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大附中逸夫楼真要拆了:学生创作的记录短片和纪念文章

(2012-09-25 19:09:18)
标签:

人大附中

分类: 人大附中学生故事会

梦里江河的话:

    可能每个县级行政区都有一些中学教学楼被邵逸夫先生捐建并冠名。但人大附中的逸夫楼却是人大附中校园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其设施很破旧,又没有储物柜。我儿子初三在那儿呆了一年,每天的书包都沉重。我在那儿参加过两次家长会,一次老师正放着PPT就跳闸断电了,好一阵子才恢复送电。

    但真要拆了,人大附中的校友和学生们却依依不舍,因为这里留有他们宝贵的青葱岁月。这里转载很有情意的一个短片、两篇文章。这个短片前不久在某国际影展开幕式放映,而第一篇文章的作者也和人大附中校友结婚了。即使你不是人大附中人,看了以后也会从心灵深处泛起一些回忆。

 

人大附中逸夫楼真要拆了:学生创作的记录短片和纪念文章
操场右边的二层楼房,作为逸夫楼重建期间的教室(过渡性?),这学期已经投用。这张照片是孟繁朝拍的。

 

 

纪录短片:《一座楼的背影》——纪念人大附中逸夫楼  献给我们的青春

2012-03-04 14:06

 

    提起“逸夫楼”,每个人大附中人的心中一定会泛起记忆的波澜。也许你从小学三年级就走进过这座楼,也许你在今年的教师节还探望过的老师。这里珍藏着你初中生活最珍贵的回忆,这里记录着你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你可曾知道,这栋教学楼的年龄与人大附中相同——是的,她是人大附中校园里的第一座楼。然而传言逸夫楼将在不久的将来结束她的生命。我们看到,一座新楼已经建起。几个月后,校园里年龄最久的这座建筑将不复存在。当然,也许你并不热爱这栋楼,你可能嫌她老旧、破损,但是当你永远地和她说“再见”时,心中的滋味定有几分不同。我们希望曾经在逸夫楼度过自己中学时光的莘莘学子能对她表达一分感激与思念。

    我们只是希望,在城市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能够不忘即将逝去的历史;我们只是希望,在人大附中经历了六十年沧桑的一座老楼,能够不枉她的一生。

    当越来越多的车灯开始照耀北京的前路,我们也会在偶然某一个时刻,想到那老旧的红楼间闪烁的明媚温暖的阳光。

中文版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5OTM0MjIw.html

中文版视频地址(土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ZQNMp3U99A/

英文版视频地址(土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9u-LMhFn1I/

  • 导演 / 栾思飞
  • 摄像 / 孟繁朝
  • 出演 / 李之萌 余佳晨 张吉香 叶雨芊 顾小荻 徐伊然
  • 旁白 / 唐子玉
  • 参与旁白 / 许维静
  • 参与翻译 / 郑齐 孙宇童
  • 封面设计 / 栾思飞
  • 封面美术指导 / 张佳羽
  • 艺术指导 / 杜光玮

http://blog.renren.com/blog/291469236/809739272

 

 

 

 

人大附中逸夫楼真要拆了:学生创作的记录短片和纪念文章
将要拆除的人大附中逸夫教学楼,看上去很美,其实只有这个门头是后来增加的,可能邵逸夫先生投入不菲资金修缮了这座大楼。这张照片是付铮锐拍的

 

 

 

 

 

关于一栋楼的碎碎念

2012-03-06 03:29

邵开愚的日志

 

闻得逸夫楼终要是拆了,心里真是怅然。那些故事和情景,从今只能安放于回忆,所谓重温旧梦重围旧梦,也真的只能在梦里了。不能再去看它一眼,大概会成为终身的遗憾。总说物是人非,物是人非,不由得感慨如今我们这些人一个个都还在,不在了的,却将是看上去满脸写的都是“永垂不朽”的“物”啊。

 

想象自己坐在逸夫楼天井的石台上,慢慢把和这栋楼的故事讲给它听,跟它说你许是不会记得我,我们——万万千学生你哪里会有印象;但是你对我,大概却是这辈子最幸福温暖的所在。就像是一场暗恋,在这个时候,突然想把这些话都当面讲出来,哪怕仅仅是为了送你一程。

 

唉,以离别开场的倒叙,总是蒙上一层氤氲的忧伤。但其实印象中逸夫楼,是个简单快乐的地方。

 

初二从仁达搬回来,学校也不知道怎么在逸夫楼活生生挤出两个教室来给我们,从此在这里生根发芽。

 

