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胡同:南锣鼓巷之炒豆胡同
标签:
胡同门墩南锣鼓巷旅游 |
分类: 游 |
南锣鼓巷,目前北京相当有名气的一条街,很多外地来京的游客都会把这里当作必游之地。这条巷子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现在这里被改造成了商业休闲一条街,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巷子两边全是各种小店,有些创意产品,有些民族特色的商品。
但这里吸引我的却不是这些商店,而是巷子两侧那对称排列的若干条胡同,这片胡同区是元大都时期建成的,可谓历史悠久,几百年过去了,北京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代在进步,城市在发展,老北京的那些历史痕迹一点点的在消亡。而这里,已经算是北京城里难得保存下来的整体形制比较完好的棋盘式居民区了。北京最有名的四合院式的居民住宅,也只有在这些胡同里才能找到了。
元代, 以南锣鼓巷为轴线, 东侧地区属昭回坊, 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
南锣鼓巷胡同分布图:
http://s12/middle/4ee6a004ta6d1736ebd8b&690
接下来开始逛胡同吧:
第一条:炒豆胡同
炒豆胡同长400多米,这条胡同里最有名的就是胡同西段北侧73、75、77号的僧王府(原为清朝僧格林沁王府),王府坐北朝南,南北贯通炒豆胡同与板厂胡同。
僧王府门口的介绍
http://s6/middle/4ee6a004ta6d182841bd5&690
僧王府外景
http://s2/middle/4ee6a004ta6d182a1d401&690
僧王府大门(77号)
http://s1/middle/4ee6a004ta6d182c6f690&690
僧王府(现77号)门口的门墩
http://s12/middle/4ee6a004ta6d182da4ffb&690
僧王府(现77号)内景
http://s6/middle/4ee6a004ta6d182e5c515&690
僧王府(现77号)门口放置的物件
http://s15/middle/4ee6a004ta6d182fd924e&690
77号门口两侧各有一块这种两侧都是圆鼓的大石头,看中间有凹槽,像是门墩,但一般的门墩都是只有一侧有抱鼓石,所以又不像,说是上马石吧,也不应该是圆的啊,搞不清这具体是做什么用的。
75号大门
http://s16/middle/4ee6a004ta6d3aaaa1d9f&690
门檐两侧的雕花还很清晰
75号门墩
http://s10/middle/4ee6a004ta6d3a64e1229&690
这门墩比77号的门墩图形更复杂,更气派
清朝对于各级官员府第的建造都是有规定的,不能逾制。只有王府以上才可用红漆门,而一般的官员和老百姓只能用黑色门。广亮大门一般也都有品级的官员人家才可以使用的。
现在在胡同中看到的宅院门,大部门都是民国以后修建的,已经不再遵守清朝的规制,因为人们对红色的喜欢,所以现在用红色门的很多,而黑色的门却不常见了。
炒豆胡同31号的广亮大门
http://s7/middle/4ee6a004ta6d383164476&690
黑色的广亮大门很少见了
炒豆胡同31号的门墩
http://s3/middle/4ee6a004ta6d382fe6f32&690
这门墩看上去不像是新的,应该有些年头了,保存的还是比较完好
炒豆胡同69号的门墩
在胡同里游览,现在主要看的就是门楼和门墩了,一来是因为改造的关系,老房子越来越少,这些精美的门楼和门墩已经很少了,而且由于年代久远或被破坏的缘故,能看到完好的也不多了。二来胡同里的四合院现在基本都成了大杂院,已经无法看到原有北京四合院那宽敞整齐的院落,无法体会到四合院的那种恬静之美了,而且大部分文保宅院都不对外开放,特别是大杂院也不欢迎游人进去参观,所以只能在外面逛逛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