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旦老师:招生肉搏战纪实与感慨(完整版)

(2010-07-12 07:53:21)
标签:

教育

高考

招生

复旦

一家子

北大

清华

重庆

杂谈

分类: 大学名校招生政策攻略

梦里江河引言:

    关于高考招生肉搏战的纪实回忆文章,梦里江河的博客里以前转帖过北大、中科大招生老师写的,这次转的是复旦招生写的,更加细腻,更加惊心动魄。

    排在前几位的大学,其招生老师的许诺还基本上能够实现。而排在后面的大学,招生老师不可能掌握正确判断所需的庞大信息,很容易因许诺尺度把握不当而失信害人。

    梦里江河感慨很多,但也不谈了,相信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看法。

    该文被文汇报摘登了,这里转帖的是7月5日的版本,估计是完整版,但也不是原始版。

 

摘要

 

复旦老师:招生肉搏战纪实与感慨(完整版)招生就像谈恋爱,你追求的人人家不理你,追求你的人你看不上。

复旦老师:招生肉搏战纪实与感慨(完整版)组长坚持复旦是一个可以改变孩子命运的地方,而不是签个漂亮分数自我欣赏的。

复旦老师:招生肉搏战纪实与感慨(完整版)我们已经跟他们讲过好几次了,劝他们不要在这儿等了,这是浪费时间,肯定没可能了。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分比别人低,也没提什么无理要求,只是安静地在一边等着。

复旦老师:招生肉搏战纪实与感慨(完整版)面对这样一个那么有主见的好学生,作为老师我是很兴奋的,我还是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用很专业的职业咨询的方式来帮助其确定了英语专业 

复旦老师:招生肉搏战纪实与感慨(完整版)一所高中能够体现它们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就是每年考进北大清华的人数,各地区的重点高中也就是靠着这个人数来招自费借读生的。

复旦老师:招生肉搏战纪实与感慨(完整版)我们房间里就冲进来一个陌生男人,直接把这个孩子拉了出去。

复旦老师:招生肉搏战纪实与感慨(完整版)高考既有公平性也有其残酷性,说实话高考总分差个10分的孩子从能力上讲基本是没有差异的,但在学校选择和专业选择上差别就大了去了。

复旦老师:招生肉搏战纪实与感慨(完整版)也就是这么1分钟的样子,两个孩子的命运又在瞬间发生了改变。

复旦老师:招生肉搏战纪实与感慨(完整版)这个664的女孩儿和她的母亲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复旦老师:招生肉搏战纪实与感慨(完整版)“我对你们所谓大家风范的学校失望透了。”

复旦老师:招生肉搏战纪实与感慨(完整版)我一下子蹦到了电话机边上。

复旦老师:招生肉搏战纪实与感慨(完整版)每个孩子不仅在选择着自己的未来,同时也背负着一个家庭的命运

 

以下为转帖: 

 


复旦老师重庆招生归来
徐瑾(复旦大学重庆招生组老师)
2010-06-30

 
    每年招生犹如打仗,7、8天的驻守,每天开至凌晨的碰头会,几百通的咨询电话,持续不断的考生及其家长的接待,随着网络志愿填写系统关闭的那一刻,瞬间世界安静了。

 
    昨天傍晚6点是今年重庆关网的最后截止时间,这一天也是忙乱和压力达到顶峰的时刻,亦是这场招生战最终见分晓的时刻。连续参加招生7年来,昨天可以说是最为戏剧性的一天,太有意思了,浓缩了五味杂陈,好在最终皆大欢喜。


AM:7:00:

 

    宾馆咨询电话开始响起,持续疲劳让我早上起床很是痛苦,但听到电话条件反射,下意识从床上跳起来准备去接电话,尚未完全清醒,停顿了三秒钟没反应过来电话在哪里。

 

    考生家长来咨询报生科还有没有希望,这门热门的专业怎么可能留到最后一天呢。当然,我们所说的热门和当地考生所认为的热门显然不是一回事儿,说来也奇了怪了,尽管各地考生们一直都很追捧经济类专业,但今年似乎走向了极端,来向我们咨询的学生95%以上的学生首选都要经济,语气之肯定、选择之集中可以说是数年之最。