最喜欢无疑是逸夫楼的天井。10年以前,哦,真的是10年以前了啊,几乎每个课间都要开窗户翻进天井。4个人霸占偌大一块地盘,心里的欢喜和自得,旁人大概无从想象。在天井里真是做尽了傻事啊,踢瓶盖,跳房子,拿根粉笔在地上写写画画。不记得是菜还是咸水的狮子王的磁带,几个人拿着个小复读机一遍遍的听Hakuna Matata。这些年来总有个画面时常在眼前闪现,美好到不真实,以至于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我自己杜撰的。场景中四个人挤在一起,手里捧着复读机放着May it be, 仰着头,看四面红色的墙映着日光,头顶上是四四方方一块湛蓝的天,心生安定。多少年之后,再回到天井,惊诧的发现它依然有让我平静的力量,自然这又是后话。

 

那时候真诚的觉得逸夫楼天井就是我们的地盘。某日SPEW日志上清清楚楚写着,“上午几个初一小朋友入侵了SPEW的领地,经过我们不懈的斗争,终於夺回来天井”。看吧,也不知道怎么的,天井就成了我们的私人领地。周五课间操的时候,上面那个年级,那个所有人穿着土绿色二缺校服的年级,竟然时不常的占我们地盘开级会!站在窗户口骂骂咧咧诅咒这帮人不得好死.......

 

记得好几次,下了第三节课就直接翻进天井,正美着,天井大门打开,有老师走进来。“你们怎么进来的?”“怎么又是你们几个?”“别跑,哪班的?”几个人站了一排,被揪住问话。咸水从嘴角挤出来两个字,“跑吧”。挤回去.“嗯好,1 2 3”,撒腿就跑,冲到石台子上开窗户跳回楼道,四散奔逃。倒也从来没有被抓住过。

 

逸夫楼另一大乐趣就在于无数的楼梯,极度适合追着跑......多少年后北大二教建成,走进去第一反应就是这是继逸夫楼之后楼梯最多的楼啊!若是大家还都在,若是我们都还年轻(汗),大概二教也会成为另一个美好回忆的载体吧。可惜,“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原来对于“楼”也是适用的。只有在那个年级遇到的它,才在心中占有了那样特殊的地位。总记得绿呼呼的楼梯和墙,绕着走廊一圈圈的跑,随机的上下楼,几圈下来,会不会被抓到就完全是碰运气的事了。在一层跑被老师逮到骂的几率比较大.....楼上相对安全,不过碰见菜的机会也就相对大.....自己权衡吧。

 

还有一个常待的地方是一进门大镜子的后面。几个人坐成一排,仰头看上面垂下了的大吊灯,总有一种躲在没人能找到的的地方的错觉。

 

有时候有手贱的初一小孩或者初三老头从楼上往下扔东西砸我们,其实被人滋了也是开心的——正愁没地方发泄精力。几个人没一个善茬,都属于张嘴能骂,动手能打,打不过还能跑的主。每每碰见找碴的,站起来就开始言语还击。“有没有素质啊”,“没长眼睛啊”,“连个瓶子都拿不住你帕金森啊”,“你看你长那样,一进门照镜子把自己吓着了吧,吓着了你也不该怨镜子啊,你砸我们干什么?”“穿一身这不黄不绿的衣服,你看全校哪个年级有你们难看?”骂够了就跑,人家不追我们有时候就有开始互相追着跑。想起来还是感叹 1. 真是年轻啊 2.真是刻薄啊 ......

 

很多记忆都和这个楼有关。教室门上有块小窗户。某日陈hanyang迟到,站在教室外面脸贴在玻璃上往里看。班里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活动的照片”,一班人笑得死去活来的。总想看看那个“教师卫生间”里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但几次在门口逡巡,都碰见从里面溜达出来或者正要溜达进去的老师,于是跟做了贼一样低头溜走。直到去年吧,回逸夫楼找老师,突然心血来潮说我要去看看那个教师卫生间到底啥样,进去转了一圈,算是了了心愿。

 

刚搬到逸夫楼没多久,某日放学之后菜在咸水的怂恿下把胶水活上粉笔末,灌进我们班教室的锁头里.....第二天拿钥匙的人来开门,怎么也打不开。50多个人进不去教室,半个上午没人管在学校里溜溜达达,见人就跟人说,我们班,门打不开了,不用上课了!菜被叫到办公室的时候,英语老师还问,她又干什么了?一班人憋笑憋出内伤来了。

 

非典那年,高考结束,其他年级还没有复课,学校里就我们一个年级霸占着学校,大摇大摆。流窜回逸夫楼天井,录了一盘磁带的胡言乱语——其实我们在天井里大多数时间也就是干这个。后来有时候半夜睡不着翻出来听,捂着被子笑,生怕我妈听到以为我压力过大疯掉了。录音里菜信誓旦旦说“将来你要结婚,我去当住持”。大家说那叫主持好吧,住持是方丈好不好,人家结婚你干嘛出家啊。皑皑,当时觉得好呗,你主持就你主持呗。不成想若干年之后我真的结婚的时候,这只菜已然在美帝欣欣然准备落地生根了。

 

初中毕业的时候几个人为了表达对尊敬和感激,送了物理老师周全件礼物,包装的漂漂亮亮,里面赫然一枚奶嘴,周全打开后骑着车追着我们满学校的跑。最后一头扎进逸夫楼,想着这迷宫样的地方,算是安全了。就听见周全在楼外喊,说你们不出来我把你自行车骑走了啊。也不知道他怎么就认得那个扔在那没锁的是我的车,躲在镜子后面偷偷往外看。夕阳余晖,就看见周全同志骑着我的女车在逸夫楼前来来回回耀武扬威.....

