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通狼山游(二)

(2019-02-12 09:27:52)
标签:

狼山

北麓园

林溪精舍

入山之门

骆宾王墓

分类: 景点留影

                                                       北麓园--南大门

南通狼山游(二)
      从山顶乘缆车就几分钟便到达山下,这里靠近狼山东门,距狼山北麓也很近,游览非常方便。狼山素有“南畅北幽”之说。又有”游狼山不游北麓,乃”憾事“的说法,值得体验一下。
南通狼山游(二)
       狼山北麓景点主要集中山的北面和东面及图上东北方向一片。包括北麓园,謇园,赵绘沈绣之楼,林溪精舍,摩崖石刻,松岭阁,葵竹山房等处。
南通狼山游(二)
        狼山风景区于2003年在北麓园内建造了"謇园"。謇园分为两部分,前园体现了江南园林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后园沿袭了张謇时代修缮的观音禅院的佛教文化。 [
南通狼山游(二)

         謇园为北麓园的园中之园,建有亭台楼阁,廊庑水榭,遍植奇花异树,缀以山石鱼池,一处清新幽静之所在。
南通狼山游(二)
        园内长廊的尽头是一幢小楼,取名 “来今雨楼”。楼名出自杜甫的《秋述》小序:“旧,雨来;今,雨不来”,意为:这里是新朋老友相聚的地方。
南通狼山游(二)
       园内有一小门,上题“枕山”二字,在门两旁的围墙上嵌有几扇透明的玻璃窗,可以透过窗户看到园内的景色。
南通狼山游(二)
       进入“枕山”之门,门的背面有一大匾:“化被草木”,为张謇所书,意指德政的施行,连一草一木等细微处都被顾及,
南通狼山游(二)
       院内张謇的半身铜像南通的历史名人中,排第一位的数张謇。张謇(18531926年),清末状元。他不满清朝的官场生涯,怀着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志向,在南通大办工厂、学校、垦牧和社会事业,对发展当时的南通地方经济有很大的贡献,民国以后曾担任实业部长等职,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南通狼山游(二)
          赵绘沈绣之楼前之石牌坊,张謇题“灵山胜地”该楼为民国8年(1919年)为纪念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12541322年)和近代仿真绣创始人沈寿18741921年)两位艺术家所建的,但里面却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地方。
南通狼山游(二)
南通狼山游(二)

赵绘沈绣之楼具中西合璧风格。楼外门窗用圆拱形,挑小阳台,具有西洋风格。据介绍,楼内部却是中式重楼传统格局。此楼不开放。

据说,因楼内收藏有赵孟頫赵雍父子画和沈寿姐妹(妹沈立)绣的观音像而命名“赵绘沈绣之楼”。

楼内原藏有历代名人所画观音像150多幅。日本侵华期间,转移至上海,后一部分原作不知所终。如今两壁尚悬十数幅观音像,是根据影印本摹绘。——也是资料上介绍的。


南通狼山游(二)

南通狼山游(二)
       沈寿像,沈寿初名雪芝,号雪宦,江苏苏州人。十六七岁时即成为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光绪三十年,其绣品作为慈禧七十大寿寿礼上贡,老佛爷大加赞赏,亲笔书写了“福”,“寿”两字赠之,从而改名“沈寿”。1914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担任了所长兼教习。1921年病逝并葬于南通
南通狼山游(二)
      林溪精舍    1917年建。林溪旁。中式平房,面悬崖背溪林溪是张謇在狼山规划建立植棉试验场时人工开辟的灌溉河,通长江。水路畅通,山林环抱,则依溪筑舍。
南通狼山游(二)
       林溪精舍四周亭台布局得当,曲溪蜿蜒,茂林环抱,林木深处,清幽宜人。
南通狼山游(二)

南通狼山游(二)
          林溪精舍匾额为书法家秦能书。下悬“已寻岚壁临空尽,别构新斋与竹齐”的楹联,张謇原创,书法家孙淼)书。
    南通狼山游(二)

     楼后西侧围栏内为天祚岩-题名坡。紧靠悬崖,有点惊险之感。有牌提示“悬崖坠石、请勿靠近”;东西两侧路已封闭,不得入内。提名坡上刻有五代以来的历史游山题刻共15处,其中天祚石为五代十国杨吴时姚存的题刻,此石刻从实物上保存了南通最早的建置称号。
南通狼山游(二)
    香炉峰下有“五山拱北”四个摩崖大字,字径丈余,为明人严尔所题,范凤翼所书。右侧范曾题字:“百里蒙庥,山川大神享于此;万方多难云雷君子意如何”题款“乙酉年录曾祖范伯□先生题狼山雷祖庙联范曾-印章右下方“五山之一”,字约为2米见方。题刻下方有楷书题记,述清代金咸题名,新安洪福书,字为京口金寿镌刻。 
南通狼山游(二)
      张謇题“翕崖”,意为石态安详。
上有铭文,乃集宋晏袤题《石门颂》字:“石乃三,起而一,名以翕,不廎侧,苔日积,护此刻。”据说是集宋代晏袤11901194年)的字而成。

