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商洛人之十二:丹凤籍书法家李杰民

(2010-10-16 23:51:02)
标签:

李杰民

陕西省

美术博物馆

魏体

西安理工大学

文化

分类: 闻风专辑

    李杰民,1949年生,陕西省丹凤县人。现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陕西省慈善协会理事、西安理工大学客座教授、陕西太白书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专家鉴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书法教育、创作和研究,其书法艺术深深扎根于传统之中,从北碑入手,旁博众贴,用笔娴熟,纯正自然,严守法度,结构险劲,线条拙朴,尤以行草见长,给人以厚重深遂之美感。书法作品数十次地参加陕西省和全国及国际性展览并获奖,曾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和美、日、法、韩等国家及港、台地区的博物馆和个人收藏。
http://s7/middle/4ee8477dx92bdfa63b726&690   http://s5/middle/4ee8477dx92be03e22b74&690

http://s3/middle/4ee8477dx751300f72282&690


                                  李杰民的书法

                                         贾平凹

 

  在西安酷爱书画艺术的人很多,各种民间书画团社也多,常常见到一些人在名片里是院长、社长、主任一类的头衔,吓你一跳。这种局面说繁荣也好,占山为王也好,但从长远之计,宁滥勿缺而不要宁缺毋滥。于是,我们三五相好常聚在一起,到谁家去要吃要喝,展纸磨墨,涂的满墙是画,一地是字。这帮朋友里最痴情的要数肖云儒、费秉勋等。而去的最多的地方当然要数李杰民家,他那里案大,又有他老婆做的商州糊汤面,每有人来,他都迎自楼下。他额头高耸,我们都称他“高额”,送他家的名号是“破纸费墨堂”。
  我和杰民等原本不是出于书画门第,半生与正宗的书画组织无牵无挂,到了中年,豁然忘了往事,天地入虚襟,喜欢书画纯属天性,也就活得无拘无束,也因无拘无束就率直可爱起来。为《广艺舟双楫》的观点争吵得面红耳赤,为一支笔在墙角撕夺,弄的一脸墨黑。都是不惜书的,连写带画,通宵达旦,但不可乞要。凡旁人乞要或贪得无厌,变脸色难看,将写好的字一把撕了,若兴致来,急呼铺纸,一时笔如风雨,谁在旁边给谁,末了还问:谁还要?
  我是最珍惜笔墨的人,也从来看中谁送我的笔墨纸砚,为是长我智慧与笔力。杰民薪水有限,平时买一件衫子为省几元钱跑几条街,却不时数百元千元买纸买笔,且将好纸好笔送给大家。他初到西安,住一间陋室,下班后就开门练字,练过字的废纸叠起来在桌边半人多高。此习惯到现在,每晚还是要写三四个钟头的。朋友到来,让一一评判,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书法外寻工夫,字写得就自家面目清晰,真气淋漓了。
  若论朋友的书法,现在来看,费秉勋的宽博,肖云儒的刚毅,而李杰民力沉雍容。杰民是注重传统的,据我所知,他临帖读帖所受的煎熬是平常人难以做到的,也正因为如此,成就了他极高的眼力和腕下工夫,杰民的字也就行蹈大方而不乏趣味,他的书法后劲还无穷。
   杰民在书法上的追求与成功,全因他自身的天质,也决定了他要在长途上艰难地走,这其实也正如此我这一帮朋友。我们何尝不梦想着我们的大成功呢,但偏偏五十几岁了,又都知天命,正该是“我心素已闲,清川但如此”,书画成了另一种的生命形式,写写画画也就全为了生命的受活。


                   心灵的对接 精神的消享——看李杰民先生写字
                                            吴振锋

 

  李杰民,陕西丹凤人,1949年2月生。中国书协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现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西安理工大学客座教授,陕西省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书法教育、创作和研究,其书法艺术深深扎根于传统之中,从北碑入手,旁博众帖,用笔娴熟,纯正自然,严守法度,结构险劲,线条拙朴,尤以行草见长,给人以厚重深邃之美感。书法作品数十次参加陕西省和全国及国际性展览并获奖,曾被美、日、法、韩等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的博物馆和个人收藏。

