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市真的来了吗?

(2009-06-19 16:55:43)
标签:

财经

股票

熊市

牛市

新股

分类: 经济大势

最近A股市场走得真是超强,外盘大跌我们不跌,重启IPO,照样大涨,指数不断创出新高来。几个月前谁要是说大盘能涨到2800点,准有人摸摸你的额头,问你“不发烧吧?”,现在离2900点都是一步之遥了,大盘仍保持强势,我们不禁要问,看这个架势是不是牛市真的来了?

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想明白,首先要仔细把牛市和熊市的特征搞清楚。经济学家们爱从宏观经济数据上来分析牛熊市,因此,就有专家名人得出了2400点是2009年铁顶的结论,没成想2400点象纸糊的一样,一捅就破了,这一破不要紧,一气冲到2800多点也没有停下脚步。这回,有专家名人又说牛市来了,今年4000,明年超6000,搞得我们小散不知听谁的好?可是牛市和熊市的操作策略是不一样的,亏了钱还是自己的。

今天,我们从一个小散户的角度独立分析一下牛市和熊市的特征,这都是我们平常可以见到的一些现象:

1、牛市傻子都赚钱(哈巴狗选出来的股票都赚了个涨停板),熊市人人都赔线,现在有人赚钱,还有很多人并没赚线呢。

2、牛市出利空,熊市出利好,现在国家政策利好多于利空。

3、牛市物价天天涨,熊市物价跌得多涨得少,现在物价有涨有跌,开始涨得多跌得少了。

4、牛市银行储蓄存款越来越少,存款搬家,钱往股市里流,熊市正好相反,现在银行储蓄开始出现负增长了。

5、牛市证券营业大厅门前的自行车多,熊市自行车少,这就是人们说的“自行车行情”,说来也怪,有时“自行车行情”比专家预测还准,现在看不但自行车多了,又出来了很多电动自行车。

6、牛市10个人一桌吃饭,9个人炒股,剩下的一个是买基金的,9个人里面8个人自称是股神,10个人都赚钱;熊市吃饭时谁提炒股的事就遭人骂,都套牢了,提这事还让人吃不吃饭?现在吃饭时谈股票的开始多了,说自己赚钱的却并不多。

7、牛市大盘是慢涨快跌,熊市是快涨慢跌,现在有时是快跌快涨,有时是快跌慢涨。

8、牛市经常发行新股,熊市不发新股,现在是下周开始发新股了。

9、牛市新股上市就暴炒,熊市新股上市就破发,现在要到三金药业上市那天才知道,不过熊市最后一个上市的大盘股中国南车今天涨停,有牛市开始的征兆,但是否能持续还要观察几天。

10、牛市的年线(240天均线)朝上拐,熊市年线往下走,现在忽上忽下,漂浮不定。

可能还有一些现象,我还没有观察到,大家可以和我一起去想啊。

总之,现在说还是熊市,与事实很难相符。假设还是在熊市中的话,说明这波行情只是熊市中的一波反弹,大盘会重新进入下跌通道,1664点不是底。如果是这样,那些现在天天吃后悔药,后悔当初在2000点以下没有抄上底的,就再一次燃起暴富的希望了。

假设说1664点是铁底了,甚至2000点都再也见不到了,也就等于说凡是在2800点以下买入股票的,过几年回过头来看,都是在底部买的,这样就不能说A股还没有走出熊市。

本博的意见,仅供大家参考:现在牛市还没有真正地到来,但现在是中国将来必然要出现的超级大牛市的筑底阶段,所以,我们操作心态上要放平和一些,炒股要不急不燥,能赚多少赚多少,要长线短线相结合,由过去的以短线为主,逐渐过度到以长线为主,现在一不小心套住了,也不要着急上火,因为我们是在大牛市的筑底阶段买入的股票,将来行情真得走到6000多点,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我们呢?

当然,说心态平和一点,也不是不注意风险了,短期的风险还是很大的,今天有一只股票叫太龙药业,从涨停板打开后,收盘跌4.51%,不知出了什么消息,甲流突然没有了?因为,它是生产甲流特效药“双黄连口服液”的,如果从涨停板进去的,当天就亏损14.51%,其杀伤力还是不小的。可见牛市的筑底阶段风险也不小呀!

补充:

晚上睡觉前又想起来几条牛熊市的区别:

牛市证券大厅开户的工作人员忙得喝不上水,熊市工作人员闲得在柜台里聊天。

牛市买不到基金托熟人,熊市基金卖不出去找亲戚。

牛市上市公司股票出利好后大涨,熊市出利好就会见光死。

牛市多数人天天恐惧大盘到顶,熊市多数人相信马上触底反弹。

牛市买了股票就不管的懒人赚大钱,熊市天天穷折腾的勤快人赔得多。

牛市每一次卖出股票多数是错误的,熊市每一次卖出股票多数是正确的。

牛市老股民赚钱就走不如新手赚钱多,熊市新股民拿着股票不解套就是不卖。

牛市证券专家说得最多的话是“逢高出局”,熊市证券专家说得最多的话是“逢低补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