南通狼山游(二)
      
“磊落矶”落款“丙辰四月安吉吴昌硕”

南通狼山游(二)

             “小磊落矶”落款”丙辰初夏吴昌硕书“
南通狼山游(二)
   林溪精舍”之西有一曲径斜刺山腰松林中,名“松巅阁  匾为书法家成元德书,下悬张謇所撰“或因求仲开三径,自爱泾溪筑一亭”楹联,为书法家丘石)所书。
南通狼山游(二)
                        翠微亭
南通狼山游(二)
      南通美院院长陆荣华(1940年~)在《北麓游记》中写道:“登南山则悟大江精神,唯游北麓方得名山妙趣”。



南通狼山游(二)
          游转北麓园后回到狼山东门,此处原为正门,现在新建的南大门和北大门气派都比它大,谁算正门?  东门外有“江海第一山”石碑,如在此进门向左可往入山之门和广教禅寺正门方向上山;向右为謇园和摩崖石刻方向为后山,也可缆车上顶。      
南通狼山游(二)
                                                  东门南侧的盆景园   

南通狼山游(二)
                狮子石:位于狼山景区东大门入口视角处,石呈灰褐色,高三丈,如雄狮昂首蹲踞,称狮子石。石侧正面题“狮子石”,左侧题“狮林”。有人工瀑布、溪水、山石等景点。
南通狼山游(二)
      再往南,经过狮子桥,濠濮间(茶馆)就到入山之门了,桥边是鱼水同乐水榭.是个卖纪念品的厅堂。
南通狼山游(二)
       入山之门原来也叫五山拱北门,最早建于清乾隆年间,由当地邑人王景献捐资兴建。从清代初期开始,狼山的香火一直很旺盛,四方香客云集,逐渐形成了街市,这是当时人们进山朝拜的必经之路。张謇曾为此亲笔题 “入山之门” 四个大字,意思是:当你一跨进这个门,你就来到了大势至菩萨的庄严道场。
南通狼山游(二)
       介绍,这座“入山之门”是狼山的正门,建此门时采用了“风水先生”的建议。在风水先生看来,狼山面江背城,不合常规,认为在山左向北许当路建山门,并在山门上建楼,叫做引头掉尾。狼山北麓摩崖石刻“五山拱北”四个大字也出于此说。
       入山之门内部的“三摩地”匾额。三摩地者,谓已转依者,心住一境性: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
南通狼山游(二)
      白狼塑像 。传说当时狼山为白狼精占踞,大圣菩萨僧伽与白狼精斗法,以一袭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恶狼,白狼只得让出此山,从此这里香火兴起,成为佛教乐土。

南通狼山游(二)
       葵竹山房”曾是南通的著名寺庙园林,四合院式建筑群。始建于明嘉靖年,因种植葵和竹而得名,葵竹山房以前为四贤祠,供的是宋代四位名贤,他们是范仲淹、岳飞、文天祥、胡安国。院中的东屋叫“塔荫堂”,南称“一枝栖”,西为“退藏精舍”,北为依山而建的“法苑珠林”。

南通狼山游(二)
      
  葵竹山房外貌平朴无华,由几组四合院贯穿而成,然其用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依山就势,贴壁而建,迂回曲折,构图清新。其中古迹罗列,古木郁翠,院景幽雅。为古典庭园造园佳例。
南通狼山游(二)

南通狼山游(二)

        北为依山而建的“法苑珠林”。“法苑珠林”取的是一本佛教经籍的名字。
南通狼山游(二)
       退藏精舍,“退”即归隐,“藏”按《礼记·学记》“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指专心向学,业不离身,退藏即归隐后潜心学习,《易经·系辞下》又有“君子藏器于身,待机而动”,这里又有深藏待机的意思。
南通狼山游(二)
         园中著名景点“水云深处”,有一座水中之亭称半粟亭,取“沧海一粟”之义。亭前石桥为“留云桥”。再往前行峰回路转,就到了“衔石楼”,楼下有一块形似小脚女人鞋子的石头,称“屐石”,此楼含住了屐石,所以叫“衔石楼”。一楼阁为棋亭,又称“让一着”,相传八仙过海时,曾在这里下棋。吕洞宾下不过张果老,急得要悔棋,众人都叫“让一着,让一者”,因此得名“让一着亭”。一石占半庭,约为苏州虎丘千人石一半大,故名半千石。半千石上不仅造了“衔石楼”,还造了一亭名“霁月亭”,霁月指雨过天晴后的明月,比喻胸怀宽广,心地坦白。  
南通狼山游(二)

