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的游览景点中,寺庙,道观占有一席之地,在笔者去过的几处较大的道观中,以城里的玄妙观和穹窿山的上真观最为有名,其它如枫桥的何山,越溪的城皇山和贺九岭的普济等道院也各有特色。这里另外说道几处位于周边地区的道观,分别是园区的玉皇宫,相城区的悟真道院以及吴中区的五峰山道院。由于三处拍摄加起来的照片较多,为缩减篇幅,便于浏览,故先将照片做了拼合。
玉
皇
宫
玉皇宫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秀丽清幽的斜塘河畔。乘坐18路公交车在“雅仕利涂料”站下,前行100米左拐,沿金偃路北行约400米,朝东迈过一座花岗岩桥便到。一眼望去,玉皇宫粉墙黛瓦建筑群座北朝南。
玉皇宫的前身是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张王庙,2008年11月才正式改造成玉皇宫并举行神像开光,而张士诚被当作城隍,也有一座福德殿享受供奉,说明苏州的老百姓几百年来都不曾忘记为苏州百姓做过好事的张士诚。

道院正门:
走近玉皇宫,一座飞檐翘角的牌楼高高耸立,黛瓦白石,四柱三门。牌坊的正面额书“玉皇宫”三字,背面额书“琼林阆苑”。正面门柱有一副蓝字楹联:
玉宇无尘月朗虚空三千界
皇恩有应心诚可达九重天

灵官殿:
踏入山门来到第一进是灵官殿。神坛上站着的是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他在道教中的地位与作用和佛教中的韦陀相同。
灵官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右侧是东方青龙和南方朱雀;殿左侧的是西方白虎和北方玄武,他们的地位如同佛教天王殿内的四大金刚。
绕过灵官走到背后,站立着“车神”,道教的车神是奚仲。四千年前的夏禹时期,奚仲在古薛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马车。他因此被世人称为车祖、车神、车圣。
灵官殿内有对联:
持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
心存邪念,任尔烧香无点益。

道院内景:苏州玉皇宫以宏伟的建筑和精湛的雕塑艺术令道教界同仁和各界人士称道,是苏州近些年新落成的、以供奉玉皇为主的一座一定规模的道观。玉皇宫三面环水,环境优雅,同时结合元末民间英雄—张士诚纪念馆,成为一处将宗教与名人纪念相融合的综合景区。不仅可以满足信教群众烧香拜神的需求,而且为苏州搭建了一个道教文化交流的平台。
道观以中轴线为核心,在张皇庙的基础上建有牌楼、山门殿(灵官殿)、玉皇殿、福德殿、文昌殿、财神殿、慈航殿、东岳殿、经堂、张士诚纪念馆和道众生活区,供奉玉皇、张士诚、文昌帝君等神像。园区以前的各个土地庙所供奉的神像也全部移至此处,方便香客继续朝拜。

玉皇殿:
玉皇殿为宫中主殿。顶层悬有竖匾“玉皇殿”,下层有三块横匾,中间一块为金色底黑字,上书“金阙玉京”,旁边两块则是红底金字“恩覃三界”、“德被十方”。
殿正中供奉“玉皇上帝”,右旁为“雷尊”,左边为“太乙救苦天尊”。大殿两侧供奉邓、辛、张、陶、庞、刘、苟、毕、秦、赵、董、袁12护法天将。
大殿柱联:皇矣上帝位尊而上极天上;
大哉玄穹道妙玄之又玄。
巍峨咫尺天执掌阴阳生万物;浩荡神灵地观看善恶易分明。

福德殿:
福德殿为玉皇宫第二主殿,殿内主祀吴王张士诚。这是为尊重历史,让后人记住玉皇宫是张王庙及辖区内大小各座庙宇的延续后继。两侧奉祀土地老爷(亦称“土谷神”),为解决园区小庙宇分布较分散,满足广大信教人群的需求,因殿内奉祀之神皆为“土谷神”,而道教称“土谷神”为“福德正神”,故名“福德殿”。

道观内的配殿: 东路配殿以文昌殿和财神殿为主。文昌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苏州自古文化昌盛,文士众多,如今社会普遍看重功名利禄,文昌信仰拜祭在苏不断升温,财神殿则供奉赵公元帅,两者香火颇旺。西路配殿布局慈航殿和东岳殿。“慈航”者“观音”也。道教神系中,其为元始天尊十大弟子之一,更是香火的热门。东岳殿则供奉东岳大帝。西路配殿群重新移建修复时,玉皇宫按照道教宫观传统建筑规制,并将诸多土地神迁入玉皇宫内,集中供奉。为尊重历史,玉皇宫专设两个殿堂作为张士诚纪念陈列室,以展示园区特定的人文主题和历史意义。
悟
真
道
院
悟真道院位于苏州市相城区活力岛商圈东南边,人民路北延东御窑路西,阳澄湖西路北。是闹市黄金地段之中的僻静修行之所。建于宋淳熙三年,已有800多年历史,主要供奉东晋画家顾恺之.
顾恺之,晋时画家,以“才绝,画绝,痴绝”三绝著称,《晋书》有传,为苏州相城区的阳澄湖西岸民众所供奉之神。因百姓称其有功于当地,曾封湖泾侯,故又称湖泾庙。陆墓镇傍近阳澄湖畔,曾有老、中、小三处湖泾庙,而现在的悟真道院的院址为相城区元和镇御窑村老湖泾庙。

