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节选一部分吧~
局部清洗:应注意清水洗脸,除去皮肤表面的油脂及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此外,忌用油脂类、粉类护肤美容化妆品及含有激素成分的软膏和霜剂。
1)
维A酸类
a)
0.025%~0.1%维A酸霜或凝胶:此剂可以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使粉刺溶解和排出。开始用药5-12d时皮肤有轻度刺激反应,如局部潮红、脱屑绷紧或烧灼感,但逐渐可以消失。故应从低浓度开始,每日晚上应用一次,避免光照后增加刺激性,症状改善后每周外用1次。
b)
13-顺维A酸凝胶: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减少皮脂分泌,每日1-2次
c)
第三代维A酸类药:0.1%阿达怕林凝胶,每晚一次,治疗轻、中度痤疮有较好治疗。0.1%他扎罗丁乳膏或凝胶,隔天晚上使用一次,以减少局部刺激。
2)
过氧化苯甲酰:此药为过氧化物,外用后缓慢释放出新生态和苯甲酸,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作用。可配成2.5%、5%和10%不同浓度洗剂、乳剂或凝胶,应从低浓度开始应用。含5%过氧化苯甲酰及3%红霉素的凝胶可提高疗效。
3)
抗生素:红霉素、氯霉素或氯洁霉素,用酒精或丙二醇配制,浓度为1%-2%,疗效较好。1%氯林可霉素磷酸酯溶液系不含油脂和酒精的水溶性乳液,适用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痤疮患者。1%盐酸氯林可霉素溶液也同样有效。
4)
壬二酸:能减少皮肤表面、毛囊及皮脂腺内的菌群,尤其是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抑制作用及粉刺溶解作用,对不同类型的痤疮均有效。可配制成15%-20%霜外用,其副作用为局部红斑与刺痛。
5)
二硫化硒:2.5%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用法为洁净皮肤后,将药液略加稀释,均匀地涂布于脂溢明显的部位,约2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涤。
6)
5%~10%硫磺洗剂:具有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等作用,对痤疮丙酸杆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上面的这些成分,应该是按成功率来排的,对于没有接触过这些药物的同学们来说,可以参考。
其实所谓指南,就是些很经典,也可以说是很保守的疗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