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见香港科技大学(4):社团活动面面观

(2016-05-22 21:05:28)
标签:

教育

香港科技大学

分类: 小河弯弯向南流

转眼间,儿子在香港科技大学就要毕业走人了。作为感谢和回报,我写几篇文章介绍香港科技大学的方方面面,也希望能够帮到有缘之人。但因了解不够,智识有限,文中谬误必多,还望知情者不吝赐教。

 

梦见香港科技大学(4):社团活动面面观


 

梦见香港科技大学(4):社团活动面面观

梦里江河   2016-05-22

 

大学社团活动的实质,可以说是在走出校门变成“社会人”之前的高仿真模拟训练吧。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结交朋友、培养志趣,可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可以认识社会现实、发现自我价值,可以提高沟通协调技巧、锻炼组织领导能力,总之,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还可能对人生和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

 

每年秋季开学后不久,就有一些新生家长在微信群里播报打听,孩子们参加了什么社团,搞了什么活动。有些家长给我的印象,好像是参加社团一个太少、两个不够、三个不多似的,似乎还保持着中小学凡事争第一的惯性。其实,在香港科技大学,或者说在香港高校里,若要在一个社团活动中有所作为,第一年当好基层干事积累业绩,第二年竞选上庄搞好社团运行,是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基本相当于学好一门大课的投入。因此,在参与社团活动、学习专业课程以及开展其他活动的时间分配上,要做好平衡,不要顾此失彼。

 

所谓“上庄”,是香港高校的一个说法,就是通过竞选进入社团新一届管理层,担任执委会成员(主席部长之类)。

 

不过,“新庄”产生后,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走马上任,还得在社团年度大会(AGM)中接受前辈质询并获得确认。参加AGM的人主要有:新庄成员(必须出席)、现庄成员(通常出席)、上庄成员(他们是更前一届的庄员,不时出席)、会员(难得出席)。AGM会议通常是漫长而艰难的,有位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回忆道:

 

2007年的AGM一共开了5段,每段约12小时,基本在星期六。AGM有三大议题,一是我们新庄成员逐一站起来,接受大会质询(类似美国国会听证)。这是最艰难的部分,现庄和上庄会对你过去一个多月选举中的作为及将来一年的计划,巨细无遗地质问。3P(主席、外务副主席、内务副主席)的质询各长达数小时,其他庄员至少也要被问一小时。其他属会的AGM,常有女生被当场问哭。另外两大议题是分别对几十页的《电影学会年度计划2007-08》和十几页的《电影学会年度预算2007-08》逐条审议。这两部分考验回答人的想象力,因为问题大多属假设性质,现庄和上庄期望你对一切未知与突发有所准备。

当时我被质询,一站起来,现庄最漂亮那位女生问,「你是不是穿了你爸的西装?你不知道不能穿短袜吗?」第二天,我立刻到旺角荷里活购物中心买了一套黑色的修身西装,加一条幼领带。自此,我穿皮鞋再也没露出过小腿。多年以后,我回想,这应是我认识「politics is perception」的最早时候。

竞选和AGM那两个月刺激、有趣、难忘,学习到的创意、责任感、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对制度的尊重,终身受益。

———————————————————————————————————————

 

 

除了竞选和AGM这两关,在正式上庄之前,新庄成员还有一道必经程序,就是“喊庄”。

 

每届新当选的庄员,必须一起到校内人多热闹的地方摇旗呐喊,亮出自己的口号,宣传自己的社团。喊庄时辅以各种姿态、手势和动作,近乎癫狂,就是要千方百计引起路人的关注。他们全凭口喊,激情狂泻,声嘶力竭,每次都把嗓子都喊破了,但到底喊了些什么,却几乎没人知晓,因为常常是很多团队都在那块地里狂喊,相互干扰,统成杂音。近年来,香港科技大学校方对喊庄行为进行了种种限制,规定了期限、时间段和禁入区域。每年到了喊庄季,学校保安们就得严阵以待,维持秩序,必要时,就用更高分贝的扩音器来镇压喊庄者的喉咙。


 

能不能不喊庄啊?对绝大多数社团来说,不能!新庄成员如果在喊庄中不够卖力,现庄成员是不会让他们上庄的。

 

