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爹娘美国求医记

(2010-04-19 05:08:30)
标签:

杂谈

美国

奥巴马

医疗保险

医改

医疗改革

健康

保健

分类: 东风西语

作者:宝桑

 

数年前,当我跟好友樱在纽约重逢时,她的父母正好来美国旅游探亲,闲谈中得知她的父亲因为心脏病突发刚在美国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我知道樱的父亲没有医疗保险,也不属于政府医疗计划的受保人,当时我想这笔不菲的手术费只能由樱承担了。但我听完她的讲述,才发现他们居然一分钱都没有花,手术的费用都由美国政府买了单。这是怎么回事呢?尽管当时樱跟我细说详情,但因为事不关己所以我只是听了个一知半解,直到后来我的父母来美长住并开始看病延医后,我才对美国各级政府的医疗保险计划有所了解。

总体来说,美国的医疗费用在西方国家中相当高昂,如果不是有各种由雇主或政府资助的医疗保险,恐怕除了极富有的人之外所有的人都得不起大病。

 

像我们这种受雇于正规公司有份正职的人,雇主提供的医疗保险不仅让员工本人受益,而且涵盖配偶和子女。对那些无收入或低收入的老弱病残孕者,只要是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政府资助的医疗保险计划足可以承担他们延医请药的费用,至于能否请到医术精湛的医生或是用上最好的特效药,则另当别论。

 

我父母几次旅美探亲都是来去匆匆,不是他们不想多住一阵,而是因为他们都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他们不想让我们负担他们看病吃药的费用。

当父母最终决定来美定居时,我们打听到了州府的一个医疗政策,这个政策彻底打消了他们看病求医的顾虑。原来,我们州有一项由州府资助的慈善医疗计划,这项免费医疗计划的受益人是在本州长期居住的无收入或低收入的老弱病残孕。该计划的专用基金由州府下拨到各郡的大医院,这些医院再根据自身和附近居民的情况对这些基金作出最合理的安排,因此不同医院的慈善医疗计划在具体的做法上大相径庭。

 

很多医院把慈善医疗计划的基金专用在急诊上,而有些医院则把这个基金同其他捐赠的基金合并起来分别用于门诊和急诊。我们附近医院提供的慈善医疗计划就属于后者。由于是州府资助的免费医疗计划,申请的程序颇费周折,跟国内考艺校有得一拼,初试、复试、三试层层筛选过关。初试的面谈不需要预约,每周五上午进行,我带着父母早早赶到,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从早上九点等到快中午才跟办事员见上面。如果申请人是已婚的,必须夫妻双方同时到场,否则不予接待。

 

办事员初步了解了我父母申请慈善医疗计划的原因,还特别强调如果他们有急病需要马上治疗的话,可以立即到急诊部去就医。根据申请人的情况,发给我们清单一张,上面列着一长串复试面谈需要带上的各种文件,用来甑别申请人是否为在本州长期居住的无收入或低收入的老弱病残孕人士,初试完毕即可预约复试面谈的时间。

 

复试面谈主要就是根据清单对文件,象我父母这样的退休人员,他们的退休工资还得由国内单位开证明并进行英文涉外公证后才算数。因为实在麻烦,很多人干脆就说自己是无业人员。不过由于申请的中国老人越来越多,院方也渐渐看出了名堂,后来那些自称无业人员的老人们被要求由中国街道办事处出具无业人员证明。

 

通过第二次面谈后,有些人会被要求补证明文件,因为我们有备而来,按要求提供的文件都被接受,我父母很顺利地通过了第二次面试,立即就被安排见医生进行全身体检,然后开始接受相关的治疗。
 

医院慈善医疗计划中提供服务的内科医生都是实习医生,他们由医学院的教授带领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每周一次轮流到医院坐诊。为了让实习医生对病人有全面了解和进行长期跟踪,慈善医疗计划给每个病人指定实习医生和就诊的日子,病人必须在指定的日子见同一位医生。

 

我父母被指定在星期一见夏医生。不要以为这个夏医生跟我们一样是华裔,其实他是一个印度医生。我父母在慈善医疗计划里求医五年,总共只遇到过两名华裔医生:黄医生的父母是从台湾来的,钱医生的父母是大陆来的,两位医生都在美国出生、长大,黄医生可以用流利中文交流,但不能用中文进行医学相关的沟通,而钱医生则几乎不会说中文。
 

第一次见夏医生时,由我父亲自述病史,我则充当翻译。我父亲因为职业的关系落下了一个肠胃功能紊乱的宿疾,这病的特征就是吃什么、拉什么、吃得多、拉的也多,几十年来,我父亲虽然多方求医,但各路神医均无高招妙方将其治愈,我父亲只能靠多年来摸索的几种西药和中成药来控制!

 

因为慈善医疗计划中的病人可以免费在医院进行急诊、接受手术和各类诸如核磁共振、CT扫描等检查,所以夏医生问诊完毕,马上给我父亲开单子做血常规,查大便,并预约胃部B超;一个月后再见夏医生,发现我父亲B超结果正常,立即又让我父亲预约胃镜和肠镜检查;六周后又见夏医生,胃镜和肠镜的结果还是正常。这下夏医生没了主张,只好将我父亲介绍给消化道专科医生。
 

跟慈善医疗计划中的内科医生不同的是,参与慈善医疗计划的专科医生一般都是行医多年的开业医生,由于他们要使用医院的设备进行手术,医院要求他们每年为医院的慈善医疗计划提供一定数量的义诊服务,否则医院便会取消他们在医院做手术的资格。

 

消化道专科医生很牛气,一个月只提供一天义诊,好不容易轮到了我父亲,医生看完所有的检查报告,又听了一遍我父亲的自述,立即开处方配药。
 

慈善医疗计划提供的药品一般都由各大药厂捐赠,因此慈善医疗计划中的病人都可以经由医生处方,免费获取这些捐赠的处方药。我们以为这次医生开的是什么灵丹妙药,结果没想我父亲对这药过敏,专科医生只好让我父亲不断地停药、换药,总算把过敏反应治愈,而我父亲的宿疾却始终无法根治。整个疗程长达半年,充分彰显了免费医疗分文不收的优越性,同时也反映出病人择医用药的局限性。

 

尽管慈善医疗计划有种种限制和不便,但这种医疗计划不仅给实习医生提供了很系统的实习条件,同时也让没有医疗保障的穷人得到了第一时间的救治,为千百万底层民众提供了生存所需的基本医疗保障。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众多没有工作,对社会贡献有限的老弱病残孕获得免费医治的同时,很多努力工作,按时缴税的纳税人,却因为工资菲薄而无力购买医疗保险,有病难医。正是有鉴于此,奥巴马出任后的首项举措便是推行全民医疗保险。目前全民医改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究竟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刊发于《世界博览》,所有文字均为原创,装载请注明作者及本博客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