AM:8:00

 

    一家三口来宾馆咨询,考分相当高,674已踏北大理科分数线,比我们预录取学生的最高分还高一分。家长说孩子北大是要的,但只能给冷门专业,孩子不喜欢,来我们这儿咨询一下想要最好的专业,要经济。这个情报我们在24小时之前就已经获得了,清华拦到677,北大拦到674,北医拦到668,所以目前形势就是和北大的尾巴以及北医争抢高分段考生。

 

    我们招生组组长刚来的时候就给招生做了个类比,我们招生就像谈恋爱,你追求的人人家不理你,追求你的人你看不上,呵呵,蛮形象的。与前几年不同,这次我们为了能抓到北大的尾巴,特地和北大订了同一间宾馆,没想到,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间宾馆里藏了包括我们在内的6所高校,北大、浙大、上交大、同济、北航,大家楼上楼下争夺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674这一家子感觉上还是相当傲气的,自以为以北大的分数线可以和其它任何一所高校大谈条件,除了经济其它专业不屑一顾。说实话这个分数我们是想要的,但是复旦一样有自己的骨气和尊严,复旦绝对不是你退而求其次勉为其难的选择,如果基于这个前提即使招到了高分学生,她们对复旦依然不会有什么感情。因此,我们只是告之如果今天有预录取违约经济的学生,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她们。


AM:9:00:

 

    陆续接到消息,开始出现预录取后反悔的个案,这是最让人恼的情况,几乎每一个签预录取的学生及其家长,我们都是从得知高考成绩第一时间开始追踪,反复沟通确认的,电话和面谈的次数都不下五六次,前一天刚签的书面协议才过了一晚上就反悔了,唉,RENDA和JIAODA又开始动手挖人了。尽管我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曾经某年我们半夜12点半刚谈下来一个学生,凌晨2点就被RENDA挖走了,早上得知消息的时候让我郁闷了很久,所以我们现在都会适度的扩招几个,但投入了很多心血后被挖墙角总还是很不爽的。接下来,我们就主动出击,逐一确认前一天签预录取的学生是否已经完成了网络志愿填写,是否有变数。期间,电话无数、接待无数,此处省略N字。


    话说重庆填报志愿截止前最紧张的一天,此次的紧张与以往不同,到不在于担心招生人数不够、分数线会下滑、学校排名会落后,其实这些问题经过了前几天的努力我们心里都已经比较有底了,但是,我们总是希望能让学生尽可能地进入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尽管这种想法在目前招生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中很理想,不过复旦走出来的人终归带着点儿理想主义色彩的,这天的紧张和忙乱也正是缘于此。


    经过了一早的几个回合的热身,一串戏剧性的故事由此拉开了序幕。


AM:10:00:

 

    一位昨晚签约的670考生及其家长来找我们,想要将经济改签为临床八年,这个考生从一开始就不断地在经济和临床八年两个专业之间徘徊,母亲坚持让其学经济,而她父亲则倾向于读临床八年,孩子在最初的时候曾依稀表达过想读临床八年,但之后很快就又开始犹豫不决了,一家子从得知高考分数之后就一直纠结于此,几乎每天必来我们宾馆报到,向不同老师咨询着专业取向。

 

    在我看来,这是完全不同的职业发展轨道,这本应是一个很容易做的选择。绝大部分考生在十二年的学海中基本就没考虑过自己的未来,根本都回答不出到底喜欢什么,而是一窝蜂的聚焦在他们头脑中的所谓的热门专业上,其实很多时候他们“被志愿”,往往来自于父母和高中的老师的主观判断。

 

    我们问考生为什么要想读经济,家长抢着答曰将来要从事经济活动,真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回答。对付这种盲目而茫然的考生,由远及近从生涯指导的角度来帮助他们锁定专业方向还是可行的,这个时候导向性的作用还比较大,当然这种互动漫谈式的咨询仅限于招生宣传的初期阶段,到了后期家长就只关心什么分数进什么专业了。

 

