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教子砖家梦里江河
教子砖家梦里江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7,759
  • 关注人气:24,4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拥有故事 演绎情怀

(2010-04-05 07:40:44)
标签:

教育

人大附中

优秀校长

刘彭芝

中国

分类: 刘彭芝校长其言其行

拥有故事 演绎情怀

上海市实验小学特级校长杨荣

竞报    2010-4-2 22:52:15

 


【编者按】上海市普教系统双名工程卓越校长培养基地、北京市普教系统先锋校长培养基地于2009年4月在人大附中揭牌成立。上海市教委、北京市教委特聘请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担任基地导师。后北京海淀区、丰台区、顺义区、延庆县等区县优秀校长培养基地;云南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武汉市、西安市、温州市、福建龙岩市等若干省市优秀校长培养基地先后加入,现有校长学员150余名。基地旨在总结优秀校长的成长规律,创新优秀校长的培养模式,促进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基地迄今已在北京人大附中进行了四次培训。

 

    以“人大附中创新之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究”、“课堂教学教法改革研究”为主题的“中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培养基地第四次培训大会暨人大附中第十二届科研年会”,于2月25日至3月1日在人大附中举行。现刊发校长学员的体会文章及活动图片,以飨读者。

 

拥有故事 <wbr>演绎情怀
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作大会主旨报告

第四次走进人大附中,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师长、熟悉的节奏,让我感动、震动、不断的思想。短短的五天,我们聆听了14场报告、观摩了5节教学课、参加了1次课题活动,进行了许多次的学员交流与互动。当我提笔进行小结时,不由细细回想五天中每一次活动,品味着每一份经历,自己的情感世界再一次得到了升华。


5天,总计不过100小时。而回想中,让我再一次经历“学习的我们,在累中收获着!”的感觉,再一次感动于领导、师长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再一次感受身上沉沉的担子与深深的希望……在此我想以“拥有故事,演绎情怀”为中心,汇报此行学习的收获与感受。

 


一座开掘中的“金矿”


一个好的团队,一定是有很多生动的故事,并通过故事形成共同的文化认知,继而凝聚成学校的文化,此后这种特有的文化又带着相关人们实现着共同的发展,这就是故事的价值。每次走进人大附中我最感动的是校园里发生的故事,而这无数故事的核心或者主人公,又都是刘彭芝校长:


一位教师,曾经因为对人大附中的办学成果极感兴趣,感兴趣到不能压抑想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于是他“潜伏”到了人大附中,一年之后,他认定了附中确实是教育的沃土,是一所能让有识之士一展抱负的大舞台,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原来地方良好前程,纯粹到只为教育,“投奔”了人大附,成为了学校中的普通一员。(梦里江河注:此人是“含英咀华”老师,梦里江河的置顶博文中有他的博客链接)

 

拥有故事 <wbr>演绎情怀


在学校信息化工作专题汇报中,刘校长指着一位年青人,说起了这样的故事:多年前,他还是一位甘于现状的图书馆老师,在一个下雪的冬日,刘校长在图书馆发现了他,一个正在荒废生命的青年人,交流中,刘校长发现他爱好电脑,并愿意为爱好“倾囊而出”,于是就让他承担起了探索人大附中教育信息化实现研究工作,十年拼搏,青年人与他的团队,创造了附中信息化的奇迹,也书写了他充实的职业之路。(此人当是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舒大军老师)


他,曾经是人大附中第一个配专用手机的人。可这人不是刘校长,也不是学校的其他领导,而只是一位普通的青年教师,只是因为多年以前,学校组织一批优秀学生参加国家“基因实验室”的工作,学校为了时刻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刘校长硬是想办法,让这位年青的带队教师有了“工作用手机”,由此引来了学校其他教师好奇的眼光,也留给了这位教师一生的感动与“优越的回味”。……


几天的报告,刘校长都与年青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交流互动,不是这些年青人撑不起这样的报告会,也不是附中没有足以让我们信服的可以用理论的方式表达的治校经验,而是作为导师,刘校长希望通过具体的事实告诉我们,校长对学校的经营,就是一件事、一件事地去想、去做、去落实,天长日久,一群有故事的人们,必会成就一所有实力的学校。期间,校长不仅是思想者,更是实践者,不仅是学校发展的设计者,更是提升学校实力的实干家。


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办好学校,几次走进人大附中,我深明一个道理,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一所好学校一定会有最好的教师团队,好校长必定会成就好教师,好教师一定培养出好学生,优秀的师生必定成就好学校。

 

拥有故事 <wbr>演绎情怀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左二)、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左一)

 


一所有深度的学校


什么是好学校,也许是我们这些学员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也许曾经我们认为自己还是有一定心得的。但是从走入卓越校长基地,我一直在以附中为案例,探求着更好、更丰富的解释。在人大附中,我们看到了杰出的团队、优秀的教师、领先的实践、至高的荣誉,这一切都是我们想象中,好学校所必须具备的,然而我还在想,假如没有这些奖励、数据,是不是还能有证明学校的品质的依据?几次走进附中,我不仅佩服于学校的办学成就,更感叹学校对教育本质理解之深,改革力度之大,可谓是一所有深度的学校。


