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芭》教学设计
(2011-01-05 20:09:46)
标签:
泰戈尔帕勒达帕小说印度教黑眼睛教育 |
分类: 教案系列 |
知识技能
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
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类型等
能力方法
体会小说中细腻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
能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把握其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
正确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素芭的美丽聪慧和善良纯洁的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泰戈尔出生后,母亲身体不好,14岁时母亲就病逝了。由五嫂照顾。少年的泰戈尔与这位嫂子非常亲近,1884年,五嫂自缢身亡。1902年比他小11岁的妻子,病逝了。紧接着,他的二女儿也逝世了。泰戈尔对于印度妇女悲惨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都述说了妇女们不幸的生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为妇女鸣不平。
三、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1、快速阅读小说,简要连贯地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素芭是个哑巴不会说话,却有一双美丽动人的大眼睛。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村子,没有朋友,只有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陪伴她。古赛家的小儿子是唯一一个愿意理睬素芭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大,素芭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窘境。父母在村人的逼迫下,将素芭嫁给了加尔各达城的一份人家。新郎家事先完全不知道新娘是哑巴,而自私的素芭父母,为了保住自己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竟狠心的将素芭留在了外乡。
2、思维磨剑:你能把小说每章的主要内容浓缩一句话吗?请据此制作一张情节脉络表。
章节 |
情 |
|
1 |
素芭身世 |
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 |
2 |
生活环境 |
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 |
3 |
亲密朋友 |
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 |
4 |
帕斯达帕 |
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 |
5 |
父母之命 |
觉醒的自我,月夜的倾诉 |
6 |
被逼远嫁 |
悲伤的眼泪,无言的结局 |
四、重点赏析:第一章: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
1、素芭有一个缺陷,就是天生不会说话。对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孩,素芭的父母和她村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的呢?
问:对于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素芭的父母有没有给予更多的怜爱?
明确:没有。对于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人们没有过多的同情,根本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问:那么,父母的担忧、人们的议论纷纷,不会说话的素芭能感觉得到吗?她的心里是怎样一种感觉?
明确:素芭虽然不会说话,却有一颗聪颖、敏感的心灵,这一切都让她感到非常痛苦。
2、赏析文中的人物肖像描写
(1)问:从第一章中的文字开看,你觉得素芭长得美吗?
(2)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哑女素芭来说,画眼睛是介绍她的一条捷径。泰戈尔是怎样描写素芭的眼睛的呢?
第一章最后一个段落,思考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素芭的眼睛的?
明确:运用排比和比喻,细致而生动地刻画出素芭美丽而迷人的眼睛。
五、重点赏析:第二章: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
在刻画素芭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泰戈尔除了正面的肖像描写之外,还用了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了侧面烘托。下面我们来欣赏素芭生活的那个村子。
问:思考素芭生活的村子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作者写素芭生活的环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绝妙的风景画:这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小鸟、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
问:描写这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对刻画素芭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在那样一个热闹的忙忙碌碌的世界里,素芭显得那样的孤寂,反衬出素芭的孤独。
六、分析素芭的生活环境
看起来这个地方似乎是一个和谐社会,下面我们再走进这个小小的社会仔细观察,看看它是否真的那么纯净美好。
看看这个村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可怜的哑女素芭吧。
(1)父母
“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把这个残疾的女儿看作自己的负担。
“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终于可以扔下这个包袱了!可以看出父母对素芭是多么的冷漠,对女儿的内心对女儿今后的生活根本没有丝毫的担心。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仅仅因为素芭是个哑女!
(2)村民
“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对于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人们没有过多的同情,根本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人们似乎也把这个哑巴女孩看作是村子的一个耻辱,是一个不祥之物。
问:素芭的父母、村里的人们是这样对待她的,再看她唯一的人类朋友、唯一的玩伴,古赛家的小儿子帕勒达帕,他能理解素芭吗?他真的关心素芭?
