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课堂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特别是习题评讲课,怎么样才是最为高效的课堂?葛文山老师的一句话,教学三分靠学识,七分靠沟通,个人觉得很有道理。一则,传统课堂的老师讲,学生记录,这种模式耗时长,效率低下,学生没有消化和沟通的机会,有时候教师总是一厢情愿地授课,而学生似乎毫不留情。强调的重点在下次纠错练习中或考试中出现的时候,还是一样的错。教师的责备,学生的无奈,似乎只能增添教学中的负能量。二则,个人觉得,高三就算是高山。这得靠个人的努力,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在考试中摸索,在讲评中成长。人总是要自己长大的,得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懂得哪些题目是懂得。哪些题目还需要向他人请教。也就是懂得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提问。所以,个人觉得,小组合作,就算在高三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不是简单地在高三视导的时候,秀秀而已。实践证明,操作好,不仅仅事半功倍,而且效率高。首先,这是一种至下而上的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没必要再讨论交流的忽略掉,把搞不清楚的拿出来请教,这本身就有学习的动力。而且,通过小组长的管理,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提出问题,同时也得负责解答别组的问题,展示各组的实力和风采。这不仅仅是合作,也有各组的竞争。哪组解决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少,做出的贡献大等等,都会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赞赏。
本学期,一直采用读卡的形式,上课完全根据电脑统计数据来决定讲解的重点和难点,但总觉得错的题目还是很多。今天上课,我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首先分组,推荐学习小组长;然后,核对答案,小组统计,讨论,再黑板板书难点;再有解答组负责讲解,师生总结,虽然耗时多了,但学生的参与广了,老师的
表扬也多了,学生的劲头也强大了。
在上课结束的时候,我提议道,大家给自己的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一则展示实力,二则好记,但必须在十二生肖中选择。下课大家争先恐后的讨论着,课代表第一时间就给了我各组小组长及所代表的组别的动物名称。
课堂是灵动的,是智慧的。高三课堂也不应该是沉闷的,应该是积极的,积极向上的。一个点子,一个尝试,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也许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