    显然,这个孩子依然在左右摇摆中,我记得昨天她一边口口声声说决定了要读经济,但签完约后却看不见任何欣喜的表情,隐隐的让我觉得有点儿不安心,果然今天变卦了。

 

    好在我们手里还藏了一个临床八年的扩招名额,我们招生小组稍作讨论,既然现在这个选择和学生本人最初所表达的意愿是吻合的,我们决定帮她办理了改签手续,离开时孩子笑得很开心,我想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AM:11:00:

 

    匀出了一个经济的名额,这真是一个大赞的状况,我心里一直盘算着用这个热门专业来抓一两条高分的大鱼,我们并不满足于签668-673北医(北京大学医学部)分数段的考生,野心勃勃的我们更想挖一条674北大本部分数线以上的考生。

 

    此刻,一大早那位674女生跳进了我们的视野,当时也曾经答应过她一旦有了经济的名额会第一时间通知她,我们立刻电话了解该生目前的动向和基本情况,他们商量了一下表示还是很想来复旦的。也就在此时,一位理科672考生家长又来电咨询,说学经济一直是孩子的梦想,但是这个分数在668北医的录取分数段内,孩子学校的老师逼着孩子一定要选北大,孩子这几天都快崩溃了,问是否还有希望读复旦的经济。

 

    这时,有一个抉择放在了我们的前面,674是我们希望签到的最高分,但有消息称该生还填报了香港大学,如果签她有可能会出现她被港大录取的情况,672的孩子机会没那么多,但他渴望复旦的经济。我们招生组的意见也出现了分歧,最后组长ququ坚持复旦是一个可以改变孩子命运的地方,而不是签个漂亮分数自我欣赏的,理由充分严重同意。立刻联系672考生,请他第一时间来宾馆签预录取协议,考生接到电话欣喜若狂。


    已经接近中午12点了,我在走廊上瞥见一家子坐在电梯口,眼巴巴的望着我们这边窜进窜出的工作人员,转身问了同事怎么回事儿,他们告诉我这一家子早上8点多就已经过来了,也是昨天已经签了工商管理的,这个668的小男孩儿一直在问我们还有没有经济,盼着读经济。

 

    就经济来说,他的分实在没什么竞争力,前面高分排着队的要经济,怎么可能签到他这个分呢,同事也愁眉苦脸的说,我们已经跟他们讲过好几次了,劝他们不要在这儿等了,这是浪费时间,肯定没可能了,但他们依然很固执的坐在电梯边的地毯上,静静的望着我们。

 

    他们也听说了有了672的孩子在赶过来的路上,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分比别人低,也没提什么无理要求,只是安静地在一边等着,或许是他们要亲眼见到那个孩子的出现他们才会死心吧。尽管我很不喜欢承诺了之后又想要改签的做法,但是看着这一家子期盼眼神和执着,我还是有点儿感动的。


AM:12:30:

 

    “唉,人心叵测啊!”远处传来我们组长ququ的一声感慨。

 

    原来几天前,北医招生组的一位老师带了她的亲戚来我们这儿咨询,大家交谈甚欢,也相互取了取经。一天前在宾馆餐厅碰见,彼此沟通了一些信息,她大赞复旦,并声称鼓励那些与北大擦肩而过的考生全来报复旦。刚才我们组长想去谢她一声顺便跟人道个别,刚走到房间门口,就听到那位老师跟身边围着的家长大声的说“复旦的预录取那都是骗人的,他们不会保证你们的,不能相信他们的。”我们ququ组长这下受了刺激了,很是郁闷。

 

    我们组长是一个很gentle的人,他甚至都不允许我们主动的去探探其它高校的分数底线,尽管这在我认为是知己知彼的策略问题,但他觉得这个举动已经在挑战他gentleman的原则了。看来,我们真的是太君子了,在我那么多年的招生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不随意评价其它高校,“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这是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此时,我们每个人心里都点儿没底了,真不知道外面还有多少所谓的咨询专家在诋毁我们,在误导考生和家长,在破坏我们的声誉。

 

PM:1:00:

 

