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江河的话:
转载中国青年报今天的一篇报道和两篇评论。我认为教育部这个政策很好,但大学生也不要盲目冲动,家境不太好的更要慎重。一旦休学创业,将来就很难再回校静心学习了。
允许休学创业,允许更多彩的成长
本报记者
王梦影 陈璐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12日
01 版)
教育部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了!
12月11日一大早,这个消息在大大小小的创业群里炸开了锅。有人喜:“挡在创业者前面的门槛又低了!”也有人忧:“大家都离开学校创业了,那学校还教什么?”还有人对政策很疑惑:“原来也可以休学创业,教育部这个规定有什么意义?”
这项规定来源于《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
“这项政策的出台并不会马上促使创业大学生改变目前的创业状态,更多的是让他们感受到支持,得到更多创业的勇气。”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助理蔡志楠说。
学校不能为难学生休学创业
“太好了!这下子就不用为休学找其他理由了。”大连工业大学学生、次方城联合创始人李荣特别高兴,因为公司发展比较迅猛,他准备在上海成立分公司,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李荣之前向学校咨询过休学的事情,得到的答复是:休学的章程里没有关于创业的条例,“创业休学,不符合规定”。他担心时机一旦错过就难找了,所以决定哪怕找其他理由也要休学创业。
另外一位选择休学的大学生则是不得已而为之。正在创业的上海师范大学本科生夏力维,被安排住在郊区的校区,市里的办公地点和学校间有140公里,坐公交车一趟要5个小时,更别提在校时会被各种琐事耽搁。他说,不少高校都把本科生迁往郊区了,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都很不方便。
“没有先例。”去年夏力维申请休学两年,学校只批准他休学一年。今年,他接到学校电话问是否办理退学手续,他答应了。学校要求签字时本人一定要到场。因公司正值初创期,人人忙得焦头烂额,每一天都很重要,夏力维请求快递签字,学校又以“没有先例”回绝了他。
如今这个规定一出,夏力维希望“学校不要再为难学生”,“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时间对于成熟的创业项目来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对于有需要的学生来说,是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
在他看来,政策认可休学创业,使有需要的学生能获得创业实践的黄金时期,一两年后,等创业进入稳定期,或者放弃创业,都可以选择再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这样就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在市场中磨练,也会让他们对创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更清醒的认识,不管最终创业与否,学生都能获得提升。
休学后不是和学校没关系了
虽然有不少人为教育部允许休学创业点赞,但政策从出台到落地,需要多长时间?创业大学生多久才能受益?
据蔡志楠介绍,大部分高校对办理休学都有明确规定,教育部此次政策的落实同样需要高校教务部门的适度配合:例如部分高校需要调整办理休学申请的时间,部分高校需要细化材料审批流程,更多的高校还要协助学生明确和调整好个人的培养计划等。
事实上,在教育部政策出台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但也不禁止。休学创业通过必要的申请流程即可实现。蔡志楠不久前收到一个学生的信息,告知即将暂停学业专注于创业,并且已办好休学手续。这是学期的第10周,对于前8周结束的课程,这名学生还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分。
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书记程波介绍,北航在年初就已经研究制定支持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相关政策,其中包括最长两年的休学创业政策。“不是说离开学校就和学校没有关系了,不会把他们推出去不管。”程波表示,对于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北航将从融资、场地、导师等各方面给予学生最大的扶持。
“足够好”的标准并不是硬性的,因为“投资人也不能十分确定一个项目成功与否”。程波说,老师基于对在学校创业园内创业者的熟悉,鼓励那些项目成熟的,引导那些并不完善的创业。
蔡志楠天天和学生打交道,一直很谨慎地扮演着引导的角色,既不希望一不小心浇灭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也不希望误导学生做出错误判断。
在他看来,休学或者在学,还要由学生综合评估自身情况来做决定,并无优劣之分。选择休学创业的同学很多是因为有限的精力促使,也有一些是出于对投资人或团队的承诺。
程波还表示,政策说的是“允许”学生休学创业,没有说“鼓励”学生休学创业,“这是有重要区别的”。
给创业学生一个出路和一个退路
北京大学毕业生孟思辰是一位过来人。3年前,她提交休学申请时,虽然在“理由”处理直气壮地写了“创业”,但支持她的只有导师,其他老师都说她“没有高追求”,强烈建议她继续读博,拿着含金量很高的北大文凭找个稳定的工作,走一条传统但安稳的道路。
3年后,中国的创业环境不可同日而语,各种创业帮扶机构层出不穷,资本活跃,学生中诞生了不少创业明星。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天津举办的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都说,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孟思辰感触颇深,她说现在选择创业的学生可能会得到学校更多的支持。
“在我国传统观念里,稳定是衡量生涯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就读于比较好的学校,却突然要出去创业,这和父母亲友解释沟通起来往往会面临很大困难。”蔡志楠说,“现在教育部出台这样的政策,某种程度上是对大学生创业的一种认可,这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佳木斯大学学生就业指导处副处长邢传波也觉得,这项政策不太可能大量刺激休学创业。他做了20年创业就业工作,感觉普通高校中,创业的学生少,休学创业的学生更少,“对于本校来说,学生通常并不拥有技术,缺少追赶市场机会的紧迫性,早两年迟两年创业并没有太大区别”。
邢传波认为,政策落地带来的改变,更多在导向上,“对于年轻人来说,有创业冲动的时候,能有一个试错的机会,在制度上获得了退路。失败了,失去了两年,获得了经验,还能回学校继续创业”。
“这项政策就是给想创业的学生一个出路和一个退路。”邢传波认为这才是关键。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是从小公司起步的
王石川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12日 02
版)
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到史无前例的749万左右,再创新高,就业创业任务十分艰巨。12月10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中国青年报》12月11日)
