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民大附中高考实情及来由,一条建议

(2015-06-30 07:38:28)
标签:

教育

北大

高考

清华

杂谈

分类: 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近几年来, 中国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简称民大附中)亮眼的高考成绩、每年数十人的北大清华录取、以及这些学生的外省少数民族身份,在网络论坛上引起了一些议论。

 

看看中国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民大附中)2015高考通报(摘录):

据2015年6月23日统计,高考时共有620人参考(含择校、建生118人),共有615人上了本科线,比例为99.2%,统招生一本上线率为100%。

王瑞琳以694分夺得校、区文科状元,田苗以716分获理科校状元,白都蕾娜、田新月、谭欧、谭翰林、郭婧等5位同学数学考出150满分,崔钊铭同学英语考出149分。预计录取清华、北大50人左右。

700分以上:12人(区88人),海淀区排第三。

650分以上:250人(区1849人),海淀区排第二;其中,文科64人(区216人),海淀区排第一;理科186人(区1633人),海淀区排第二。

600分以上:492人(区4660人),海淀区排第一;其中,文科163人(区941人),海淀区排第一;理科329人(区3719人),海淀区排第二。

 

文科成绩(共163人):

姓名
成绩
姓名
成绩
姓名
成绩
王瑞琳
694
戴兴懋
684
黄威
683
马梓涵
680
苏畅
676
676
刘洋
675
张瑶
675
王子月
674
孙晓琪
673
张佳欣
673
刘延
672
魏若杨
672
许译文
672
李婉晴
671
雷荐轩
670
白都蕾娜
669
齐梓云
669
薛诗奇
669
田新月
668
王泽
668
齐思婕
668
曹若晨
667
钟振翔
667
张宇丹
667
蔚晓帆
667
史佳宁
666
李函颖
665
覃心怡
665
刘湘莹
664
谭小栩
664
金文璇
664
664
彭思思
663
吴耘
663
薛沛
662
陈芾斯
662
博尔琛
662
铁洪畅
661
戴馨
660
牛杨杨
660
邓泽涛
660
苏子韬
659
谭欧
658
雷雨萌
658
崔羽涵
658
彭乾州
658
覃艺源
657
全俊爱
657
陈欣兰
657
梁清弦
657
张月遥
656
张天旭
656
徐杭
656
胡凯迪
653
包明鑫
653
刘之源
653
韦丁云
653
吴天楚
652
马玺钧
652
田钰
652
谭翰林
651
范懿
651
卢上
651
649
周柏全
649

 

 

 

理科:(329人)
姓名
成绩
姓名
成绩
姓名
成绩
田苗
716
王艺霏
708
朱子渔
707
张文瀚
706
曲嘉欣
706
杭雅伦
703
赵曼淇
702
何佳
701
高鹏宇
700
王琦
700
朱宇希
700
祁俊昆
700
敖申
699
郭畅
698
朝勒蒙
698
朱明宇
697
刘耘充
697
吴世航
696
马福
696
郭晋源
696
刘梓陆
695
崔钊铭
694
马雨浓
693
李维
692
雷吴萍
692
于孟择
692
黄子潇
692
李岩
691
张政
690
胡泽华
690
杨星航
690
李伊凡
689
李雨滋
689
阿如娜
689
杨泽熙
688
赵艳虹
688
徐谦
688
史笑寒
687
张月
687
郝晓宇
687
杜思润
687
杨婧懿
686
谭坤霖
686
李远骋
685
吴亘
685
曹铉
685
陈千奔
684
陆渤天
684
王爽
684
黄文栋
683
张子羽
683
张冬晴
683
王瀚晨
682
李井昂
681

 

以上内容摘录于民大附中网站:http://www.mdfz.com.cn/xinwendongtai/zuijinxinwen/993.html

 --------------------------------------------------------------------------------------------

-----------------------------------------------------------------------------------------------

粗略数一下,文科669分及以上的有19人,理科693分及以上的有23人,这41人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再加上一些考上北大医学部的,所谓预计录取清华、北大50人左右还是差不多的。

 

但是,当我看到民大附中网站转发的海淀区2015年高考考生分数分布表》,我的看法立即改变了。下面转贴其中两张表,网友们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浅析民大附中高考实情及来由,一条建议

浅析民大附中高考实情及来由,一条建议



是的,从图中数据可知,民大附中高考通报里的所有与高考分数相关的数据,指的都是“含全国性及地方性加分”的数据。
所谓地方性加分,基本就是少数民族考生的5分加分,过去是10分,今年不但减为5分,而且这5分仅能用于北京市市属高校的录取。