道院山门:
道院的大门不像一般寺庙那样开在南面,而是大门坐西朝东,门口一个新建的石牌楼,为四柱三门,上面写着“悟真道院”。往里进山门,就是灵官殿,殿门上也挂着“悟真道院”的匾额。左有钟右有鼓,门是那种将军门的式样,高高的门槛,两旁一对石狮。与众不同的是造型上石狮还带着小狮。跨过山门就进入道院。道院里的所有建筑还是坐北朝南的。

棂星门:为道士们观星望气,迎候神仙之处。道教官观多建于山中,故其大门称之为“山门”。山门内,第一座大殿往往为灵官殿,这就是道教护法神将王灵官,又称火车灵官王元帅,王灵官常塑在山门之内,镇守道观。两侧当然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天王。

道观布局内景 :
悟真道院应是相城区一座规模较大的道教宫观。,占地1455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余平方米。出灵官殿,往南为如意门,往北为吉祥门,正面为仪门,仪门两边分别有鼓和钟。悟真道院建筑以仪门、玉皇殿、河泾殿、顾恺之纪念馆为中心轴线,灵官殿、金钟玉磬亭、慈航殿、文昌殿为左右副轴线,宫观建筑以明清风格为主,道院内外配置大片绿地,并借助城市河道布置沿河景观区,既体现历史风韵,又给人以神圣、尊贵的遐想和神往。整体建筑按照传统的道观结构建造,使其古色古香又别具现代气息,是古今建筑与宫观文化的完美结合,亦为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艺术之经典呈现。

观内八殿:
悟真道院内部殿宇布局对称,除玉皇殿,灵官殿外还有,财神殿、文昌殿、慈航殿、元辰殿、吕祖殿、河泾殿等总共八处。河泾殿,又称顾恺之祠,是为纪念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而建造的。顾恺之,他因在大旱时赈灾过苏州百姓,被奉为土榖神,并建庙以祀之也就源于此。

吕祖殿:
吕祖殿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吕纯阳,钟离汉,蓝采和,铁拐李,韩湘子,张果老,曹国舅,何仙姑,塑像栩栩如生。

元辰殿:元辰殿俗称“星宿殿”,一般供奉六十甲子神,古称岁神,又称太岁。人们来这里朝拜自己的岁神,祈求健康平安,逢凶化吉.
殿内十二生肖诸神正襟危坐,接受对号入座的拜祭者。
五
峰 山
道
院
五峰山位于苏州藏书镇,此镇因纪念西汉名臣朱买臣发奋读书而得名。藏书有诸多古迹可寻,诸如穹窿山景区、天池山景区、韩世忠墓、清文学家金圣叹墓(五峰山博士坞内)、清冯桂芬墓(天池山北竺坞)、贺九岭、1932年“12.8”淞沪之战78名抗日阵亡将士的英雄墓冢(善人桥北马岗山麓)等等。
而五峰山主峰上有座寺庙,现名五峰山道院,隶属穹窿山上真观,为其下院,旧称莲池庵,始建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最初这里原为城隍庙,供奉的是一位城隍老爷,现寺庙里有座大殿,名“仲景殿”,供奉的是宋代民间中医张仲景。相传,张仲景是长洲相城(今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人,平时专为贫民行医治病,接济穷人。后人为纪念他的功德,在庙里建造了这座殿堂。

大门:
道院的山门位于山坡上,需拾级而上,山门朴实无华,也没有什么牌坊匾额名人题字。

灵官殿:
走进山门就是灵官殿,这几乎所有的道观道院必不可少的守山门卫,布局大同小异。

观内外景致:
道院依山而建,风水不错。布局因山势制宜,建筑多有层次错落。院内可见到多处保留原有山体的痕迹。由于原先道院为民间集资修建,基础设施相对简陋,比不上一些政府出资为主的新建道院那么富丽堂皇。

仲景殿:
道院里的主殿是仲景殿,历史上,我国是出过一位临床医学大家张仲景的,说起他,《伤寒杂病论》是不能不提的。但他是东汉时南郡涅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县)人。而五峰山道院供奉的是苏州城西北的北桥人。如果不看“香花券”上的简介,很容易会搞错人的。至于道院中供奉的这位张仲景确实本来就与东汉时的临床医学大家同名同姓呢,抑或还是后人因推崇他而为他换过了名字的呢?是供奉一个张仲景还是两个张仲景抑或是两人早已合二为一,成了“救死扶伤”之道的偶像呢。

大娘殿:
主殿边上的大娘殿更是香火旺盛,村妇们说,这大娘是张仲景的夫人,该不会“大娘”是本地藏书镇人,北桥的张仲景是入赘过来了的吧?这样就能勉强解释北桥张仲景的殿怎会跑到藏书来了呢?

殿前即景:
大娘殿前面空地上则是有大妈们唱歌跳扇子舞的,底下还有红衣村姑们打腰鼓的。无疑,这些都是一早从四处赶来的烧香赴会的信徒。苏州无论哪家佛教寺院或者其他道观的烧香队伍其热闹程度无论如何都比不上这五峰山道院的了。

香火旺盛:
五峰山道院虽是个民间道院,但烧香的人络绎不绝,院内香烟缭绕,每天途径这里的663路公交都挤得满满的,附近不太远的穹窿山上真观,贺九岭的普济道院,越溪的城皇山道院似都不及这里香火人气旺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