人大附中的“教育创新之路”,作为展示的主题,刘校长浓墨重彩地再现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从特长学生的培养,到超常儿童的教育,尊重学生的成长要求,按教育规律办事,为各类学生提供合适的优质教育,促成儿童的充分发展,是她一贯的坚守。附中的学生们积极乐观、智慧优秀、阳光向上,高素质的人才在这里成长,附中的校园中人才辈出,满园桃李。

 

拥有故事 <wbr>演绎情怀
人大附中师生做课《走进股市,认识股票》

当学校教育,站上信息化的平台,会是何等景象?附中向我们呈现了网络资源、信息联盟、国际网络互动等成功实践,介绍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教育在数字化时代中,传统的课堂、学校正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更可喜地看到,师生正以新的方式生存,实现发展,学校教育中正成长起一代能与时代同行,甚至于引领时代发展一代新人,这就是教育的价值之所在。


在附中的汇报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是附中的志愿者老师,长期工作在贫困的山区,为农村的孩子带去中国最一流的教育;我们也看到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是附中联盟学校的学生,足不出户的孩子们,因为教育的牵手,来到了北京,来到了中国最好的学校——人大附中学习,这将是孩子们一生是最美好的经历;我们也看到这样一群校长,他们都是中西部地区的校长,是刘校长把他们请到培训基地,刘校长希望通过他们,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附中人为此无私奉献,走自得义无反顾;领教育改革之先,只为中国教育能在世界领域中拥有话语权,附中人为此竭尽全力,自我加压,不断攀高;担社会之责任,带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进步,培养一代高素质的民国群体,附中人无私奉献,不遗余力。

 


一位有情怀的校长

 


对教育的爱,化作教育的独特理解与卓有实效的教育行动;对教育的责任,化作对教育的实践;对教育的担当,化作对中国教育的忧思。刘校长就是这样一位有博大教育情怀的校长,而让我感慨的是,这种教育情怀,刘校长不是用理论来坦陈的,而是由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由一个个具体的教育行为表现出来的。


在美国,刘校长为了起步教育国际化,不惜放弃游程,硬是在美国著名中学里等了4个小时,赢得了与对方校长15分钟的会见时刻。当美国校长与这位干练的东方校长见面后,共同的教育追求,让他们长谈3个小时,很快结成姐妹学校,人大附中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得以高起点、高定位地启动。


杜郎口中学,当今我国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成功典型。刘校长听说后,立刻实地进行了考察。期间,崔校长对教育的执着与全心投入感动了刘校长,于是一所来自于农村学校的师生与校长,登上了人大附中的讲台,开始了与全国教育同行的交流。刘校长对全国校长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一所农村学校、一群农村师生,能有如此表现,就是证明了教育具有成就人生,创造辉煌的作用,就是教育者最大的骄傲与成功。

 

拥有故事 <wbr>演绎情怀


刘彭芝校长,国务院首位聘任的、出自于基础教育一线的参事,为了一群校长年青学员,全程陪同,亲自讲课,甚至向两会请假。从她发言中,我明显感到她并不骄傲于已经取得的地位与荣誉,她自豪的是为教育耕耘了几十年,成就了附中;她忧思的是中国教育的现状,思量的是自己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不为权、不为利,也不为光环,数次走进刘校长,真的感动于她“人生为一大事来”的人生追求,这就是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精神!


爱自己的骨肉,是凡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圣人。教育工作者就当如陶行知所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博爱之心,爱普天下的儿童,让天下儿童拥有美好生活,并帮助其中一部分人用智慧去创造人类新的文明。刘校长以自己的实践,再一次生动地向我们演绎了教育者的真性情、宽胸怀、大人格。也告诉我们做好一个校长,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更要有善心、爱心、责任心,心心归一,只为学校的发展,师生的幸福,情有多大,爱有多深,教育的境界有多高,性情有多淡定,教育的事业就能攀多高,这是我由衷的感受。

 

拥有故事 <wbr>演绎情怀


五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但每一次培训,总让我回味,因为短暂时刻,让我们这批培养对象在受爱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与责任:


为了让我们能系统地了解附中的发展历程,让我们对教育有更多的理解,刘校长及其导师团、还有附中的老师们,天天不辞劳累,工作到半夜;


为了让我们实现新的成长,上海市教委领导更是不惜人办、物力、财力,从指导学员的发言,到领导们频繁地往返于京沪两地,再到选派资深局长、著名校长担任负责人,特别是徐红局长与名校长王志刚老师,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与我们同行,生活中他们事必躬亲,想得比我们细,做得比我们多,学习上,他们不顾年龄与身体的局限,全程参加,用行动告诉我们成长是一生的追求;
为了让我们能更集中精力学习,还有更多人在默默地支持,他们有区教育的领导,有学校的同仁们……


感激时代,让我们拥有了太多的机会;感谢导师,让我们得以思索教育的真谛;一个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人,一定会满怀爱心,转而成为施爱者。当爱在教育的天地中延续时,教育的世界一定很美好!


教育是经历,是思想的过程,双名工程的培养过程,其实更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思想过程。拥有故事,演绎情怀,这是附中学习的体会,是刘校长给我的启发。刘校长曾说:一所有故事的学校,是一所生动的学校,我更体会到:一所有故事的学校,一定会是一所好学校;一位能编织故事的校长,一定是一位好校长!我愿努力地经营教育的故事,并细细地珍藏一个个故事,让自己这所百年老校,更具内涵与实力,真正成为人民满意,孩子喜欢的好学校。

原文链接:

http://epaper.thefirst.cn/jb/20100402/index.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