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期社会实践是如何劳民伤财无益有害的

(2015-01-28 20:33:28)
标签:

教育

分类: 大学生活和职场生涯

梦里江河的话:

感谢香港科技大学让我儿子在大一暑假通过“振翅中华”活动参加某世界500强企业为其一个半月的实习,感谢朋友们让我儿子在大二暑假参加两个金融证券公司的两个多月的实习。我认为大学生或中学生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发自内心的需要,着眼点是真正提升见识和能力,那些为完成任务而流于形式的社会实践都是劳民伤财无益有害的。我也反感那种试图通过社会实践让年轻人变得吃苦耐劳教育的想法。

 


流于形式走过场  托个关系盖个章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缘何遭冷遇 
 中国教育报   2015年01月28日  星期三     

  

一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是重视“表面工作”,如送科技下乡、宣传咨询,或做一两件象征义务服务的事情,或到一些红色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去走走看看。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不能使大学生得到锻炼,反而助长了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之风。

 

    近日,山西某高校大三学生刘戈(化名)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他的寒假社会实践课题搁浅了。刘戈是山东济阳人,学的是物流专业,他确定的寒假社会实践课题是“互联网时代物流的运作模式调查”。他向记者诉苦:“我们一行6人在济南连续跑了3个地方,都被人家婉言谢绝了。”

 

    大学生带着满腔热情开展社会实践,为何屡遭拒绝?对此,中国教育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浮在表面、流于形式”导致基层反感

 

    刘戈跑的第一个地方是济南市历城区东风街道办事处。这个地方,西有火车站,东有飞机场,交通便利,物流发达,也是当地有名的小商品集散地。该办事处办公室一位同志听完刘戈讲明来意后,将他们介绍到祝甸社区居委会。“没想到,在居委会却吃了‘闭门羹’。”刘戈有些不理解。

 

    “往年我们也接待过几批假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但他们的做派让我们感觉不舒服。这些学生根本扑不下身子来干活,多数喜欢弄‘花架子’,习惯挂标语、拍照片,忙没有帮上却给我们添了乱。”祝甸居委会的一位姓杨的工作人员心直口快地对记者说,“这次他们来,我们就没有接收。”

 

    这位工作人员的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假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浮在表面,流于形式,导致基层单位的反感。显然,这样的假期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不会很高。

 

    重庆城市管理学院教授康树元分析说,一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是重视“表面工作”,如送科技下乡、宣传咨询,或做一两件象征义务服务的事情,或到一些红色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去走走看看。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不能使大学生得到锻炼,反而助长了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之风,对大学生成长、对社会风气会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一些大学生娇生惯养,拈轻怕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莱芜东硕科技公司的焦经理说,该公司已经连续3年为大学生提供了假期社会实践岗位,“我们提供的岗位都是有酬劳的,从目前情况看,即便是有酬劳的社会实践,一些大学生也干不扎实。像一些加工、运输等体力较重的岗位,大学生坚持下来的比例不到30%,工作几天就走人的也大有人在。”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刘承波博士认为,学校和家长要结合假期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特别是吃苦耐劳教育,只要大学生转变观念,肯用心、能吃苦、把自己沉下去,无论社会实践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民情、提升综合素质,对以后就业和成长都大有好处。

 

 

    “疏于管理、指导缺位”导致实践活动质量不高

 

    “粗放、放任、档次低”,是记者在某高校经济管理学院采访中的突出印象。记者翻阅了该学院2013年和2014年的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活动总结,发现有的调研题目偏大,如“全国小微企业资金短缺的调查研究”;有的空洞,如“当前大中城市楼房价格谁说了算”;有的不知所云,如“家庭收入导致贫富差距过大的代际”。此外,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雷同现象严重,有些总结报告年年一个面孔,甚至是从网上下载的。

 

    “疏于管理,指导缺位,这个问题在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学生数量多,教师人手少,很难有效组织和管理,更难进行专业指导,这些基本要求都难以达到,更遑论质量呢?”山东高等教育科学管理研究会秘书长宋惠国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管理和指导,没有纳入教学工作计划中,不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河南省一项关于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状况的调查显示,仅有6.4%的社会实践是由专业教师组织的,其余为院校组织或学生自发组织;仅有5.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83.7%的实践内容由学生自定或学校指定,与教师商定的比例只占3.6%。

 

    “没有管理,缺乏指导,在学生自发甚至放任自流的情况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会出现很多问题。有一年寒假,3名学生到泰山采集生物标本,遇到大雾被困在山崖上,幸亏被巡山的消防战士解救下来。如果有教师指导就能有效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山东大学高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说。

 

 

    “缺乏评价、缺乏监督”导致社会实践弄虚作假

 

    “每到大学开学前,我总要躲避一阵子。家长或学生总要死缠硬磨求盖章,让我很为难也很尴尬。我怎么能帮着学生造假呢?”济南市历下区某社区居委会的张大妈告诉记者。

 

    据张大妈介绍,大部分来社区居委会盖章的家长或学生,拿着学校发的假期社会实践表要求居委会盖章证明。社会实践表上填写的内容多为参加“民生社情调查”“社区义务劳动”“宣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照料孤寡老人”等,但要求盖章的大学生要么在社区露过一次面,要么一次都没来过。对此,张大妈一概拒绝:“如果大学生都以应付差事的态度对待社会实践,那社会实践就成了家长、大学生、社区共同的负担,既没有达到教育目的,也给家长和社区增加了麻烦。”

 

    导致弄虚作假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评价。“有些高校评价机制不健全,很多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无法进行定性定量的考评,评价条目没有针对性,不但影响教师参与和指导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实际成效。”聊城大学团委书记孙作顶说。

 

    此外,假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滞后导致了学生造假。“有些高校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考核,往往凭借一些形式上的指标如实践报告、群众意见调查表、证明信等,再根据这些材料评选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这种评价方法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山东城市建设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振汉建议建立和完善对假期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

 

    专家建议,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当前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存在的诸种问题,尚需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创新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要由‘能力导向’提升为‘价值导向’,一切着眼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很好地体现实践育人。”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马广水表示。
 
 
源地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01/28/content_430282.htm?div=-1

 

 

  ■记者 张兴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