教育部此举受到一些网友质疑,认为这是“挖个很大的坑”,是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骗了几年学费,然后就不管了”;还有人提醒,“别以为印个名片就真成老板了,创业成功是少数,创业失败很正常,别到时候哭天抹泪的。”
诚然,创业不易成功更难,2014年,每天中国有1万家新公司登记注册,近2.5万家个体商户注册,但也有1万多家企业和个体商户停业注销。更何况,创业失败后又耽误毕业。问题是,是不是怕噎着就不吃饭了?如果有意愿又有能力,有准备又能抗压,最关键是有眼光,为何就不能创业?创业的创,是开创也是创新,还有闯一闯的意味,年轻人不就该闯一闯吗?既然是创业,肯定有失败,但年轻人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失败了再站起来嘛。
去年年底,李克强总理在天津滨海新区考察时说,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是从小公司起步的,“大学生青年不仅要泡实验室、图书馆,也要有创业理念”。除了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有太多企业大佬都是在年轻时开始创业并几经踬踣最后成功的,比如,如今风头正健的马克·扎克伯格。2004年,年仅20岁的他,在哈佛大学的宿舍创办了Facebook,短短数年,“脸谱”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交网站之一,其市值高达1800亿美元。
创业,既丰富自己,也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会给社会乃至全世界带来巨大推动力。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人作为励志榜样,带给人们的思考绝不只关乎财富和成功。去年9月23日,扎克伯格宣布捐赠1亿美元,赞助新泽西州纽瓦克市修缮学校,这次捐赠创下美国青年的慈善捐款纪录。扎克伯格说过,“一些人等到事业晚期才回馈(社会)。可现在就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做,为何要等待?我们中一些人很可能在人生早期回馈社会,见证我们慈善努力的影响。”
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的成功确实难以复制,但是,国内也不缺年轻时就开始创业的大腕,像马化腾创立腾讯时才20多岁,张朝阳、马云创业时30多岁。还有黄恺,2004年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大二开始设计桌游,2006年在网上售卖“三国杀”游戏并迅速风靡全国。2012年,黄恺进入《福布斯》中文版“中美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当然,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真正有抱负的人决不会当啃老族,只会很自然地选择创业——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哪怕失败了也能使生命更立体、更丰润。
去年的“北京论坛”上,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曾感叹,“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我们希望看到聪明的年轻人对妈妈说:妈,我去西部、去南部、去北部开公司去了!”也许他不太了解中国国情,但如果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去考公务员而不敢创业,确实只会导致社会活力沉滞、创造力萎缩。
笔者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当然前提是,学校尊重大学生的意愿,不搞强求,不能因为教育部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就故意诱导大学生休学创业。少年们,奔跑吧,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不是所有大学生都适合休学创业
乔杉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12日 02
版)
教育部这一文件对休学创业的尺度,其突破性,某种意义上不亚于当初“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有关休学创业的好处,该文件已多有提及,一般民众也能讲出个子丑寅卯来。但当大家都在讲休学创业的好处时,我们也有责任探究一下可能的弊端并做出理性的提醒。
创业固然也是一种学习,也会有能力的提升,但这种学习和我们讲的上大学,在语境和内涵上有着很大不同。错过了这几年的大学时光,即便后来再捧起书本,延误的时光和学业还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一旦创业失败重回校园,看到昔日同学已学业有成,而自己还与一帮学弟学妹坐在图书馆,心理关肯定没那么好过。现实中,很多人一开始都把休学当成求学的逗号,最后基本成了句号。
创业从来不轻松,需要一定的积累。商场如战场,“古来征战几人回”,创业的艰辛只有亲历过的人才知道。一个在校生,经历“十年寒窗苦”,刚从中学跨入大学,对于社会生活基本处于陌生状态。就创业所需要的社会条件讲而言,他们往往并不具备;就创业所需要的心智条件,特别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情商和面对挫折的抗压心理而言,其实也不见得完全具备。创业路哪里好走,乔布斯是休学创业的成功个案,可在沉默的海洋里,却有无数个气泡鼓起破灭。
人生是分阶段的,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的任务。某一阶段出色,并不代表下一阶段出色,但这不是放弃阶段目标和任务的理由。既然身在某一特定阶段,就应该力求出色出彩。对于大学生来说,求学的机会其实很难得,一朝错过很可能一生错过。上世纪初,像蔡元培先生、梅贻琦先生等教育大家,其实都希望学生们能安心坐在校园里,多读一些书,多做一些学问。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阶段的积累,会奠定此后一生的基础。
休学创业,应该允许,但别鼓励。如果一个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创业意愿,具备了一定的条件,解决了项目和资金的问题,应该允许其休学创业。但在普遍意义上,不能胡吹乱讲,搅乱了求学的心。对于大学生来说,处在人生的这一阶段,最重要的还是充电和提升。有必要对休学创业提一个醒,就现阶段而言,休学创业成为乔布斯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而且以在校生的心智,很可能“一朝受挫十朝怕井绳”,反而影响未来的创业信心和决心。
而且,抛出休学创业的方案来,有单纯缓解就业难的嫌疑。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需要社会出力发力,不能把这个责任简单抛给大学生。忽视大学生所处的人生特定阶段,忽视大学生创业的种种局限,一味鼓吹休学创业,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这么做,只会让人担心。
源地址:http://zqb.cyol.com/html/2014-12/12/nw.D110000zgqnb_20141212_2-02.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