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峰》教案
(2011-05-30 14:20:0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案系列 |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读诗,品诗。
2、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质疑精神。
3、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理念
1、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生成。
2、教学内容的生成者由师生双方共同担当
3、质疑探究中的放与收
一、导语
初读《神女峰》你感受最深的是主题?还是细腻的语言,丰富的意象,还是复杂的情感,特别的结构?
三、学生自主研读欣赏
生:
生:
生:
生:
四、质疑探究
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刚刚这四位同学从语言、情感、意象、结构四个方面谈了他们的自主研读收获。各位同学在研读中定会产生一些疑问,要解决这些疑问,单靠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下面就请大家自由选择学习伙伴,交流探讨你们各自的疑问,不易解决的提出作为本组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问题:1.“美丽的梦”为何会留下“美丽的忧伤”?
师;在这六个问题中品位语言的有1、3、5、6,探究意象的有2,领悟情感的问题有4。请每个小组在这些问题中选择1—2个问题进行探讨,其中本组提供的为首选讨论题。待会请每组选出一位中心发言人陈述你们的观点。
生:我们选择解决的问题是“美丽的梦”为何会留下“美丽的忧伤”?
这个“美丽的梦”就是指传说中的神女忠贞不二,宁愿化作石头也要忠于爱情的人们的美好愿望。
师:那这个梦是神女本身自己产生的?还是别人强加在她身上的?
生:别人强加的。陈腐的封建道德、男权社会,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要求和改造女性,派定给她们“贤妻良母孝妇”的角色,并且打造出一些典型的女性偶像,以此作为妇道妇德的标准,使女性千百年受着这些典范的约束与桎梏。
师:你了解传统女性都受些哪些陈腐思想约束吗?
生:1、三从四德: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师:同学们,女同胞们,多么可悲,多么可叹,你愿意要这样“贞洁”的名号吗?你愿意空抱着一座冰冰的贞洁牌坊走至终死吗?(生:不愿意)
师:同学们不愿意,舒婷同样不愿意,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舒婷后来的一篇散文《女祠的阴影》中阐明的《神女峰》的核心思想:
(幻灯:去年在安徽歙州牌坊群,参观全国惟一的的女性祠堂。里面供奉的无非是贞女节妇;是《烈女传》的注释与续篇吧……从”五四”反封建至今,八十年过去了。我们对女性的奉献.牺牲.大义大仁大勇精神除了赞美褒扬之外,是否常常记住还要替她们惋惜.愤怒,并且援助鼓励她寻找自我的同时,也发扬一下男性自己的民主意识和奉献牺牲精神?我不是个女权主义者,在我的事业与女人职责中,我根据自己的天性与生活准则比较侧重家庭,我清楚我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我可以损失时间,错过一些机会,在情绪与心境中遭到一些困难,但我不放弃做为一个女人的独立和自尊
师:的确,正如舒婷所说,“我可以损失时间,错过一些机会,在情绪与心境中遭到一些困难,但我不放弃做为一个女人的独立和自尊”,
生:我们选择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理解诗中神女的意象”?
神女峰闻名古今的原因有三:
1.宋玉在《神女赋》中虚构了一个楚襄王与神女幽会的故事。
2.神女瑶姬下凡助禹治水的传说
3.
关于巫山神女的神话有多种版本,战国时代楚国的宋玉有《高唐》《神女》诸赋,曾写到楚王与神女的缠绵,当然是为了迎合权力;在民间则有神女为爱情坚贞守节的说法,居然化身为一块望夫石。精巧的神女峰是爱情价值的具象形式。这样一个凄恻缠绵的爱情神话母题,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令多少人一掬同情之泪。
在诗人眼里,神女不是神,她不相信神女的爱心会变成石头。神女仍是众姐妹中的一员,是一个超越时空的中国妇女的化身。因而,在诗人潜意识里,一种背叛的洪流已在涌动,沿袭千年的伦理观终于动摇、崩塌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神女的人性终于得以熠熠闪现和复归。诗人运用意象化的抒情方式,凭借神女浪漫柔美的意象与诗人优雅温婉的灵性,把这份千古之爱言说得蕴藉而有分寸
师:那作者用“神女峰”这个意象来抒发反封建礼教的呐喊有何深意?