 

各种,零七八碎。其实总共就在逸夫楼待了3个月不到,天晓得为什么爱它爱的死去活来。

 

对逸夫楼的依恋大概从离开它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高中的时候中午无聊,几个人总是晃一晃就又晃回逸夫楼了。某日中午和菜还有咸璐吵吵嚷嚷在逸夫楼溜达,说要找粉笔回天井玩,我随手推开一个教室门走进去才发现满满坐了一屋子的学生(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是哪的人).....无比镇定的冲底下但微颔首,面露微笑,趁他们反应过来之前退了出来。菜说粉笔呢?我说我靠一屋子人,还粉笔呢。菜说等着,推门又进去了,众目睽睽之下走上讲台,拿了两跟粉笔,施施然又溜达了出来。从此以后,再不跟菜比生猛。在天井里玩跳房子,咸璐跳到二的时候菜善意提醒,说”你小心点,我刚才就是二死的“。我和咸璐蹲在地上笑得好悬没背过气去,努力一个字一个字往外挤,说我们都知道你是二死的......

 

毕业之后每次回学校看老师,最后都一定再回逸夫楼转一圈,要不然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拉着各种人,说你看你看,这个教室原来是我们班。

 

2010年4月,校友会成立,回学校乱走。因为自己的一些事情,正是心烦意乱的时候。跟咸璐回逸夫楼,翻进天井。站在台子上看着红墙蓝天,那种随时要死过去的感觉骤然就消弭了。四周安安静静,头顶只可见一小块天空,就觉得到了一个真正安全的地方。好像一个城堡,把各种是是非非挡在了外面——躲在这个我最熟悉最舒适的地方,只要我想,他们谁都找不到我啊。这有多好。心生感激,8年之后,它还在这里等着我,给我一个宁静的所在。只记得当时看着在天井里蹦蹦哒哒的咸璐,8年前的点点滴滴,“好像时光从来没走”。当时就觉得眼前的,心里的,像是一个启示——亲爱的逸夫楼带着所有的回忆跟我说,“没关系的不用怕,至少还有我/我们”。想着这些年自己走过的开心和不开心,想着世间能有几个人可以这样在22岁时和自己14岁时身边的人一起回到那一年我们的地方,心里真的就满足而平静了。

 

到现在,它要不在了啊。有点出乎意料的,心里也没有太难过,有一种“知道你要去的是一个更美好的所在”的安宁。我总想,这不是一场离别,这大概是它的涅槃吧。就想起邓布利多问哈利,”你以为那些我们爱的人会真正离开我们吗?“ 烂俗一点的说,因为我如此确定的知道我爱它,感激它,怀念它,所以到并不太为它的离开太过伤心。高中的时候,喜欢郭敬明的一句话,”那些离开的人,离开的事,总有一天会卷土重来“。现在有点在想其实并不是“重来”,只是因为,从没离开过。

http://blog.renren.com/blog/74531322/810158867

 

本文作者邵开愚是人大附中2006届毕业生,她今年已和人大附中2005届毕业生张韧结婚了,下面是相关文章:

05北京高考惟一单科满分者结婚了,成长经历和学习经验

梦里江河的话:好像有的家长对我博客此种内容挺担忧的,那么,中小学生慎入,或者在家长指导下观看吧。张韧和邵开愚,人大附中2005届和2006届校友,他们现今都从北大毕业了,在欧洲留学。他俩成绩出众,热心公益,都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而“回人大附中...

查看全文>>

 

 

 人大附中逸夫楼真要拆了:学生创作的记录短片和纪念文章
人大附中逸夫楼的天井


 

 

 

 

 

老楼旧事。多想送你最后一程

来源: 宋迪帆的日志

早就听说逸夫楼要拆,不过看完这段视频,还是百般不舍挥之不去感到必须写点什么。

 

从1998到2008在绿树红墙海淀黄庄的十年。这楼是一切的开始,如果有机会成为高考考场说不定还会是一切的结束。我记得它的每一点变化。它桌椅换了,楼梯修了,变宿舍了又变回教室了。它看着食堂建成了,初中楼建成了,高中楼建成了,人大附中国内领先了,国际一流了,快成为世界名校了。

 

