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生活情感散文诗友情草根旅游美国中国人平民情感 |
分类: 大千世界 |
十二月伊始, 我便和宝桑多次联络, 想在挥手告别旧年之前再来一次两个人的午餐. 可是事务缠身, 居然找不出能够小聚一两个时辰的日子. 宝桑言明她是一定要见我一面的, 因有一份圣诞礼物送我, 自然是不能拖至节后. 问她是什么礼物,只说是一张相片, 详情恕不相告. 这引发了我极大的好奇心, 于是在千忙万忙之中,终于挤出20分钟见面. 地点选在对于两人均方便的一家大型电器商场的入口.
当我从她手中接过那一尺见方、用洋溢着节日喜气的彩纸包扎着的礼物时,她一再叮咛不可一人偷看,须与丈夫孩子一同开启, 因为这是送给我们全家的.这让我心中更加纳闷.她与我丈夫孩子谋面次数有限, 会有什么相关的照片相送? 我隔着彩纸,用手触压, 嗯,没错, 是个镜框. 小心翼翼地捧回家,又郑重其事地置于圣诞树下,只觉得今年的平安夜又多了个盼头。
哪知当晚孩子就在树下拾起这个宝物,非要打开不可.拗不过孩子的纠缠,更按捺不住自己好奇心的驱驶,我召集全家大小,一齐手忙脚乱地撕开了包装纸.立刻,一帧照片,一幅熟悉地不能再熟悉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因为太熟识,反倒让我们吃惊静立.最后还是孩子叫起来 “这是我们岛上的灯塔呀”.
![[光影故事]网络情 <wbr>文字缘(原创图) [光影故事]网络情 <wbr>文字缘(原创图)](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美国50大行政州 (省), 每一州都有自己诗意的别称,每一州都有代表自己的州花和地标.而我们全州的地标,便是位于我们小岛北端,这座白底红顶的古老灯塔.我无数次地见过印有这张灯塔的相片,印刷精美地出现于报纸刊头,杂志首页,明信片上.可是没有一次,让我如此倍感亲切.因为现在我面前的这张照片,是宝桑亲手所摄.一向知道宝桑文笔优美,中英双语兼佳,可更让我赞叹的是她的摄影技术,具有如此的专业水准.她拍出了灯塔的挺拨高耸,拍出了蓝天的澄澈辽远,更拍出了白云的飘逸轻柔.那几朵白云,轻地像一团纱,柔地要在蓝天里融化.照片下方,写着如她人般纤细娟秀的一行字,那是摄影地点,我们无数次书写的家庭地址,还有摄影日期, 2001年7月.
宝桑啊,原来我们并不是相识年余的新友,却是冥冥中神交已久的故旧.多少年前,我们就曾对着同一片大海引发遐思,徜徉于同一片海滩嬉戏流连.我们的目光仰望过同一座灯塔,我们的双足踏踩过同一粒细沙,我们的双手触抚过同一片礁岩,我们的视线追逐过同一朵浪花.五六年前你就驱车从我家边的路上过,五六年前你就在我的前门后院撷取摄影镜头.只是,那时的海风,没有把你的呢喃吹拂进我的耳际,那时的海滩没有引领你我的足迹相遇.潮起潮落,光阴如梭,几年之后,两个虚化的ID,因为一样的喜好,共同的诉求,终于在网络里相逢,在宽带上同行.直至那个微暖的冬日午后,我们终于真实地相见,看见了彼此的眼睛,听见了彼此的声音. 两个月前, 我们又相约新浪, 再续梦语, 共筑桑园.有缘份的人,不管等了多少时日,不管走了多少路程,终究不会错过,终究能够相交相知.
捧着相片,我首先想到要把它摆在临海的客厅里,让大海与灯塔相伴.可是想到自己俗务繁忙,极少有时间在那里闲坐,不忍就此冷落了这美丽的相片,最后选择将它置于我每天睡觉的卧室一隅-----一间小小的书房内。宝桑费尽心机地为这幅相片配置了一个乌黑的木质镜框,周边辅以富有立体感的白色底衬,使它与我那以黑白二色为主基调的书房融合地恰到好处,好像事先特意定做一般,虽然事实上她从未来过这间书房。这间不足十平米的书房,是我每天白日做梦,心灵独语的居所,是我每天身躯休憩,灵魂出窍的地方。这间小屋以文字堆砌,以诗书添香。现在,因了这幅照片,这间小屋黑白之上抹了一层蔚蓝,诗韵之中加了一阵涛响。此刻,蜷缩在沙发一角,室外冬雨敲窗,室内一豆灯光,温馨晕黄。对着那一张蓝天白云上灯塔相接的相片和几卷诗书,我的心是如此安宁和满足。感谢上苍的眷顾,感谢生活的厚待,使我在这喧嚣的红尘之中,能拥有这样一片纯静的蓝天,这样一朵自由来去的白云,这样一片使人忘却一切的大海,这样一个善解人意、用心良苦的朋友。
宝桑, 网络世界中,文字旅途上,能够与你为伍,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