生:神话传说作为一个民族集体性口头创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着深沉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考察传说中的意象犹如解剖文化母题,更能揭示根本的内涵。无论是神女峰还是望夫石都只能说是贞洁牌坊的变体形式,它们是典型的男权神话,具有相当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所以,舒婷选择神女峰作为诗歌的主体意象是别具深意的。
师:就象恩格斯所说,这种性质到现在还在保存着,它所形成的女性的贞操观念,使一代又一代的女性认同,履行。更残酷的是,即使丈夫死去,依然要死守礼教,遵守一女不嫁二夫的封建妇道,使生命与青春之花在毫无意义的施工中日渐枯萎。正像一个外国电影的名字──《我嫁给了一个影子》
师:你知道这里采用怎样的构思方法吗?
生:这里用逆向思维进行构思,避免人云亦云,塑造出了鲜明的艺术形象。
生:我们选择解决的问题是“舒婷对神女峰的评价,态度怎样?从哪些诗句中可以证明?”
A“为眺望
一句中有两个较为独特的意象:“杳鹤”与“春江月明”。
师:如何理解其中的深意?
生:神女获得的赞美与称颂,其实是长期封建意识在她身上的禁锢。神女被当作异乎寻常的坚贞的化身来瞻仰,她生存的意义在于“眺望远天的杳鹤”,就必须失去自己独立的人格,失去了人作为一个真实人、普通人的生活权利,即“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B“沿着江岸
用两个植物名来形容洪流,
师:那为何要背叛?背叛什么?如何理解和评价“新的背叛”?诗人写作时的时代背景怎样?
生:这首诗歌写于1981年,当时的思想和感情还比较禁锢,个人感情的合法性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人们还不太勇于去追求个独立的幸福。所以,诗人所说的背叛就更显得惊心动魄,颠覆传统。诗人要背叛的不仅是神女坚贞守节成为的经典神话,要背叛的也不仅仅止于爱情,它指向一切对正常人性构成束缚的礼教锁链。表现诗人“对人的一种关切”的总主题。
生:“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这是困惑,更是质疑:那神女,那许多的妇女,本来有着鲜活的生命和正常的需求,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呢?她们为着一个没有价值的期待,错过许多俯拾即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机遇。多么荒谬。但人的心毕竟不是石头,是全诗的关键所在。是诗人对人性的一种不可能提出质询,由此而暴露出一直被“美丽的梦”和“美丽的忧伤”所掩盖的残酷预设。这种预设把“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视为对“远天的杳鹤”的理所当然的忠贞以及祭祀。
揭开了这个“美丽的梦”之后,江岸迎面而来的“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用“洪流”状写野花怒放之势。“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极富视觉的冲击力。其中“女贞子”本是植物名,在这里被巧妙地用来对应封建礼教所要求的“女贞”;由它来“煽动新的背叛”,野花无拘无束地烂漫开放,形象地表现了这种背叛情感的恣意汹涌,使诗获得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历史纵深效果。从“扇动新的背叛”,诗的最后一章顺流而下,以强大、真挚的情感和理性精神宣告于世人:“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抖落社会和自身的因袭重担,走上妇女自由解放的历史道路。这是新爱情观的凯旋,具有巨大的说服力与震撼力。
生:我选择的是“与其
师:“与其……不如”这个选择句式,表明哪层意思更重要?为什么?
生:在诗人看来,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然可作为贞洁的典范为人礼赞,却不能享受生存的快乐,经历真实的生命过程和情感体验,只能是被风干的一个虚幻祭品。“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种基于生命本真的向往和呼唤,是对传统道德训诫的背叛,也是对被男权文化异化扭曲的女性自我的背叛。颠覆了千百年来关于忠贞的古老诠释,第一个从女性生命角度揭示出这个爱情传说的悲剧性质。以朦胧诗的特点,给人“言有尽,意无穷”的诗歌美的感受。
师:“与其……不如”这个句式就像一架人道价值的天平,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如果请你仿照这个句式,也来给神女或给现代女性写两句话,你会怎样写?
