑的发现出土,不仅填补了沧州志书的空白,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乡贤祠最初所祀乡贤名单,为了解沧州文庙明代建置的增减情况提供了准确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这是沧州文庙的第一道牌坊,中书“沧海文明”四个大字,东书“德配天地”,西书“道冠古今”。

沧州文庙

沧州文庙2014年新春文化节彩门,彩门内是孔子石像:

兴建文庙,代表着兴学、兴教,主张尊孔、祭孔,借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文庙又称孔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在孔子死后的两千多年里,历代王朝,特别是开科取仕制度建立之后,对孔子的尊崇逐步升级,至圣至尊,万世师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而全国各地,到处修建孔庙,对孔子顶礼膜拜。
沧州文庙

孔子石像:

沧州文庙

东门为礼门:

沧州文庙

西门为义路:

沧州文庙

棂星门:

“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后汉书》记载,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门为棂星门。皇帝祭天时,要先祭棂星。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说:“后人以汉灵星祈年与孔庙无涉,又见门形为窗灵,遂改为棂。”在宋代,棂星门又称“乌头门”,文庙修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文庙中的棂星门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以后出现的,象征祭孔如同尊天。后来人们又将棂星解释为天镇星、文曲星、魁星。古人认为“天镇星主得士之庆,其精下为灵星之神”,以棂星命名孔庙大门,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
沧州文庙
棂星门两侧有浮雕:

沧州文庙

进入棂星门后有汉白玉石桥:
沧州文庙

戟门:
沧州文庙
近看戟门:
沧州文庙
戟门晨钟:
沧州文庙
戟门暮鼓:
沧州文庙
戟门兵器:
沧州文庙
戟门兵器:
沧州文庙
戟门后是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沧州文庙
大成殿:
沧州文庙

大成殿正门:
沧州文庙
大成殿牌匾

沧州文庙
站在大成殿往里看,孔子雕像立于中央:

“万世师表”:其意思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仲尼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称赞孔子是千秋万代人们的表率。到清朝时,康熙皇帝亲自写了楷书的匾额“万世师表”下诏挂在孔庙大成殿梁上,从此,人们便称颂孔子是“万世师表”。沧州文庙
孔子的四个大弟子立于两测:

“与天地参”是乾隆二年(1737年)御笔题书,时乾隆皇帝“临雍”释奠行三礼,书“与天地参”,匾额悬挂阙里及天下学宫。
“与天地参”的关键字是“参”。《周易·说卦》称:“参天两地而倚数。”《中庸章句》称:“为天下至诚……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赞天地之参矣。”朱嘉注:“与天地参,谓以天地并而立三也。”意为孔子地位与天地并列。“参”可理解为参拜之意,所以“与天地参”之寓意是赞誉孔子德行与天地并列,而为后人参拜。
沧州文庙
“生民未有”匾由雍正皇帝御笔题写,一说是在雍正三年(1725年)御赐,一说是在雍正四年(1726年)御赐。雍正皇帝题“生民未有”四字,颁定阙里孔庙及天下文庙大成殿予以悬挂,以昭示后人铭记孔子在创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但此事在《清史稿》世宗本纪中没有记载。
“生民未有”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又在《孟子·公孙卫》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意思是说:自有生民以来,从来没有像孔子一样至高无上的圣贤,世上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
沧州文庙
许愿牌:
沧州文庙
大成殿后院:
沧州文庙
大成殿后院是明伦堂:

明伦堂,多设于古文庙、书院、太学、学宫的正殿,是读书、讲学、弘道、研究之所。是传承了千年的文化教育品牌,过去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社会精英讲学论道的地方,同时也承担着传播文化与学术研究的功能。“明伦”二字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意思是乡里办的地方学校的名称,夏朝叫“校”,商朝叫“序”,周朝叫“庠”;至于国家办的学校即大学,三个朝代都叫“学”。无论是乡学还是国学,共同的目的都是阐明并教导人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伦理道德标准,处于社会阶层上面的诸候卿大夫都明白了,下面的普通百姓就会紧密团结在一起。
至少从宋代开始,文庙、书院、太学、学宫便皆以明伦堂来命名讲堂。对庙学合一的中国古代来说,各地的文庙不仅是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地方,也是当地的官办学校。当地的学子大多数都会在其中学习。而明伦堂作为“明人伦”的讲学厅,是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社会精英们获取知识与智慧的庄严神圣的讲堂。士人们在此十年寒窗之后,都希望通过科举能登上朝堂,从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沧州文庙

注意:本博正在更新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