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先再次贴一下个人的防护策略。
基础防护(不出门/下雨天):SPF20-30,PPD8左右,防护力无需很高,质感至上,日霜水润保湿质地,没有酒精更好,纯物理加分,有功效成分可以加分。
中等防护(春秋冬三季/日常通勤):SPF30 PPD10以上,广谱防晒,对长波UVA能照顾周全,质感一定要舒适,让你觉得擦防晒不是个负担,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天天用。
强力防护(夏季/不得已的暴晒):SPF50 PPD15以上,广谱防晒,成膜快,防水力强,补涂无压力,这个时候质感已经不重要,只要不冒痘不过敏就好。
其他的一些小问题:
隔离/防晒/BB/CC,可以互相代替吗?
无论厂商给这个产品设定什么名字,你只需要关注下面几个因素,有防晒成分就可以当成防晒来用,满足防护力,擦够量后外观可以接受即可。
1.产品的外包装上是否标明了防护能力
UVB防护能力用SPF表示,这个是全球通用,而UVA防护能力则各个地区不一样,亚洲地区标PA用加号表示,欧洲产品现在不强制标注PPD,不过大部分产品都可以达到PPD》SPF数值1/3的能力,美国不会详细标UVA防护能力,一般只标broad
实际观察效果,UVB防护技术非常成熟,基本上非常轻松就能达到50以上,而UVA的防护能力,不同产品之间可以相差十倍之多,欧系UVA防护能力最强,日系次之,美系最差。
2.是否有润色和使用其他颜色的粉体
防晒产品本身带有一定的颜色,就算是纳米的氧化锌和二氧化钛,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泛白,如果这个产品本身想要达到多合一的效果,那么使用色料来接近肤色,起到底妆或者为之后的底妆做“均匀肤色”用是必不可少,没有一种颜色适合所有人,特别是欧莱雅集团有很多紫色绿色的产品,所以你只有试过才知道。
3.擦够量后效果如何
防晒的测定全球标准都是统一的,那就是在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擦2mg产品,大部分人的脸部需要0.8-1.2g产品。
4.是否防水
其实可以这么认为,产品如果标注了防水的话,它“可能”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如果没有标的话,基本可以认为它没有防水能力。
其实只要出汗之后就很容易判断产品是否防水,有颜色的产品会立刻浮现,没有颜色的产品膜感会消失,没有颜色也没有负担感的产品,那么出汗后就赶快补擦吧。
眼周需要用专用的防晒?
现在的防晒成分眼周也可以用没什么问题,只不过很多防晒强调成膜感,对眼周有一定的干燥效应,如果是比较干燥的皮肤,可以之前用保湿效果强的眼霜,或者是使用较为滋润的霜状防晒,或者是防晒棒。
防晒可以混搭吗?
防护力好的防晒霜是比较难伺候的东西,不是油腻厚重就是颜色泛白,你不会喜欢各种产品来一层的感觉,除非sofina那种可以控油的产品,或者是后面扫一层散粉。
而且,新手一般不太清楚防晒成分之间的配方禁忌,所以不懂防晒成分就不要混搭,要混就混同品牌同系列的比较好,也有例外,有的同系列用的是不同的防晒成分组合的配方.......
后续跟妆的问题?
粉妆大颗粒粉体理论上是和BMDBM,也就是avobenzone不搭,现在虽然有很多稳定BMDBM的技术,不过玻璃心们可以选择没有avobenzone的产品。
So,看成分表吧。
妆后如何补防晒?
一般推荐用带有防晒的散粉状产品来补,如果妆都开始花了,意味着防晒层也掉得差不多了,还是重头来过最好。
卸妆/不卸妆?
能不能洗掉,确实是很多人心里没底的一件事,首先看肤质,其次看你用什么清洁产品,没有统一的答案。
个人建议就是,如果有粉体例如氧化锌,二氧化钛,或者其他色料,擦在皮肤上有成膜的感觉,干皮肤建议卸,油性皮肤可以观察。纯化学配方防晒,一般都不是很难洗,就算成膜很不错的产品,一般都可以用普通洁面搞定,那种特别温和的洁面除外。
中等防护产品推荐
这些产品一般都不防水,需要补擦,如果没有说明无需卸妆。
Shiseido
写过很多次,除了较贵,对某些人来说容易搓泥,不是非常油的皮肤都可以驾驭。
Shiseido
保湿两款分SPF30
美白款是SPF50PA ,清爽和保湿款,油皮选清爽,干皮选保湿款。
LRP
新一代欧莱雅集团亚太地区专享面部防晒配方,略微泛油光,别的还好,据说屈臣氏很快有特价99,这个价格可以收。法版Anthelios
l'oreal uv perfect aqua essence SPF30
台湾名完美防晒水精华,平价LRP
其他的欧莱雅面部防晒产品
Kiehls,lancome,hr,biotherm,armani,garnier,vichy,lrp,都差不多。
lancome
他家很爱出各种颜色的饰底乳,紫色绿色粉色,还有深浅不一的BBCC,用过一些,颜色非常奇怪,没事不要去踩雷了
那些欧系防晒重型武器,还是留到下次高倍防护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