所以是时候说再见了么。

 

四年级的时候有在高中楼现址的那座老楼里上过课。那种桌子是从上面开盖的,里面放着中学生们的各种有趣东西。在逸夫楼的时候也是的,我们偷吃过不少未来学姐学长们遗忘在座位的零食。估计他们每周一回来都会对这周的这些不靠谱孩子们槽意满点。对不起啦。

 

时间真快,被我们偷吃零食偷看书本弄乱教室的他们现在应该早就遍布四海了吧。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视频里的学生,大概都是08年才进的学校吧。

 

记忆的片断总是零碎混乱的。我记得温暖金色的下午阳光照在未经太多整修更显破砖破瓦的教室里,有一种时间尘埃的味道。我记得寒冷的冬夜有爸妈在窗外等着接我回来,对我挥手让我别东张西望认真上课。我记得我对老师讲什么从来不关心,只在面前的笔盒里变出一整个世界,整个宇宙的想像,用一小块橡皮泥捏成汽车轮船星舰,直到考试的时候各种不会。

 

我也记得一些奔跑追逐玩命殴斗,他们让我最初见识到嫉妒的可怕能量,以及明白除了自己没有别人可以帮得到你。身陷重围打不过也要拼,扯破衣衫也要挣扎,一直到发现他们有时也会怕。

 

后来的课间我喜欢去天井。这楼就是我的城我故事里的堡垒。也是我的监狱我唯一的天空。有时候只是发呆,直到上课哨声响起,四周空无一人。

 

那时候班级是打印出来用纸贴的,考试的时候会有封锁线。班主任也许像如今一样也是附中的学生或校友,有神秘的007号姚领导,有华校教材,有后来的私印版本题集和每道题后面的星星。偶尔解出一些四星五星的就高兴很久。那时候我也知道自己擅长的不一定就是喜欢的,我只是做一件事,它能在未来给我更多选择的机会。我很感激能有机会顺这条路一直走过来,经历和遇到那么多。

 

我记不清它整体的形状。我不知道有一座大钟是不是我的幻觉。我没法想像在宿舍时期那一部分楼道楼梯被改成什么样子。我似乎没再去过校史馆,但我还是会不停地想到它,最近一次在台大。楼里应该还有很多很多我没去过的角落,我之前都很不确定阳台这样东西是不是存在。

 

楼旁的那些路,华校的家长们等孩子放学,围观课堂的那条路。春天会有花,下过雨很漂亮。不知道围在工地里又会是什么样子。

 

会失去的时候,能做到最好的就是让记忆活着。

 

我会记得那些年的校园,90年代昏暗的灯光,老楼里的老先生似乎有对我说过你将来一定可以上到人大附中的,于是我就再没有怀疑过。

 

不管外人怎么说,不管再看到有多不同,不管来多少领导人换几任校长,这里是我们年少时候的好多故事,如此流连不舍的时光。

 

逸夫楼,一路走好。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809373484&owner=245654510

 

 

 

 

人大附中逸夫楼真要拆了:学生创作的记录短片和纪念文章
人大附中2002届校友毕业十年后重回母校逸夫楼

 

 

 

 

他俩收获北清毕业证、结婚证、留美签证,始于人大附中的童话!

2012-07-16 19:52

梦里江河的话:从模范学生到模范情侣,他俩又要做一对模范夫妻了!人大附中是这个童话的诞生地。杨奔,人大附中2008届毕业生,他在2007年高二时荣获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金牌,开启了人大附中六年获得六块IMO金牌的光辉历史。前不久,杨奔作为北...

查看全文>>

 

 

   

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关于学生谈恋爱的语录

2011-06-24 15:41

梦里江河的话:6月23日,是北京高考出分的日子,这时候人们都会谈谈高考状元又谁谁啊这些事。但是,昨天6月23...呵呵,宽容青春期的感情是我这个母校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当年好学生出双入对的大有人在,这也是我很自豪在这个学校里生活了六年的原因之一...

查看全文>>

 



相峥和曹颂的故事:

从人大附中到北大清华把错熬成对:明天我要嫁给你啦

2012-06-06 00:02

仅过了10个小时,这篇日志就被几百人评论,几千人转发,几万人阅读。

我除了转载这篇日志,也慢慢选些灰常感人的评论附在后面。

写评论的人当中,惊现我儿子班上某同学和该同学的女友啊。

祝福他们!也祝福大家!

感谢你像个傻瓜一样地爱我

相峥的日志 2012-06-05 1...

查看全文>>

 

人大附中逸夫楼真要拆了:学生创作的记录短片和纪念文章
此图片来自:唐波晗Asce的相册 
 

 

 

梦里江河2012-10-22补记:

    人大附中逸夫楼拆楼工作,开始了。

人大附中逸夫楼真要拆了:学生创作的记录短片和纪念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