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狼山游(二)

标签:
狼山北麓园林溪精舍入山之门骆宾王墓 |
分类: 景点留影 |






赵绘沈绣之楼具中西合璧风格。楼外门窗用圆拱形,挑小阳台,具有西洋风格。据介绍,楼内部却是中式重楼传统格局。此楼不开放。
据说,因楼内收藏有赵孟頫赵雍父子画和沈寿姐妹(妹沈立)绣的观音像而命名“赵绘沈绣之楼”。
楼内原藏有历代名人所画观音像150多幅。日本侵华期间,转移至上海,后一部分原作不知所终。如今两壁尚悬十数幅观音像,是根据影印本摹绘。——也是资料上介绍的。














葵竹山房外貌平朴无华,由几组四合院贯穿而成,然其用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依山就势,贴壁而建,迂回曲折,构图清新。其中古迹罗列,古木郁翠,院景幽雅。为古典庭园造园佳例。







骆宾王,浙江义乌人,“初唐四杰”之一。唐光宅元年(684)与徐敬业在广陵(今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称制,兵败后,史籍记其下落多有不明。据明人邵潜《州乘资》记述,骆墓原在南通城东北郊黄泥口,系明正统九年(1444)当地曹姓农民掘地时发现,墓石题作“唐骆宾王之墓”,棺内有尸骨,曹见后予以掩埋。清乾隆十三年(1748),寓居通州的闽人刘南庐于黄泥口访得骆宾王墓,掘地见“唐骆”二字残石及枯骨,乃迁葬于狼山。
金应,江西吉水人。南宋末受任江南西路兵马都监,景炎元年(1276)随文天祥辗转来通州。金应到通后一病不起,死后,文天祥将其葬于城西雪窖。清顺治十六年(1659),通州知州彭士圣命人将金应遗骨安放在石函内,移葬于狼山。
刘名芳,号南庐,福建人,擅长诗文,乾隆三年(1738)游南通,先后寓居7年,搜遗访阙,修撰《南通州五山全志》20卷,另编《宝华山志》、《金山志》、《焦山志》,晚年着力编辑清代诗集。乾隆二十四年,卒于如皋雨香庵,享年56岁,葬于狼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