生:与其独对千年空山冷雨,不如共享一日粗茶淡饭;
生:与其受人膜拜千万年,不如与君来把薄田耕;
生:与其套着忠贞的光环,空耗青春;不如放下包袱,追寻幸福。
生:与其因循守旧,桎梏青春;不如大胆追求美丽人生
生:与其独守寂寞,暗自垂泪;不如打破枷锁,寻找光明。
……
生:“挥舞的各色手帕”和“突然收回”的手,接着是“紧紧捂住了”的眼睛,
船过神女峰,众人沉浸在传说中欣赏神女的丰采之时,抒情主人公突然捂住眼睛,最后伫立于船头久久思忖。一连串动作所揭示的,是一个深深的思索。诗人从游人“挥舞的各色花帕”纷纷向神女致意的场景中看到了人的感情的“忽略”:人们有谁知道这个“美丽的梦”所隐藏着的悲伤,谁把神女作为一个有血有肉、七情六欲的人,设身处地地想象过、思考过?有谁想过她盼望天上来鸿,错过的人间日月呢……诗人不禁为当今众多的男男女女仍然津津乐道地欣赏这样一位贞节神女而感到耻辱、忧愤和痛心,这使得她不忍目睹,“江涛/低一声/高一声”暗示诗人心中翻腾不已的同情、悲伤、惋惜、遗憾等错综复杂的情感。心潮起伏,犹如翻涌不息的江涛。
五:
师:刚刚同学们的发言很热烈,也很精彩,其实语文课上就应该是用语言来激发语言,思想来垂钓思想的过程,那大家的发言也激起了老师的疑问:
生:建筑美:
音乐美:“江涛,高一声,低一声”其本身并不含多大的意义色彩,但它确实全诗音乐性的一个重要注脚,该诗本来是全篇都极富有音乐感的,像一首柔美的小夜曲一样幽婉动人,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易地体察到这一点,“高一声,低一声”这种简单明亮,循环反复的明显的音乐性,这是诗篇的音乐性的一个窗口,让人由此就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全诗音乐性的流动和节奏。
图画美:各色花巾的斑斓美,衣群漫飞的翩迁美,白色的云,翻涌的江涛,金黄色的金光菊,蓝黑色的女贞子一起构成了一幅奇特的三峡风景图。
师:看来这首诗无论从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看来大家不仅从单方面去探讨诗歌,从总体上也做了更宽广的把握。
六.结语
师:大家的仿句其实都指向了舒婷思想的一个核心: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人,应该确定自己的位置,争取自己的权利,不放弃做为一个女人的独立与尊严。
舒婷的《神女峰》首先把神女还原成人,从而注入人的性灵和应有的情感,这是对传统的妇女地位及爱情观念“新的背叛”。是诗人继《致橡树》之后对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新爱情观的向往与呼唤。
最后两句,指出“神女”们为了一种道德虚荣,在寂寞痛苦中挣扎,甘做一个毫无意义的展览品,实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爱的人倾诉心声,宣泄委屈,这才是幸福。
七:师:还有那些舒婷的诗作也反映了这样的爱情观?
《致豫树》
我如果爱你──
决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严。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惠安女子》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的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体现了对中国当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富有立体感的语言,为惠安女子塑造了一座雕像:
“琥珀色的眼睛”里燃烧着火一般的期待,“柔软的腰肢”束着古老部落的银饰,“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的习惯动作,裸足踩在海天之间的碱滩和礁石上——诗人给惠安女子塑出了一座美丽的雕像。固然这一女子的雕像熠熠生辉,在当代诗歌作品中已不常见,但塑造这一雕像还不是诗人所要达到的目的。诗人要人们关切的是惠安女子的命运:“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风景雅致美妙、传奇委婉动人,可惜这只是局外人看到的表象。惠安女子裸足踩过的碱滩和礁石,却令人遗憾地被忽略了。至于惠安女子不愿向人倾诉的苦难和忧伤,就更不会为那些专门欣赏封面和插图的男性所知了。由此看出,惠安女子,这美丽的外表与深邃的内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鲜活精灵,她们的命运最终成为供男人欣赏的封面和插图中的一道美妙风景,这充分显示了在现代的商业社会,女性真实生命的要求理解与男性的猎奇心理所构成的巨大的反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