(3)朋友:帕勒达帕
“在高等动物里,素芭还有一个同伴,但人们很难描述素芭与他关系的深浅程度,因为他会说话,而素芭是位哑女,他们的话语不会毫无差别。”这句话暗示了素芭的可悲命运,她的唯一的朋友并不真正理解她。
“其实,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然而,素却没有诞生在设有臣民的水晶宫的王朝里,而降生在巴尼康托一位庶民家里,所以她今朝无法施展魔术,让古赛家的孩子帕勒达帕感到惊奇。”素芭千方百计想获取朋友的关注却不能。
(1)
感受素芭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的这幅画面,让人感觉十分温馨;素芭与这些动物朋友彼此依恋、彼此关怀、彼此理解。这一切让我们暂时忘却了素芭的不幸。
问:作者为什么要将素芭与动物之间的友谊描写地如此细致、这么温馨呢?
明确:正是因为素芭无法从人类那里得到关心和理解,所以她只能从那些动物那里寻找安慰。这个温馨的画面从侧面写出了素芭的不幸和孤独。不会说话的素芭却从动物们那里得到温暖,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情的冷漠。除了可以从动物朋友那里得到些许的安慰之外,素芭倾诉的对象还有谁?
(2)
素芭的那个会说话的母亲无法理解女儿心中的无奈与无助,可怜的素芭只好扑倒在人类的无言的大地母亲的怀里哭诉。
七、合作探讨小说的结尾
1、小说的结尾素芭被逼远嫁他乡,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素芭反而顺利地通过了“考官们”的检验。但是没过多久,婆家就发现她是个哑巴。此后,素芭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你是怎样理解小说的结尾的?
对小说结尾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素芭被她的丈夫理解接纳,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是一大团圆的结局;二是写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另娶新娘,轻松的笔调背后是深深的悲剧意味。到底哪种理解更准确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问问泰戈尔,他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2、时代背景介绍:
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不仅如此,大约西元前750年写成的印度教经典中规定,女子在世间唯一的神就是她们的丈夫,她们唯一的工作就是顺服丈夫,讨丈夫欢心,不论他有任何缺陷。这种思想,深入民间,女性从小就被灌输将来做个贤妻良母。
泰戈尔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一直关注女性的悲剧命运。
仔细研究这篇小说我们可以发现泰戈尔用大量笔墨细腻描写素芭极为深刻、极为美好、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样一个女孩却没有得到她应有的关爱,而且小说的第六章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在这里,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这里只有欺骗和交易。女儿因为残疾而变成了亲人的负担,而不是得到亲人更多的爱护。“现在,在这位姑娘永恒沉默的心灵里,响起一种无限的无法言说的哭泣声,除了心灵探索者,谁也不会去倾听那种无声的哭泣。”这不仅是素芭无法言说的悲哀,也是泰戈尔对人们这种漠视的态度感到悲哀,因而使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八、心中的素芭——分析人物形象
素芭是一个美丽的姑娘:第一部分眼睛的描写。
素芭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姑娘:心理描写
素芭是一个善良的姑娘:与动物、与自然
素芭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姑娘:是亲人的负担、让朋友冷漠、被丈夫抛弃
九、领会小说的主旨
主题归纳:
八、布置作业
1.想像一下素芭被抛弃之后的情景,给本文加一个结尾。
2.那么,对这么一个美丽善良却命运悲惨的姑娘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请以“素芭,我想告诉你”开头,和素芭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素芭:美丽聪慧
1.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2.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3.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4.那些把灯背在他们的背上的人,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他们前面去。
5.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6. 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他欺骗我们。
7.上帝从创造中找到他自己。
8.群星不怕显得像萤火虫那样。
9. 上帝对人说道:“我医治你,所以要伤害你;我爱你,所以要惩罚你。”
10. 离我们最近的地方,路程却最遥远。我们最谦卑时,才最接近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