外地大学自然都不属于北京市,而北京地区的几十所"985"和"211”大学当中,也只有北京工业大学是北京市属高校。

民大附中可能每个考生都有5分的少数民族加分,但在高分段投档时,这5分都应减去,使用“含全国性加分”的分数。所谓694分海淀区文科状元王瑞琳同学高考是689分,排在两个690分的学生后面。从实际投档分数看,民大附中文科669分及以上的只有9人了,理科693分及以上的只有15人了,大概只有24人能被北大清华录取了。

除了这24人, 还有文科2人、理科4人,共6人可以被北大清华分别通过博雅计划和领军计划的自主招生降分录取。这样,民大附中今年大概共有30人能被北大清华录取,这个估计基于北大清华理科录取线能低到693分、文科录取线能低到669分的情形。

民大附中今年共有16人通过了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其优惠分值详见博文汇总分析:北大清华2015年北京自主招生名单(自招、博雅、领军)。按上述北清录取分数线,其中7人光凭高考分数就够线录取了,6人降分优惠后能录取,3人降分优惠后也不能录取。这16人都用颜色标注在上面两个表格里了。

 

说明,我所说的北大清华录取,都不包括北大医学部。

 

以上分析,印证了我在博文盘点2015年北京高考加分情况及影响所说的:

这项政策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该校每年有数百名从京外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拿着10分加分参加北京高考和统一录取,每年有数十名考生升入北大清华。今年高考后,由于丧失了10分加分,该校被北大清华录取的人数将大幅减少。

 

但是,再看看下面这个同样来自民大附中网站的高考成绩统计,又该作何感想呢?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近几年高考成绩统计

年份
生源来源
参考人数
上清华北大人数
600以上人数
上重点人数
上本科以上人数
升学率
2005
全为推荐
142
0
0
18(5.6%)
31(22%)
73%
2006
全为推荐
192
1
8
42(22%)
102(53%)
83%
2007
全为推荐
256
2
13
53(21%)
112(44%)
85%
2008
50%推荐
369
11
41
186(51%)
265(72%)
92.4%
2009
自主招生
435
10
74
288(66%)
376(86%)
99.4%
2010
自主招生
465
14
133
365(78%)
442(95%)
100%
2011
自主招生
555
21
155
472(85%)
546(98%)
100%
2012
自主招生
565
41
197
50(89.4%)
559(99%)
100%
2013
自主招生
560
47
423
510(91.0%)
554(99%)
100%
2014
自主招生
574
47
403
535(93.2%)
572(99.7%)
100%
2015
自主招生
620
 
492
570(91.9%)
615(99.2%)
100%
 

我没有查多少资料,我想,民大附中在京外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就读,并让这些学生享受参加北京地区高考录取资格和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投档待遇,应该是一个已经持续很久的照顾性民族政策。

 

从上表可见,在2007年以前,民大附中这些学生都是通过推荐渠道来京就读和参加高考的。怎么推荐嘛,我不懂的,但那些年每年只有一两百人参加高考,很少有人考上北大清华,就连600分以上的人数也很少,对北京高考整体局势的影响非常小,一直没有引起大众的关注。

 

但是,从2008届(2005年招生入学)开始,民大附中将推荐招生改为自主招生,也就是由该校自己出题在全国招考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进京就读并参加高考,局势就立马改观了。在北大清华和其他优质高校逐年递减北京地区招生录取人数的情况下,民大附中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迅速增长,过去三年每年都超过40人。同时,民大附中招生人数也迅速增加,参加北京高考的人数从几年前的100多人增加到今年的620人,比北京城六区任何一所中学的高考人数都多。今年虽然北大清华录取人数将大幅减少,但能被其他优质大学录取的人数还是非常之多的。

 

我又看了看民大附中网站的《2015年招生通告(一)》,摘录两段:
1.我校今年拟继续面向全国24省、市、自治区,自主招收少数民族应届初中毕业生,目前招生文件及招生情况还在审批中,拟于5月10日在我校官网(www.mdfz.com.cn)公布,同时报名系统正式开通,敬请关注。
2.我校招生考试为完全独立自主选拔性考试,重在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试题更加突出选拔性,难度高于各地的中考题。

 地址在:http://www.mdfz.com.cn/xinwendongtai/gonggaolan/948.html

 

几年前,当我帮某省城少数民族朋友买教辅材料供他儿子备考民大附中时,并没有多想什么。那孩子后来也没有考上民大附中,在本地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一所“985”大学。

 

现在想来,民大附中是在全国1亿多少数民族人口中,以高于各地中考难度的考试,选拔最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来京就读高中,并竞争北京地区逐年减少的优质大学录取名额啊。

 

我完全拥护各项民族政策(其实并不知道多少),也绝不质疑民大附中学生的身份来源和高考录取资格。

 

我也衷心希望,教育部门和各所大学在研究北京地区招生计划时,能考虑到其中有多大比例其实是单独给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孩子的。

 

 

以上分析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