  一早,一场大白雨杀了一夏的暑气,虽然街上满是灌水熄火的汽车,但事物与人立刻都活泛起来。有人提议杰民先生写字,他虽没拒绝,但兴致不算高。我相信,艺术中人一旦进入一种状态,那情绪便会引领他直抵性灵的真本。先生先是书写了几张魏体行书,格局体式基本上是他以往的做派,用笔沉稳老练、结字精熟,章法合理得让人直觉是事先着意安排的。然而,老实说,这类作品虽然水准都不低,但只可称佳作而算不上精品,还不是先生的最佳发挥。

  李杰民,性直且急,爱激动,尤其在他进入创作的时候。因此,他出手常常很快,一旦写来,立马成果斐然。此时若作草,往往逸性遄飞,势不可当。必得真力弥漫,落纸云烟,下笔痛快,无滞无碍,犹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万象在旁、吞吐大荒。我期待看到这种状态的早早降临。在我,出于私心,更想看到一个艺术家内心的真实;在他,我真心地期盼在这纸墨相融的瞬间能有杰作诞生,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肯定是最高的奖赏。于是,我在一旁鼓动他作草书,一旁朋友也在叫好,先生的情绪来了。只见他饱蘸了墨,略加思考,信手挥来。此时,思逸神超、翰逸神飞,心无挂碍、心手双畅,“穷变态于毫端,含情调于纸上”。一幅八尺横披立马而就。走进细品,其用笔结字乃至布白均与前数幅大相径庭。其格调和雅超然,其线条凝重娇纵、酣畅淋漓,其墨色枯润相宜,干湿得度,虚实有致,可谓“润含春雨、干裂秋风”,其节奏犹如纸上弹出的优美弦音,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适意与合律。看先生写字像自己上阵一样得意,那无疑是一种精神的享受,灵魂的共振,心灵的对接,一洗多日郁积之气、浮炎躁烈之气。这种消受其实已久违了,仅此,我默默地致以心灵的敬礼。先生便乘兴挥洒。看得出来,这件作品的出现大大地鼓舞了他。于是,竟长达两小时而不觉其累,且一件比一件精彩,一幅比一幅老到。在他的这批作品中,时而有米南宫的八面用锋、沉着痛快,时而有王铎的缠绵鼓荡、神完气足,时而有林敬之的潇洒流落、风度翩翩。但从整个精神生态来看,仍不脱其魏体家法,沉雄刚健、精气内敛,不像时人流行的羸弱,也不似“江湖派”的一味霸悍,欺人欺世。观李杰民先生书,给人的感觉是,他的作品有一股激扬高亢的情绪在升腾着。然而,情绪像一匹野马,它还得有一位好的骑手来驾驭它、引领它。李杰民确是这样的骑手,于是他在理性和感性的双重作用下收获创作的欢愉,那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

  于是,我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有一些根本没有进入书法本体的作者,常常用“书为心画”作为自己手高低能的挡箭牌,这是不足为训的。临摹往往是不二法门。通过临帖掌握用笔的法则,熟悉笔势流动所形成的结体,力求形神兼备,就是通常所说的入帖。入帖已不易,非下苦功不可。但入帖不是目的,只有出帖才能形成个性风格。那些还没有经过入帖的途径就自以为形成风格者,只能是自欺欺人。出帖的方法可以很多,因人而异。而李杰民先生从魏体入,从王铎入,广纳博采,为我所用。他大量地临摹古帖,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功力,体察古人的奥妙,更多的是融汇各种笔法,吸纳绘画、诗词、金石意境,他在临摹中出帖,而不断地锤炼自己的个体语言,这可能是他今年书法不断得以进境的根本原因。李杰民先生在草书方面绝对“天才”,但似乎他并没有自觉地强化这一点。若假以时日,先生在草书上必将有大作为的。我真诚地希望二十一世纪的陕西再出现一个“于右任”、“卫俊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