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MED和SPF的概念

(2015-07-06 20:28:42)
标签:

杂谈

皮肤接受紫外线辐射后产生发红的现象,用专业的词汇来描述就叫做erythema,对防晒霜科技有一定了解的朋友肯定听说过MED这个词,其实就是minimal erythema dose的缩写,这也是紫外线防护的终点。

MED的概念--假设皮肤接受某种量的紫外线辐射,10分钟后产生红斑,那么这个紫外线辐射量乘上10分钟就是你的MED量,由于每个人皮肤性质不一样,MED量差别很大,所以没有办法统一,这也是皮肤分型的重要依据之一,防晒霜的SPF值就是MED倍数的理解,例如SPF50的产品,滤过系数就是1/50=0.02,这一层防晒网滤掉大部分紫外线之后,还有2%的紫外线接触到了皮肤,所以假设紫外线强度不变(自然环境下一般不可能),那么50*10分钟之后,你就达到了MED的量,也就是皮肤晒红了。

所以很多文章告诉大家,SPF后面的倍数就是”防护时间“,这样说没有理论错误,但是用这个来指导防晒霜的使用那就大错特错了。

很简单,自然环境下,每天的紫外线强度都不同,就算是同一天,每一分钟紫外线强度也不同。而且,皮肤白皙的人,达到MED的量非常小也就是说一晒就红,而黑人,想要达到MED都非常困难,黄种人的皮肤黑素分布差别非常大,有些人皮肤很白,对紫外线很敏感,有些人很黑,对紫外线不敏感,怎么能用统一的10分钟乘以防晒霜的倍数,告诉你SPF30的产品能够挡300分钟,SPF50的产品能挡500分钟呢?

防护紫外线类似于拿的是一把注定会漏的伞去挡雨,只不过根据伞采用的面料不一样,有些漏得厉害一些(低倍防晒),有些防护更好(高倍防晒),既然外面是瓢泼大雨,为什么不用更好的伞来防护呢?如果是毛毛细雨,你也只在雨中走几分钟,防护好和防护差的伞确实差别很小。

所以,忘记这个时间的概念,在”你可以接受的范围“使用更高倍数的防晒产品,无疑就能提供更好的保护,至于高倍防晒会不会伤害皮肤,这个还没有定论,但是紫外线伤害皮肤,那可是板上钉钉铁一般的事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