      骆宾王、金应、刘南庐墓  .石坊三墓并列于狼山东南麓,骆墓居中,金、刘二墓分别在东、西两侧,各有墓碑,墓南合建石坊一座。 
南通狼山游(二)

南通狼山游(二)

  骆宾王,浙江义乌人,“初唐四杰”之一。唐光宅元年(684)与徐敬业在广陵(今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称制,兵败后,史籍记其下落多有不明。据明人邵潜《州乘资》记述,骆墓原在南通城东北郊黄泥口,系明正统九年(1444)当地曹姓农民掘地时发现,墓石题作“唐骆宾王之墓”,棺内有尸骨,曹见后予以掩埋。清乾隆十三年(1748),寓居通州的闽人刘南庐于黄泥口访得骆宾王墓,掘地见“唐骆”二字残石及枯骨,乃迁葬于狼山。 
  金应,江西吉水人。南宋末受任江南西路兵马都监,景炎元年(1276)随文天祥辗转来通州。金应到通后一病不起,死后,文天祥将其葬于城西雪窖。清顺治十六年(1659),通州知州彭士圣命人将金应遗骨安放在石函内,移葬于狼山。 
  刘名芳,号南庐,福建人,擅长诗文,乾隆三年(1738)游南通,先后寓居7年,搜遗访阙,修撰《南通州五山全志》20卷,另编《宝华山志》、《金山志》、《焦山志》,晚年着力编辑清代诗集。乾隆二十四年,卒于如皋雨香庵,享年56岁,葬于狼山。

南通狼山游(二)
                  许愿树:很多游人在排队,把一纸心事,诉诸于红丝带上,祈福于天。但这棵树好似假的。

南通狼山游(二)

南通狼山游(二)
                            我们又回到了广教禅寺前的大路。
南通狼山游(二)
        转了一圈,我们已大致搞清了狼山景点的全貌,我们游览的路线见上图:进北大门往南--经西山嘴继续往南--绕到狼山南面的广教寺山门--徒步沿中轴线上山--游山顶圆通殿大圣殿支云塔--乘缆车下山--游览北麓园--经东门--入山之门--骆宾王墓--回到广教禅寺山门-往南经敬香台--走过三座桥从新南大门出去。
南通狼山游(二)
       山前,一座洁白无暇的石桥横跨在玉带河面之上,这就是法乳桥。法乳桥共分三个进出通道,连接着广教寺山门。桥身两侧装饰兽首雕塑,威武大气。桥面和桥柱上同样刻有各式雕塑,精美绝伦。
南通狼山游(二)

南通狼山游(二)
      敬香台在法乳桥南大道西侧,巨大的焚香炉正对着山顶的支云塔。狼山提倡山下烧香,上山礼佛。进入敬香台入口处每人可免费请到三支香,香不在多,心诚则灵。
南通狼山游(二)
        敬香之后  ,继续沿大道南行,又过一桥谓之梵境桥。顾名思义,“梵境”则为佛家的境界。桥面上“莲花”与“祥云”图案的浮雕工艺精美、寓意深刻。
南通狼山游(二)
       大道上第三座桥更为壮丽   六渡桥其整体外形似一朵绽放的莲花,冰洁高贵。而桥何为“六度”?对此,赵朴初居士对“六度”的解释是:“度”字义是“到彼岸”,即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即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进到彼岸;禅定到彼岸;智慧到彼岸
南通狼山游(二)
           这是从高处拍摄的南门到狼山的全景图(本图来自网络)。新南门位于江边小洋港北侧,包括六度桥、缘起广场、梵境桥、法乳桥等新景建设已与狼山脚下融为一体,蔚为壮观。
南通狼山游(二)
                                                 南大门内侧
南通狼山游(二)
       南大门外景。结构与北大门相仿,也是由中间的大门和东西两侧的楼阁所组成,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光大门和门前的缘起广场大约就有1000多平方米。站在南大门远眺狼山,山野郁郁葱葱、佛塔高耸入云。这个门也许今后就是狼山的正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南通啬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