    来了一个文科的考生,分数挺高的,一天之前还在北大文科分数线徘徊,今天第一次过来做的咨询,时间有点儿匆忙,目前在新闻传播和英语两个专业间游走举棋不定,她的家人大多都在高校里工作,对复旦的基本情况和专业去向都有所了解,这样我们就有比较好的沟通基础。

 

    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孩子,小小年纪对自己的认识就已经非常清晰,能很明确的表达自己的喜好、优劣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能进行简单的自我分析,自己很能拿主意,也比较果断。按理说到了最后一天没有必要再花很多时间进行专业的咨询,应该简单干脆地直接确定专业,但面对这样一个那么有主见的好学生,作为老师我是很兴奋的,我还是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用很专业的职业咨询的方式来帮助其确定了英语专业,为我们外院招个好苗苗,小小的私心暴露无遗,哈哈。


PM:1:30:

 

    我们一直等着的672考生终于出现了,我们初步了解了一下他目前尴尬的状况。

 

    【在此,先对绝大多数不了解招生的朋友做一下简单的背景说明,绝大部分省市(大概就除了北京和上海)有这样一个共识,排名靠前的高校有个2+7组合,2即第一方阵的北大、清华,7即位于第二方阵的复旦、人大、浙大、交大、中科大、南大、武大等。

 

    一所高中能够体现它们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就是每年考进北大清华的人数,各地区的重点高中也就是靠着这个人数来招自费借读生的。因此但凡考进北大清华的学生都能拿到五万到十几万不等的奖金,不仅如此,该考生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也能拿到几万的奖金,这个奖金的额度每年都在递增。

 

    至于这个奖金从何而来?以重庆为例,有重庆市级奖励,还有所在的区县级奖励,再有高中给的奖励,至于学校的奖金从何而来,自然就来自于这些自费借读生,真正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复旦几乎不可能挖到上北大清华线上的学生,其中有笔丰厚的经济账。因此学生一旦踏上了北大清华线,即使学生很不愿意去读北大清华很冷门的专业,也会受到来自于学校和老师异常强大的压力,眼看着几万奖金要打水漂了,高中老师们的动力是无限的。

 

    其中,最美的就是北大清华了,又不用自己出钱,有人捧着把考分最高的学生送给他们。这种情况持续了多久我不太清楚,但至少在7年前我开始做招生宣传的时候就已经如此了,早已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人为地把北大清华捧上了天。

 

    唉,复旦啊复旦,尴尬的境地啊~

 

    我们很多第一次做招生的院长书记们出发前都信誓旦旦的将目标直接锁定在文科前二十和理科前五十,当在电话中听到对方客气却异常坚定的“谢谢老师,但我从来没考虑过复旦”时,内心的苦涩油然而生……】

 

    让我们继续回到672的主人公,可怜的孩子看上去的确很憔悴,他告诉我们他的分数可以进北医,也可以任意挑专业,但是他根本不喜欢医,一点儿都不想去读医科,他一直都向往读经济,但是现在学校的老师不断给他施加压力,逼着他必须去读北医,让他喘不过气来,他来咨询我们都是偷偷的,不敢让老师知道。我们组长跟他聊了很久,做了很长时间工作,给他讲明其中的原委,帮他放下包袱,希望他要坚持自己的理想,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讲的他很听得进,突然冒出来的经济专业似乎对他来说就像根救命稻草。他当机立断马上说要签预录取协议上网填复旦。就在我们签协议的档口,他的手机铃声急促的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了他班主任的声音,他讲了十几分钟电话,我们只听到他不断地跟电话那头说:“老师,对不起,我真的不喜欢学医,真的对不起。”

 

    放下手机,他很无奈地告诉我们,他的班主任老师很生气。我们继续签我们的协议,他刚落笔签下他的名字,我们房间里就冲进来一个陌生男人,直接把这个孩子拉了出去。

 

    各位朋友,你们也应该猜到了这个陌生男人是谁了吧,正是他的班主任老师,直接追到了我们宾馆。他们两人在走廊上讲了很久,又打了好几通电话,看这架势,我们也知道大势已去,这个孩子也没有勇气再踏进我们的房间拿他的书包,他的班主任老师大摇大摆的走进我们房间,带着如释重负的神情和一丝胜利的微笑拿走了这个男孩儿的随身物品。唉,可怜的孩子啊,留下了我们一屋子人的郁闷。


