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袁安碑研究(之一)

(2008-10-07 14:16:04)
标签:

杂谈

汉袁安碑研究

                                 王家葵

 

    继袁敞残碑出土之后,大约在1929年,河南偃师又发现袁敞之父袁安之碑。此碑问世之初,即有人提出疑问,[1]但附和者不多。晚近出版袁安、袁敞碑影印本多种,[2]编辑者众口一词地将两碑指认为汉篆精品,再未见有怀疑袁安碑真赝者。今详细考察袁安碑问世始末,比较袁安、袁敞碑书法渊源,研究袁安碑碑例及所涉及的历史事件,重新审视此碑的真伪。

 

一、 袁安碑问世始末

 

    袁安碑的发现与早数年出土的袁敞碑密切相关,故有必要简略回顾袁敞碑的来历。

    1922年河南偃师出土篆书残碑一块,次年现于洛阳市廛。[3] 1923年冬金石学专家马衡收得残石拓本,以碑主姓字全泐,仅知为东汉文字而已。至1924年,马氏取残存文字与《后汉书》对勘,乃确定为袁敞碑,因作《汉司空袁敞碑跋》,刊布于1925年10月21日出版的《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1卷第2期。[4]马衡在文章中说:

 

    此碑于一九二三年春出于洛阳。篆书,十行,存七十余字。是年冬始得拓本,初不知其为谁氏之碑也。以其有延平、□初年号,知其为东汉文字而已。一九二四年夏,取此碑反复紬绎,见第九行“□初二年十二月庚戌”等字,在“延平元年”之后,知所谓“□初”者,非永初必元初矣。因检《后汉书·安帝纪》,元初二年是月是日,有“光禄勋袁敞为司空”之文。更取敞传读之,历官事实,大半相合,始知确为敞碑。今取碑中存字,以今文释之,并考证其事迹如左。

 

袁敞残碑如图1,马衡的释文如下,其中小字系马衡“依现存笔画测定者”。

 

君 讳 敞 字 叔平司徒公之 第 三 子(下阙)

□□□□月庚子以河南尹子除太 子 舍 人(下阙)

□□□□五月丙戍除郎中九年(下阙)

□□□黄 门 侍郎十年八月丁丑(下阙)

□□□□╭╮十月甲申拜侍中(下阙)

□□□□╰╯步兵校尉延平元年(下阙)

□□将 作 大 匠其七月丁丑拜东郡太守(下阙)

□□□□□丙戍徵拜太仆五年(下阙)

□□□□元 初二年十二月庚戌拜司空(下阙)

年 四 月 戊 申 薨其辛酉葬

袁安碑研究(之一) 

 

    马衡的考证得到当时金石家的一致认可,罗振玉于1925年夏从碑估处购得原石,写有长跋,开篇便肯定马衡的意见:“四明马君叔平(衡)因‘字叔平’及‘司徒公’字,谓是袁敞碑,予案叔平说甚确。”跋语的最后,罗振玉专门谈到袁敞碑的价值:

 

    私谓此刻可宝者三:敞为汉名臣,一也;碑文才存七十字,而可资考证,二也;汉世篆书仅崇高二阙,而风雨摧剥,笔法全晦,而此碑字之完者,刻画如新,三也。是碑不仅为寒斋藏石第一,亦宇内之奇迹矣。[5]

 

    袁敞碑的真伪完全不容怀疑,理由很清楚:残碑经济利益远不及整碑,而造作成本并不较整碑有所俭省;袁敞残碑虽然因为是名人之残碑而倍增身价,但此碑残字几乎没有留下可以指向袁敞的明显线索——马衡也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猜出碑主为袁敞,如果不是经过马衡仔细考证,此碑仅是数目众多的汉代残碑之一,价值大打折扣。

    至于袁安碑的发现则颇具有戏剧性。在马衡袁敞碑考证文字发表的第四年,即1929年,距偃师县西南二十八里的辛家村小学,原牛王庙旧址,有小学生偶仰卧石供案下纳凉,发现案背刻有文字,即告村人,始知为碑,遂有村人任继斌氏传拓出售,故早期拓片在碑穿空白处皆钤盖有辛庄小学的印章。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马子云《碑帖鉴定》对此均有记录。王壮弘说:

 

    据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报告,此石原出土地不详,明万历廿六年三月被人移置于偃师县西南约三十里辛村东牛王庙中置作供案,因字在下面,无人知为碑刻。一九二八年初,庙改为辛村小学,供案仍置原地未动。一九二九年夏,村中一儿童仰卧其下纳凉,发现石上刻有文字,即起告村人,村人任继斌遂以拓本流传行世。[6]

 

    此外,张彦生提到:“碑侧刻有明万历廿六年题字,或明出土后移至辛家村牛王庙作供案。”[7]马子云说:“碑侧有万历二十六年三月题字,为‘永元四年囗月造’。”[8]正因为这行题字,张彦生、王壮弘、马子云都将袁安碑的立碑时间确定为东汉和帝永元四年(92)。

    此碑无额,高 139厘米,广73厘米,厚21厘米,有穿,篆书10行,满行16字,发现时每行皆残末一字,计行15字,碑首句为“司徒公汝南女阳袁安召公”,因名为“袁安碑”。袁安碑如图2,马衡亦有释文,并将末字补足:

 

司徒公汝南女阳袁安召公授易孟氏学

永平三年二月庚午以孝廉除郎中四年

十一月庚午除给事谒者五年正月乙□

迁东海阴平长十年二月辛巳迁东平任

城令十三年十╭╮二月丙辰拜楚郡太

守十七年八月╰╯庚申徵拜河南尹建

初八年六月丙申拜太仆元和三年五月

丙子拜司空四年六月己卯拜司徒

孝和皇帝加元服诏公为宾永元四年三

月癸丑薨闰月庚午葬

袁安碑研究(之一)

[1] 欧阳辅、马衡皆对袁安碑的真伪提出过疑问,但马衡后看改变了看法,欧阳辅的意见则记录在《集古求真续编》中,引文详后。

[2] 近年出版袁安袁敞碑影印本质量较佳者主要有:1、文物出版社“历代碑帖法书选”本(1984年);2、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法书萃英”本(1984年);3、西泠印社“碑帖善本精华”本(2007年)。本文图例皆用文物出版社“历代碑帖法书选”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3] 袁敞碑准确出土年月不详,马衡《汉司空袁敞碑跋》云:“此碑于1923年春出于洛阳。”前出文物印本之说明亦称:“1923年春在河南偃师县出土。”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说:“民国十一年(1922)河南偃师出土,十四年(1925)归罗振玉,现藏辽宁博物馆。”高文《汉碑集释》袁敞碑条云:“1922年于河南省偃师出土,次年出于洛阳,1925年归罗振玉,现藏辽宁省博物馆。”今取后说。

[4] 马衡的跋文辑入《凡将斋金石丛稿》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183-185页。前出文物印本册末影印有王福厂过录的此篇跋文,文字略同。

[5] 见刘承幹撰:希古楼金石萃编,卷6,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石刻史料新编,1982年,第2版,第5册,3873页。

[6] 方若原著,王壮弘增补:增补校碑随笔,上海书画出版社,1981年,页。

[7] 张彦生著:善本碑帖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9页。

[8] 马子云、施安昌著:《碑帖鉴定》,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28页。袁安碑发现后,1934年移置偃师县教育局,其后辗转迁徙,下落不明。1961年始重新发现,乃移置河南省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10-06-2008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