这个喊庄,和上面说的AGM大会一样,成了香港高校社团活动代代传承和坚持的习俗。但我觉得,有些习俗走向极端,做得过分了,就成了陋习。

 

我见过一些社团的新庄上任宣传照,管理层一个个西装革履,显得非常正式规范,但很多人都是双手抱在胸前,目光炯炯,做虎视眈眈之状,或谁敢惹我之状。我想,他们毕竟还很年轻,又不是演员,初登舞台,还没学会很多的姿势和表情。


——————————————————————————————————————

 

 

香港科技大学每年在学生会(HKUST Students'Union,SU)成功注册的社团有100多个。但有两个社团是不受学生会管理的,就是国际学生联合会(ISA)和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Mainland Students and Scholars Society,MSSS)。MSSS是上个年代才成立的,接受香港科技大学外事处的指导和某特殊机构的赞助,其下属的(Mainland Students and Scholars Society Undergraduate,MSSSUG),中文名称是香港科技大学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本科部,被大家戏称马杀鸡,已为内地本科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服务、联谊和维权工作。 

梦见香港科技大学(4):社团活动面面观

 

有个小朋友,接到香港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不久,就被划入某个新生组,由几个大二学生帮助引导报到入学和了解适应大学生活。这两个大二学生自称组爸组妈,当时给他亲爸爸留下了至少一公里的心理阴影面积,因为,儿子还没离家呢,就得认别人做爹做妈了。后来,小朋友从组爸组妈那儿获益良多,到大二时自己也当上了组爸,到大三就成了组爷爷,而且不少组子组孙受他影响而选修了他的专业,他亲爸爸的心理阴影也就渐渐消失了。

 

这种迎新小组,就是MSSSUG着力组织的惠民活动之一,不关能够解决入学初期的种种问题,还在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之间建立了稳固长久的联系。有趣的是,偶尔还有老生故意假装新生混入组内活动,并时而怯生生地问些傻乎乎的问题,借此调节气氛,增强活力。就我所知,有个北京四中考入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就干过这事。

 

去年以来,MSSSUG为了维护内地生在校内住宿的既有权力,主动做了很多工作。除此之外,MSSSUG的孩子们还做了许多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详情在此不表,我也没有专门去了解,只觉得这是一个普惠众生(内地生)的社团组织。

 

和MSSSUG不同,绝大多数社团是为了一些共同的志趣和目标而创建,聚集的都是同道中人。有些社团主要是本地生参加,有些社团主要是内地生参加,有些社团主要是国际生参加,有些社团是本地生和内地生、国际生都有参加的。我觉得,本地生更热衷于参加社团活动,更注重社团活动的程序性和参与度,更加社会化;内地生更加注重社团活动的内在实质,更加注重个人兴趣爱好和社团活动的关联度。

 

有个小朋友,大一加入了一个挺有特色但人数不多的新社团并当上了干事,大二当上了该社团的主席,组织策划了两个主题活动,都争取到了校方的经费支持。其实每个活动的经费也就是两三千港币吧,经费得来很费功夫,若找家长掏腰包赞助岂不简单,但是,重要的不是结果,努力的过程超越了金钱的意义。这个社团,曾被作为向内地学生推荐的7个社团之一,出现在香港科技大学贴吧某文章之中。这个小朋友只当了半年多主席就中途退位让贤了,然后腾出一些精力去做别的事情。

 

还有一种社团是比较私密性的,不去学生会报批,也不公开宣传,自己默默地组织活动,不需要外界的关注和认可。他们的招新,也仅仅是依靠老会员去发现和推荐优秀人才,然后通过比较严格的面试表决等审查程序批准入会。这种社团,目的很明确,进入门槛高,参与人数少,活动效率高,互助意识浓,会员们有的已经毕业了还回来参加活动,其中很多人可能会成为一辈子志同道合互相支持的朋友。

 

这类精英社团,有的还延伸到了校外,有的甚至是跨地区、跨国度的。平时身在香港,和身处美国的会友只能在互联网上讨论,但到了美国做交换生,就可以约他见个面了。

以上出自我个人的信息搜集和观察思考,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梦见香港科技大学(4):社团活动面面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