PM3:30:

 

    离闭网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凭经验基本格局都已经定了,不会再有多大的变动了。我们手上继续留着这个宝贵的经济学专业的名额,本来也是扩招的名额,用不用掉我们都没什么压力的。

 

    这个时候,我们又想起了从上午开始一直坐在电梯口等经济专业的那一家子,孩子分数是668,挺高的,也已踏上了北医的分数线了。同事说,他们一直都没敢离开,连午饭都没去吃,直到10分钟前,才被劝走。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赶快打电话,把他们叫回来,签。

 

    我们的确很佩服他们的执着和坚持,7个多小时等下来,但一家子异口同声的说7个小时不长,为了能读到自己理想的专业,就是饿着肚子再等7个小时他们也愿意的。这一家子每个人脸上都笑得很灿烂,连声道谢,其实我们什么都没做,只是按规则一步步进行而已。


PM:4:00:

 

    工商管理换了经济,那现在我们手上又匀出来另一热门的工商管理专业。还没等我们商量接下来怎么办呢,一通咨询电话打了进来,664考生的家长,也是每天都要来咨询的一位家长,劈头盖脑的问:“听说你们多出了一个工商管理的专业,就是我们那孩子的同班同学刚换的,我们能来签工商管理吗?我们现在就在楼下。”

 

    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寻思着你怎么消息比我们还灵通呢,这也传得太快了吧。我也只能回答目前不能确定。放下电话,我转头问组长现在怎么办?其实,我们一直都觉得高考既有公平性也有其残酷性,说实话高考总分差个10分的孩子从能力上讲基本是没有差异的,但在学校选择和专业选择上差别就大了去了。都是一些很出色的学生,有机会就千万不要浪费了,目前要工商专业的学生中她是不是最高分,如果是就叫过来,签。没两分钟,这个664的孩子就已经坐在我们屋子里了。


PM:4:30

 

    我们组长在跟664这个孩子进行签约前例行公事地谈话,我到隔壁去拿份资料,在走廊上正巧碰到了隔壁的另一个同事刚跟一对父子结束了长达1个半小时的谈话,(其它几个房间刚才发生了一些什么他们都不知道)他们现在也正准备签预录取,专业是电子信息科技类,他们一边走那个父亲还一边在问老师能不能再扩招一个工商管理,他的儿子太想读这个专业了,如果实在没有也只能先读了再换专业。

 

    我随口问了一句几分?666。这时我停住了脚步,都要工商管理,一个666一个664,从公平原则来讲肯定应该就高不就低啊。

 

    赶紧转头叫停664正要进行的签约,把664母女和666父子分到了两个不同的房间稍作休息,请几个老师叫到了另一间房间通通气。

 

    也就是这么1分钟的样子,两个孩子的命运又在瞬间发生了改变。666的这个男孩儿已经做好退而求其次的打算了,现在突然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有了,一下子反应不过来,瞪着两个大眼睛,反复地问我们:“我真的可以签工商吗?我真的可以读工商了吗?”

 

    就在这孩子上网填写志愿的时候,男孩儿的父亲接到了JIAODA打来的挖人电话,可能是身在我们的地盘儿过于慌张,他父亲错按下了免提还不自知,尽管放在耳边接听,但其实现场所有人都听到了他们的对话。JIAODA不断地在套家长的话,问孩子签了哪里,签了什么专业,毕竟人家也是专业人士,没几句就被JIAODA把所有信息套了出来,然后JIAODA胸有成竹的说:“复旦能给你的我们JIAODA全都能给你,复旦给你工商,我们直接给你经济,你快过来,我们保证你立刻就可以读上经济专业。”我在一边偷笑,心里暗喜,你JIAODA也不问问人家到底喜欢什么,人家就看上工商了,此次挖墙脚行为以失败而告终,哈哈。


    相比较,这个664的女孩儿和她的母亲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想换了谁谁也不太能接受这个现实的,前后就差这么一分钟,她们的心情我真的很理解,虽然很有情绪,但好在她们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毕竟就是那么残酷的差了两分。女孩子临走时对我们招生组长气呼呼的说了一句:“我对你们所谓大家风范的学校失望透了。”留给了我们一双哀怨的眼神。这句话听得我们很胸闷,我们当然很理解女孩儿瞬间从天堂掉进地狱的心情,但我们首先必须严格遵守招生的规则啊。


PM:5:00:

 

    离关网只有最后一个小时了。通常情况下,最后一个小时基本就没什么电话和来访了,大家围坐在屋里,都累得有点儿不想动了。这时传来一个消息,又有一个昨天跟我们签预录取的学生被挖走了,而且专业还是工商管理,唉,看来这世界诱惑实在太多了。咦!又是工商管理哦。我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了我们的ququ组长,十分钟前刚被那小女孩儿拿话噎过,真担心啊……

 

    哈,gentlemen到底是gentlemen,ququ组长说,我们是代表复旦的,不可掺杂个人因素,我个人没问题的,OK的,打电话,签!

 

    我一下子蹦到了电话机边上,我感觉到此刻按键盘的手都有点儿在发抖,心里默念,有了有了,快来吧。信息登记上的第一通电话没打到人,第二通电话没人接,第三通电话无法连接……最后一小时不到的时间,如果找不到她们,不管是她们还是我都会很懊恼的。

 

    再打,终于接通了,我只说了7个字,“复旦的,赶紧过来。”再一次见到这个女生时,她的眼睛红红的,整个人的状态有点儿木木的,估计也是被这1小时内来回折腾给折腾懵了,我们隔壁电脑上填写志愿的网页早已打开等着她了。她一边填一边掉眼泪,等填完递交正常退出时,我看着她的侧影,那个瞬间我的眼睛一热,耳边就听到我们组长在说刚才不好意思啊,我们也得按规矩办,家长则不断地在说谢谢。而我心里涌出了三个字:圆满了。


PM:5:50

 

    先后接到两个电话,我一看同事接电话的神情就知道不妙,肯定又有人被挖了,果然连续两个理科报生科的学生又被先后挖走了,一个被挖去了北医,一个不知去向,按成绩推测,应该不是JIAODA就是ZHEDA了。

 

    生科在我脑海中一直都是聚集牛人的“牛棚”,最后一刻,这么好的专业被连续挖走两个,此刻补都来不及补了,白白浪费了两个生科的名额,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而且,其中一个学生,我们整个招生组投入了很多心血,这个672的学生对生科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和明显的潜质,而其担任中学教师的父亲却坚持认为走生科这条路周期太长太苦,坚决不同意,连续四天时间,我们天天都在做这对父子的工作,我们欣喜的看到并感受着这位父亲态度的转变的过程和孩子天真的脸庞逐步展露出的笑容,在最终确定专业签下预录取的那一刻,我以为我们的坚持终于帮他找准了一条最适合他发展的道路,没曾想,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心里空了……


PM:6:00:

 

    关网了。今年的争夺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每年做完招生拖着疲惫不堪的步伐回到上海的时候,总想着太累太累了,明年肯定不做了,但每每到了第二年,又兴致勃勃整装待发投入了另一场争夺之战。

 

    今年招生和毕业两场重头戏几乎重合,看着毕业大片里学生对母校的留恋和深情,看着他们走出校园时的自信和自豪,我会立刻联想到几天前那段没日没夜的咨询和数以百计的电话,成就感瞬间达到了顶峰。

 

    我们都不是做招生的专业选手,有很多技巧性的东西也还不懂,但我理解的招生绝不是分数和专业简单对接式的萝卜填坑,我们有太多的责任和感情投入其中,这大概也是学校为什么坚持让教授们带队出来招生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我的理想主义还受到了一个观点的影响:在中国,高等教育是真正能够改变家庭的社会阶层分布的关键性渠道,每个孩子不仅在选择着自己的未来,同时也背负着一个家庭的命运。

 

相关文章:

北大清华老师亲历招生大战之怪现状

笑怒惊悲叹:名校招生大战纪实(中科大老师写的)

华中科大“忽悠”考生背后的招生制度缺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